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体育专业理论课“微平台”教学互动实践研究

2019-05-08母顺碧张爱华赵泽顺王晓琴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5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理论课互联网+效果

□ 母顺碧 张爱华 赵泽顺 王晓琴(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行各业体育教学过程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互动随着各种互联网教学平台的推广,也参与到教学改革中,教学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粘合度的助推剂,能够帮助学生和教师建立更贴近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研究对象、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某省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互动。

1.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收集和分析国内外“互联网+教育”相关的研究资料,获取课题需要的教学互动“微平台”建设的相关资料、信息和技术,以支撑课题研究。

(2)调查法。

针对X省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微平台”互动情况,通过课堂询问、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等,重点关注2017年3月至12月体育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互动情况,涉及《体育社会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体育保健学》等多门课程,重点访谈了体育专业理论课的16位教师和采用问卷形式调查了大二、大三学生140名学生。

(3)实验法。

本研究通过“预实验——方案修订——实验实施——过程调控——结果评价”几个环节来完善实验方案。通过“传统互动”与“微平台”互动课程在互动内容、师生感受和效果方面的考察,来分析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互动过程中的问题和提出改革建议。

2、结果与分析

2.1、师生对“微平台”的了解和使用情况

表1 “听说或了解过”以下“微平台”的人群(多选)

由表1可知,有少数同学和老师没有“听说或了解过微平台”,如雨课堂、云班课、课堂派等。“学习通”是学生和老师了解最多的“微平台”。

表2 “使用过”以下“微平台”的人群(多选)

由表1、表2可知,“未听说、未了解和未使用过微平台”的老师和学生均占一定比例,且“未使用过”的人数略微多一些,老师主要是老教师,而学生主要是经常缺课的同学,学习通是了解和使用最多的网络“微平台”,这跟学校与超星公司合作,以及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年轻教师和学生使用”有很大关系。这也说明,网络学习的主导方向对老师和学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2、体育专业理论课互动频率

在访谈和网络平台的截图中发现,微平台互动较传统互动多一些,微平台互动的课程,平均每次课在6-8次,传统互动的课程,每次课平均在4-6次,根据教师、教学内容的特点,传统互动次数排前三位的是:《按摩与推拿》、《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三门课程,微平台互动排在前三位的是:《体育科研方法》、《学校体育学》、《运动解剖学》。

2.3、体育专业理论课互动内容

表3 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互动的主要内容

在访谈和网络平台的截图中发现,体育专业理论课互动范围涉及:考勤(点名、签到、打卡、随机抽查等)、作业及测验(知识点、单元、章节等)、问答(提问、回答、答疑等)、讨论(主题与否、分组与否等)、评价(展示、评比、打分、评课等)、投票(支持率、满意率等)、问卷、视频、课下与老师沟通交流、师生互换角色讲、评课、群殴等;可见,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师在想尽办法让学生回到课堂,也为此作了很多努力。

2.4、体育专业理论课互动过程中的问题

综合访谈、走进课堂和问卷调查的结果,一部分课程的互动较少,教学的效果差,部分老师没有使用网络平台,硬件设施和管理都跟不上时代发展。如:网络手机打卡两节课都没有打上,最后又采用手动点名。另外,采用网络学生找人打卡和帮做作业的情况频发,微平台监管“漏洞”多。

2.5、体育专业理论课互动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从访谈和问卷结果来看,主要原因有:第一,网络平台在建设和完善中,配套的机房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学生的手机由于品牌、网络流量等,影响上课进度,也影响“微平台互动”的效果。第二,部分体育教师参与网络培训少,导致操作不熟练,影响网络互动的效果。第三,部分学生参与比赛或在外兼职,没有时间完成作业,但由于硬性要求,便找人作业、测验和考试。

3、结论

(1)大多数体育专业理论课都意见开始接受“微平台”互动,且开始使用,教学互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考勤、作业、问答、讨论、互检、互评几个方面;

(2)传统互动,使用较多的是现场点名、纸质作业、提问和主题讨论及集体评分;效果较好的是点名、面对面问答互动和集体评分;作业反馈效果较差,纸质作业可能与作业内容的多少和反馈时间较长有关系,而网络作业可能由于教师不能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没有作硬性要求、作业间隔时间长等因素影响,而使得学生也很少登陆完成作业,最后,作业仅有40%的同学完成了作业;

(3)“微平台互动”效果较好的是单元测验、手机抢答、点赞和群殴,手机打卡的参与度也较高,但效果不如现场点名,“作业提交”和“反馈效果”从学生作业的提交率和教师反馈两方面都发现,较传统互动效果好,网络讨论比问答的评语评价效果好;

(4)从互动内容和效果来看,主题讨论,无论是普通问答、抢答,“分组的传统互动”效果较好,微平台互动,“抢答”和“群殴”效果较好,“翻牌子”结合传统和微平台互动,效果也不错;

(5)根据“课程特点来选择互动方式”与“多元化的互动”是师生的“共同诉求”。如《按摩与推拿》属于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课程,理论知识网络互动较好,实践操作内容,传统互动较好,信息反馈快,便于大家掌握技能。此时,采用微平台互动,有时候由于网络速度不佳,花费时间多,效果也不怎么样,花哨、不适用,但调剂一下学习氛围还是不错的。尽管如此,大部分学生提到,传统互动与微平台互动,各有优缺点,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设计,尽量从不同角度设计出“多元化”的互动内容与形式,适合学生学习和有效沟通、最终高效学习,最重要,这说明,学生对现在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建议

(1)完善网络平台建设,建议配套 “视频或照片实时身份识别”,建立信用档案;

(2)延续师生“网络教学”的培训,加强教学改革,对参与教学改革教师实施多样化奖励,带动教师队伍,形成改革合力;

(3)教学改革和创新类课程适当调整上课时间和管理方式,让课程不仅仅限于教室内,要在应用领域“生根发芽”,教学才会“开花结果”,最终硕果累累。要充分发挥体育专业优势和师生专长,在保证教学效果和学生培养的基础上,找到更好的课程管理模式;

(4)加强师生团队建设,实施“有效教学”,集中攻克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共建”和“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理论课互联网+效果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保湿喷雾大测评!效果最惊艳的才20块!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