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源差异下的学生学习效能感比较研究
——以《心理调适与发展》课程为例

2019-05-05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生源院校心理

周 燕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单招生与普招生在面对高职院校人才选拔渠道上有所不同,普招生即通过参加省统一高考形式选拔入校的大学生,单招生即是通过省教育厅批准,高职院校根据本校专业特点和人才选拔特色进行自主命题,直接考核选拔单独招录入校的大学生。

单招生是最近这几年来各地方高职院校招生入学的主要也是重要生源之一,尤其是最近两年单招生在本省高职院校新生的录取比例逐渐上升,有的院校单招生的录取比例甚至超过60%左右。可见,高职院校生源的类别不再单一,而是多元化发展,单独招生这个生源类别的数量在逐步占据高职院校生源来源的主要力量,成为一支有力的生力军。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

该研究主要从单招生与普招生在《心理调适与发展》课程中的学习目标制定与执行、学习能力的自我感知、学习行为的自我控制、学习显性成绩等四个指标维度来设计问卷。

(一)研究对象:以建工学院大一、大二年级中八个单招生班级为主要研究被试对象,与建工学院大一、大二年级的八个普招生班级的数据进行对比,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总共回收到问卷份506份,单招生为278人,普招生228人。其中男生437人,占比86.36%;女生69人,占比13.63%。

(二)调查问卷:采用王凯荣、辛涛、李琼三人共同编制的“自我效能感量表”,通过量表测量的数据结果用来检测和查看学生在一般学习生活中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一共12个项目指标,其中包括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的自我效能感两个维度。

(三)研究方法:调查访谈与心理量表测量两种方法相结合,研究以心理调适课程为基础的单招生与普招生学习效能感的区别分析,比对和分析单招生与普招生在《心理调试与发展》课程中的学习进度、学习态度、学习中、末期的平均学分成绩绩点。

二、单招生与普招生的数据对比

目前,近几年江苏省高职院校在单招生的招生规模和比例上还在逐渐加大、增多。与普招生生源比列相比,高职单招生生源比列占比明显超过普招生的数量,且比重有上升到60%-70%的趋势。这些单招生源素质整体略低于普招生,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

(一)单招生与普招生的生源差异

在研究调查的生源对象中,有45.06%的生源来自高考,54.94%是来自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其中,单招生中有12.59%的生源是来自校长推荐,38.13%的生源是来自免试入学,49.28%的生源来自单独招生考试或转段考试(转阶段考试,即中职与高职衔接)。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已经更加青睐于采用自主命题进行单独招生的考试形式,同时此类单招生生源的比例还在逐步不断提升,在保证高职院校生源的数量同时也能自主地筛选生源。因此,就需要教育战线和学生工作战线两条战线共同作战,根据生源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培养、分层教学。

(二)学习效能感有关数据分析

1.课堂纪律

其中涉及到有无旷课、迟到、早退等有关遵守课堂纪律和自我控制约束能力的问题,其中有52.38%的同学,也就是超过半数比例的单招生都表示曾经有过迟到、旷课现象,课堂纪律比较松散,一些单招生缺乏自控力和自制力。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其中原因,这些违规违纪现象某种程度是与家庭教育有关,单招生离开家庭到新的、相对宽松的环境独立学习,在没有父母的监督下,缺乏自主学习能动性,有些甚至通宵沉迷于网络游戏,迟到、旷课是常态,所以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会出现上课爱睡觉、玩手机等普遍现象。

2.心理调适与发展课程成绩绩点

选取《心理调试与发展》课程成绩进行数据比较分析,该课程类型是基础素质课,考试类型为考查,通过一年多的时间对该课程学生的总平均分绩点进行比对分析。

《心理调试与发展》这一门课程目前总共16个学时,2个学分,成绩分别是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个等级。按照优秀为95分,合格为60分,不合格为小于60分按照平均绩点换算。从《心理调适与发展》这一门课程成绩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单招生课程平均绩点略低于普招生的平均绩点,单招生课程不合格比率也较高,2017级单招生与普招生中的成绩绩点差距较大。从整体来看,单招生的课程学习质量和效果较普招生低。普招生的前期学习基础较扎实,通过高考入学,学习能力成系统性,在课程的后期学习能力上比单招生后期学习能力略高。

3.学习压力

在问卷调查中,分三个维度对单招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和学习压力进行数据分析。在学习态度维度中,有关“你认为学习在大学生活中重要吗?”这一问题时,有71.22%的单招生认为学习非常重要;有28.78%的单招生认为学习不是很重要。

在学习目的维度中,“你上大学是为了什么?”“你是否有清晰的学习目标?”“你制定过职业规划吗?”等问题中,有40.18%的单招生认为上大学可以满足求知欲,系统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和逻辑性;24%的单招生认为可以拓宽人际圈,广交朋友;33.94%的单招生认为上大学最大目的就是为了今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事业有成;还有2.68%的单招生认为上大学只是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没有更长远的打算。有学习目标,制定过职业规划的单招生占34.62%;有学习目标,但未制定过职业规划的单招生占46.83%;没有目标和计划,也未制定过职业规划的单招生占19.54%。

在学习困惑和压力维度中,68.34%的单招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压力适中,学习压力不重;20.73%的单招生认为有一定的学习压力,比较严重,甚至已经影响到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10.93%的单招生认为没有任何学习压力。

从数据结果可以分析,单招生还是存在一定学习压力的,而且这种学习压力已经对心理状态造成影响,打破了心态平衡,造成了一定的内心困惑和心理问题。

4.学习生活幸福指数

表1 单招生与统招生《心理调适与发展》课程成绩比较

在针对单招生学习生活幸福感指数的有关调查中,有54.94%的单招生认为考入高职院校很满意;45.05%的单招生认为考入高职院校很不理想,原本可以考得更好,因为高考失利或者是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有41.28%的单招生认为目前的学习生活很满意;还有39.28%的单招生认为现在的学习生活是循规蹈矩;有19.34%的单招生认为目前的学习生活漫无目的,得过且过,生活空虚。

