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教育的脊梁
——《凤凰琴》观后感

2019-05-08石家庄市第二幼儿园张丽芳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民办教师国旗老师

■ 石家庄市第二幼儿园 张丽芳

在一片青山围绕的地方,有一所叫做界岭的小学,每天早晨,就会有两位教师分别用长笛和口琴演奏国歌,有一位老校长把一面五星红旗徐徐升到竿顶,国旗下是一群仰望国旗庄严肃穆的孩子们,面向国旗敬礼。如果不是这面伴随着旭日冉冉升起的国旗,你很难想象这几间破败不堪的瓦房,就是一所小学。就是这面国旗,成为了一个早早辍学的孩子的心中的希望:他说他家那儿可以望见这面红旗,望到红旗他就知道有祖国、有学校,他就什么也不怕。这是一个因为丧父而辍学回家挑起家庭重担的12岁孩子说的话,让人不禁潸然泪下。这是电影《凤凰琴》最让我震撼和感动的画面。即使在再不堪的环境下,这群老师也不忘带给孩子们最庄严的仪式感。老校长说每天坚持升国旗是为了让孩子们记得我们的国家,记得中国。他盼望着孩子们将来有走出大山的那一天,都能成为有出息的孩子,让这座大山在沉睡中苏醒。

电影《凤凰琴》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刘醒龙,这是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天行者》中的一篇,最初发表于《青年文学》1992年第5期。后被改编为由何群导演,李保田主演的同名电影《凤凰琴》。此影片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获得过多项电影殊荣。影片通过高考落榜的农村青年张英子到界岭小学当代课老师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以余校长为代表的民办教师,在办学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搞好山区教育,为不让山区儿童失学,默默地做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和牺牲。从而歌颂了乡村教师热爱祖国,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今天,当我们老师们坐在装饰一新的演播室共同观看《凤凰琴》这部电影的时候,内心丝毫没有什么优越感,而是被他们这一群乡村教师的质朴和崇高感动着。尽管他们都有这样那样的小私心,但是当盼望了多少年的转正指标真的到来的时候,每一个人都郑重写下的是别人的名字,他们把最宝贵的机会都让给了别人。最终大家一致给了曾经是民办教师瘫痪在床的明爱芬老师。也许这个指标来得太迟了,让明爱芬老师在激动和不可置信的心情中离开了人世。而这一次,大家都坚定地选择了让年轻的张英子去进修,让她去完成明爱芬老师没有完成的心愿。因为年轻代表着希望。在浓浓的悲伤之中,这是凤凰涅槃般的重生。这部电影就像孙四海心绪沉浮的笛声一样,既幽婉跌宕,雕刻着岁月的疤痕皱褶,又清丽悦耳,流溢着生活的欢快和悲愁。

余校长、孙四海、邓有梅,包括教育局万主任,他们在电影中都是那个年代很平凡的小人物,卑微却不卑劣、平庸而不恶毒、聪明却不狡诈。他们视名利并非淡如水,看事业亦非重如山,而是本着生存的本然、做事的本分、为人的本真非常具体地活在平淡故事的情节当中,就像千万个农村家庭的人一样,也有七情六欲,也有悲欢离合,但是不同的是,他们还具有一份比普通农民更宽广、更博大的教师情怀,因为这份情怀的支撑,让他们在困难的境地中也不忘做教师的根本。电影里,这些老师没有什么高大上的豪言壮语,就是把孩子们当做了自己家的孩子一样,自己有口饭吃,也绝不能饿着学生。

这是一部让人回肠荡气的上乘之作,奏出的那首沧桑古朴的乐音倾诉着这个山谷的故事。这个故事,耐得起时光和目光的咀嚼和回味。围绕着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人际待遇、校舍建设、转正工资等组成的切身日常生活,刘醒龙活生生地还原出了那些钻入个人骨髓里的细微心声,以最纯朴的原生态的方式展示出来。他对每一个个体充分的尊重理解,以及对界岭这个被遮蔽的山村学校周围的多重描摹,使得天地人三者擦出的串珠清泉,汇成了一股清流,缓缓流淌出来,泼洒成了一幅浓淡相宜的风俗画。

“民办教师”是一段谁也绕不过的历史。他们当得起被称为中国农村教育的脊梁。上个世纪后半叶,在急需人文教育的中国乡村中,大部分教鞭都执掌在“民办教师”的手里。正是由于这个民办教师群体的存在,才创造了很多乡村教育的奇迹,也才有了我们这一代发奋图强的新时代建设者。我想,历史不会忘记他们的。因为他们的坚守,才成就了我们的今天。因为他们的点拨,才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在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好老师。

八十年代初我刚上小学,当年我的任课老师都是民办教师。记得有一年,好像有政策需要这些民办教师考试,转正后去师范进修。我的班主任因为年龄大了没有考上,他一直坚持在村里代课到退休。我幼师毕业多年后,有一次偶尔在回村的街上遇到他——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身躯,缓缓走在村里的大马路上。那一声“老师好”如鲠在喉,却始终没有叫出口。回家问妈妈,说好像有政策,他们这样的民办教师每年政府给一些补贴,我心里才好受一些。至今还记得老师拿着我写的作文给全班学生朗读的时候我内心的激动和喜悦,还记得老师当年对我的许多鼓励和鞭策。

在我们广袤的农村教育的土地上,有无数个这样的老师。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们用自己的一颗赤子之心坚守着心中的信仰,也许他们中有的人,一辈子都不曾离开过大山,没看过都市的繁华,但是他们一定没离开过孩子们,因为他们的心中有梦,有希望。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无数教师高尚的情怀,他们无一不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教师应有的价值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站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征程上,唯有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用我们的爱心续写跟孩子们的教育故事,才会让我们无愧于心,不负使命。

猜你喜欢

民办教师国旗老师
触摸国旗的那一刻
国旗升起
国旗国旗我爱您
新民办教师进退
尊重国旗
我任民办教师工作时间能否计算为工龄并视同缴费年限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中国民办教师的历史回顾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