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19-05-08朱银

文教资料 2019年7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思维导图小学英语

朱银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思维导图作为教学手段如何帮助学生搭建形式多样的教学支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探讨了思维导图在预习导入、语音教学、词汇学习、对话阅读、话题作文、课堂内容复习等教学环节的操作方法,最终实现知识的有效构建。

关键词: 思维导图    支架式教学    小学英语

支架式教学源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他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称为“脚手架式教学”。其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歌曲、游戏、问题、图片等都可以成为支架式教学方式。我主要探讨由托尼·巴赞提出的思维导图作为帮助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建构新的知识网络所搭建的“脚手架”,在英语教学各环节上的运用。

一、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创设任务导学支架

1.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任务设计,协助学生有效预习。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提出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学习,降低对新知识的畏难情绪。例如在学习PEP Book5 Unit2 “My week”这一单元主题时,我在导学案中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前置性作业中,让学生把学过的课程做成思維导图,并在预习时把有关星期的新单词放入思维导图中,让学生寻找有关星期单词的拼写规律,学生会发现一周七天的名称都以“——day”结尾,且单词首字母都要大写。这样的任务设计既丰富了教学手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有效的支架,提高了预习的有效性。

2.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新课导入,为学生创设交际情境。

英语课文中的不同主题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的某个教学活动。导入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学生简要回顾已学旧知,又自然顺畅地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结合思维导图的特质,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锻炼的机会。例如教师利用以下两幅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free talk”,简洁地展示语言交际的情境,通过单词、图片这些关键词及联系的提示,拓宽学生的思路,让他们的对话更流畅,内容也更丰富。通过单词、图片所搭建的支架,调动了学生参与积极性,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创建知识梳理支架

1.用思维导图搭建语音学习支架。

新版PEP小学英语教材注重语音教学,每个单元都设置“Lets spell”部分,各年级都有明确的语音教学内容。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知识,形成基本的拼读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我们通过设计思维导图,让学生学会总结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有效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和拼写能力,让学生快速朗读图文并茂的单词并快速认读、操练和巩固单词。简单清晰的思维导图能令语音学习更加简单易懂、印象深刻,精心构建语音教学支架。

2.用思维导图搭建词汇学习支架。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学习中词汇量会直接影响听说读写等其他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教师在讲解、指导学生记忆单词时,可以通过分类关系把分散的词汇联系在一起,形成层次化的知识网络。当需要提取这一知识时,学生会先回忆它所在的知识网络。并从中提取所需知识及相关联的语言知识。思维导图层次分明,所显示的词汇之间的关系明确,学生通过图形可以全面地把握单词之间的关系,找到单词的拼写规律并利用图表归纳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使词汇学习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和记忆单词的效率。

3.用思维导图搭建对话教学支架。

PEP教材的对话教学多分布在“Lets talk”的部分,多数是围绕单元话题的中心句型展开的人物对话,学生普遍对话题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学生缺乏处理信息和对信息进行重组的能力,往往在学完一篇对话后,学生很难灵活运用对话里的核心句型。为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信息,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重组运用,在教学中可以合理地运用思维导图。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Unit 1 “A.Lets talk”时,老师可设计如下的思维导图,围绕中心主题展开分支,呈现关键知识点,用图和字的形式创设出英语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使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知道从何说起。思维导图给老师和学生提供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的支架。

4.用思维导图搭建阅读教学支架。

Tony Buzan认为,思维导图需要读者主动寻找关键词和中心思想,可以极大地提高阅读速度,作为阅读教学的工具。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将重要的信息进行组织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转换成思维导图的形式,使概念之间形成体系和层次,这样能帮助学生迅速把握文章的意思。尤其是阅读篇幅长、生词多、文章结构和层次复杂或不太清晰的文章时,老师可以设计思维导图,把文章的脉络整理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分部分、分层次地阅读,突出重点,关注细节,加深理解。例如在学习PEP Book 8 Unit 4 Read and Write“What a dream”时,老师根据时间发展顺序,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整篇文章,让学生深入理解语篇,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启发联想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5.用思维导图搭建话题作文支架。

英语写作是小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学生的写作内容往往只局限于课本所教的知识,不懂得如何进行知识内容的拓展或者整合旧知丰富的内容。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思路整理,构思文章,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提供的图片、单词、短语和重点句子完成写作。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功效在于,它不仅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清晰本话题的写作框架,而且能锻炼孩子们的思考清晰度与整体观、发散思维能力、材料选择能力、材料整合与迁移能力。例如学习六年级上册一般将来时后设计的话题作文“My Weekend Plan”及学习the recycle of the rain后设计的“The Story of the rain”,这两篇作文就是利用思维导图里所提供的图表、图片支架而引导写作的。思维导图式学习是英语写作最好的“指挥棒”和“脚手架”,学生就能在老师为其搭建的框架中轻松地进行英语写作。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创造语言输出支架

1.运用思维导图搭建课文复述支架。

在复习阶段可以通过复述课文的形式进行。有些学生虽然对复习的话题感兴趣,但因为语言能力不强,朗读、复述课文内容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此时,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分析课文,提炼出文章的主题脉络,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记忆、复述课文。例如在复习PEP Book 7 Unit 5A “Lets talk”时,老师设计了一张思维导图作为支架,让学生借助导图提供的信息复述课文。思维导图再现课文主要内容,因为有了清晰的思维链条,学生更加自信,复述更清晰。本课例通过给学生搭建重构语篇的支架,帮助学生回顾语篇理解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转化信息和内化。

2.利用思维导图搭建单元复习支架。

在复习中可以尝试把各单元的主题用层级图表现出来,用于归纳、整理单元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散性思维,构建真正有效的复习课,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单元复习,如果按照传统的复习方法,炒冷饭式地按章节逐个复习,既费时又零散,复习效果欠佳。为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搭建支架的形式,用于梳理和归纳单元的重要知识点。按单元主题制作思维导图,让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层级化、条理化,切实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实效性。例如可以制作每单元有关单词、句型、语法知识点的思维导图,也可以制作以某个知识点为主题,如动词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巧妙地为学生搭建形式多样的教学支架,帮助学生逐步攀登,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实现知识的有效构建。

参考文献:

[1]张冬霞.支架式教学模式浅析[J].学术研究,2014(2).

[2]曹伟.借助思维导图促进中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研究[M].现代教育科学,2013(4).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思维导图小学英语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