从单招生学习生活的总体幸福感指数上来看,单招生对自己的高职学习生活还有更高的期望,对目前的学习生活还不是很满意。有部分单招生认为,高职学习生活枯燥,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一定程度的学习压力,没有达到相对的满意指数,单招生主观幸福感偏低,学习生活充满压力。

三、改革措施与建议

(一)结合单招生特点改革《心理调适与发展》课程体系

《心理调适与发展》课程主要培养目标是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包括心理健康概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学会恋爱、学会如何人际交往、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如何处理心理危机等部分。通过基本知识点的学习,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舒缓情绪,培养大学生心智成熟,完善自己,提升自我的心理调控能力和适应能力,保持平衡的心态。但主要面对的受众群是普通大学生,没有结合单招生的生源特性,应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教材等设计和选择上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知识点环节重点去提升单招生的心理调控能力和调节单招生的心态平衡状态。

如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一章中,列举一些有关单招生群体中曾出现过的具体的典型案例,结合典型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以理论为支撑,解析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又如在大学生学习心理一章中,不能只是普遍性地、泛泛地讲学习中存在的一些压力现象,而应该着重结合单招生的学习特点,列举典型案例,分析现象和产生的原因,帮助单招生在学习问题上处理好学习中的压力问题,提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效能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单招生学习生活和活动的幸福指数。

1.结合单招生特点构建课程体系指标

本文提出应结合单招生自控能力较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等特点重新设置课程指标体系,尤其是在情绪的调试、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两个方面着重进行细化课程的教学大纲,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细化单招生在心理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心理困惑方面的疏导。

情绪调试章节中,不应只是简单地由几个个案进行引入,应先建立情绪理论的框架,让单招生了解什么是一般情绪,什么是特殊情绪,单招生群体中对应会经常出现的情绪问题,然后再引入相关案列进行解析,分析原因,寻求心理调试的正确方法,最后进行巩固练习。

在梳理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门科学时,应结合单招生的特殊心理特征进行系统规划,细化设置课程指标体系,有哪些指标是需要了解的,有哪些指标是需要必须掌握和达到的,有哪些指标是要学会应用的。除此之外,除了理论课堂教学指标,还应构建课外团体活动、课外阅读、课外实践等第二课堂的教学指标体系,使心理调适与发展课程的理论知识与课外素质活动、课外阅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实践锻炼有机、有效地结合起来,促使单招生能够全面地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完善自己,寻找到心理状态的平衡。

2.课程成绩模块化

考查课的最终成绩评定可以采用模块化的打分评级方式。可以一改原先的期中成绩加期末成绩所占比例得分的方式,采用分小组进行日常考勤、课堂测验、实践任务、项目汇报、课程考试等五大模块综合评价学生这一门课程的总成绩。

课程的成绩评定不应该只是以一次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该课程的质量和效果,课程的学习成绩评定应根据单招生生源特点和符合生源特情制定比较客观、相对完整的评价指标。以《心理调适与发展》课程为例,如附表1所示。

课程成绩模块对于学生这门课程成绩的界定相对比较完整且系统性更强,能够量化课程成绩评定的过程,使学生的课程成绩能够真实反映整个学习过程和最终学习效果。教师在对学生课程成绩评定时,模块化的成绩评定能够帮助教师客观、公正、公开、全面地考察单招生对该课程的整体学习情况和动态的把控单招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模块化成绩评定指标为抓手,动态掌握单招生平时学习效果,及时评估与反馈、跟踪与改进,最终帮助单招生按照学习目标尽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达到教学双目标。

(二)提升单招生学习效能感途径

1.明确单招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成倒“U”型曲线关系,适当的动机强度能够促进学业成绩的提升,然而动机过弱或者过强都会影响学业成绩,从而降低最终学业成绩实效。那么,如何在单招生中寻找合适的学习动机临界点呢?单招生有着自控能力弱、懒散、学习抗压能力弱、缺乏学习的后劲儿等特性,同时也有参与活动积极活跃、执行能力强等优点。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单招生群体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单招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程的教学环节中来,有了主观能动性,才能提升自我效能感,才能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寻找到刺激其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还需要专家和学者在单招生群体中不断实践和探索。

附表1 课程成绩个评价指标所占比例

2.有效规划单招生学习行为

前面通过课程纪律、学习课程成绩、学习压力、学习主观幸福感等方面分析了单招生具体的学习特点,单招生有一定的学习压力,主观幸福感不够明显。因此从单招生学习特点来看,需要有效规划其学习行为。规划学习行为应该是学生自主主动地去制定学习目标,完善学习计划,规划学习具体路径,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行为。如清晨和晚上学习效率比较高,可以安排在这个时间规划学习科目,学习内容,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持久的学习行为习惯,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自主学习行为有效的得到验证。

3.提升单招生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学习方法和技能的内在延伸,是多种能力的总和,一般包括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注意力、理解能力等。学习能力有些是先天获得,但大部分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锻炼提升习得的。

结合单招生特点,可以通过实践载体来提升其学习能力。建构主义理论中提倡探究式的教学,现在很多理论学家也主张终身学习的理念和积极的主观态度。建构主义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和自我学习行为应更大程度地得到教师、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终身学习态度观点也是站在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上把“学习”一词动态解释,俗话说“活动老,学到老”就是这个终身学习观点的典型体现。以团体活动、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素质拓展等实践为载体,培养和提升单招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生源院校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论高职院校农村生源班级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路径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