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工作在提升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中的应用研究
——以“倾听者行动”活动为例

2019-05-05陆众托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社工对象情绪

曹 迪,陆众托

(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142)

一、概念定义

小组工作被公认为是继个案工作之后又一经典的社会工作方法,是社会工作专业传统的三种基本工作方法之一。

笔者将小组工作定义为:由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服务对象组成一个小组的一种专业助人的社会工作的方式方法。通过服务对象之间的相互支撑、经验分享、相互学习,一同参加小组活动,以此来达到掌握情绪管理能力、提升管理情绪的技巧与方式的目的。

情绪是生物体由于自己主观的需求对于客体事物或人做出的反馈以及反应,是个体自身的感觉以及生理反馈,是对自身所积累经验的心理或者身体行为的一种表述。

本文中笔者将“情绪管理”定义为: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的理论支撑,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认识服务对象个人以及群体的自我情绪,并加以引导与调节,最终达到可以驾驭情绪的能力,保持自身情绪的良好状态的一种有效管理的方式方法。

二、“倾听者行动”小组介绍

(一)小组背景

“倾听者行动”项目是LH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H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于2014年发起,在HG大学举办的成长项目小组。

“倾听者行动”以该校学生为服务对象,项目秉承“助人自助”的理念,即社工通过开展一系列持续性的、有目的、有目标的小组活动,通过小组社会工作的方式,帮助大学生解决在校期间情绪问题,消除心理困惑,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有需求的大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有效的管理情绪、情感,梳理心理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心理问题,提高自我认知,树立自信,获得信心。“倾听者行动”小组活动在每周三的17:00-19:00在H大学的倾听者教室开展,从未间断,持续至今。

(二)小组过程

1.小组对象:通过“申请—挑选—入围”的招募方式,择取10名有情绪管理需求的大学生。

2.实施方式:模拟训练、现场讲授、组员分享、经验交流。

3.频率次数:一周一次,每次90分钟,共8次。

4.小组性质:结构性小组、成长性小组。

5.活动原则:以秉持真诚、保持真实为原则;尊重每一名服务对象人格,尽量接受服务对象建议的原则;保守服务对象个人隐私。

6.小组目标:营造优秀的小组氛围;加强对自身情绪的认知;懂得识别情绪的表达和内涵;学习管理负面情绪的方式方法与技巧;学会疏导和调节负面情绪;加强对生活的控制感和价值感等(见附表1)。

三、小组活动对有效情绪管理的作用

(一)情绪的发泄与调节

服务对象通过“情绪喷泉”活动,在小组活动之中服务对象之间的交谈以及同社会工作者彼此的互动,可以获得所遇到问题的经验,加深对所遇问题的了解,也可以给服务对象提供其他看待问题的角度,有助于对于自身问题的思考,调节不理想的状态与情绪。

(二)增加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心灵花园”以及“情绪三棱镜”活动中,服务对象不再像平时自己一个人面对负面情绪以及问题,这就使得服务对象归属感得到增强;服务对象在对自己的总结与经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支持与鼓励,又得到了社工与其他服务对象的认同。

(三)加强对生活的控制感和价值感

通过“做情绪的主人”小组活动,学习有效的方法进行情绪管理,发现情绪的原因,学会调节和疏导情绪,运用宣泄情绪方法与技巧。小组内的服务对象可以将生活中最近发生的、比较感兴趣的事情提出并分享,说明自己的理解,达到加强控制感的目的。每一位小组成员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特长和才艺,通过一些才艺展示,可以让服务对象增加自信,增强自身的价值感。

(四)学会梳理人际关系

小组内服务对象的人际关系环境主要由服务对象的父母、亲人、日常生活中的室友、同学以及朋友来构成,他们都对服务对象的情绪以及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而“情绪零距离”小组活动将模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通过服务对象自身参与与观察反思自身的问题,并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的方法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处理社交关系问题的技巧。

(五)构建有意义的生活角色

服务对象因为一些自身的情绪问题与心理困扰处在一个角色不断丧失的尴尬时期,面临着各种失去角色的危险。通过此次“倾听者行动”小组活动,服务对象通过分饰不一样的且具有意义的身份角色,展现出服务对象的优势与才能,将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信,构建有意义的生活角色。

四、项目活动的体会与思考

在开展“倾听者”小组活动过程中,从服务对象给予的反馈信息触发了笔者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一)前期准备工作

在项目活动进行的初始阶段,少数服务对象由于自身情绪管理以及内心困扰的一些问题,造成了服务对象社交的局限性。他们不愿意打开自己,不愿意接触新的社交关系,所以后来在活动开始之前,社工都会找机会与服务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以及了解,减轻服务对象的心理负担和担忧。

(二)多给予鼓励和称赞

大多数人都喜欢被夸奖与表扬,特别是有需求的服务对象。因此,在小组活动开展过程中,社工们要有鼓励和称赞夸奖的意识,找准机会,适当地给予服务对象鼓励和称赞,提升服务对象的自信,让服务对象更愿意放开自己。比如,在服务对象掌握了一种调整情绪的方法时,就可以对其表示鼓励和夸奖,也有利于激发服务对象对参与“倾听者”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三)游戏的选择

在“倾听者”项目里,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游戏。社会工作者们要从专业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结合着理念新奇、好玩的特性选择游戏;拒绝太简单、低级的游戏。比如在“方言你我他”这一游戏中,服务对象在体验有趣好玩的方言的同时,还会发现同乡,有助于服务对象扩展社交圈子。并且在对服务对象说明游戏规则与方法之后,社工们应该示范一次游戏的玩法,这样有利于服务对象更快地理解游戏,更顺利地进行游戏。

附表1 单元大纲

(四)建设健康温馨的小组环境,营造健康情绪氛围

环境、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情绪。因而小组应该注重培养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健康温馨的小组环境和小组气氛,使服务对象在良好的小组环境和气氛的影响和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情绪。

倾听者行动小组在营造了十分良好气氛的同时,也加深了服务对象对自身情绪的了解,提高了掌控自身能力的技巧,同时也较为良好地达到了小组目标。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运用形成小组的方式使服务对象之间得到相互的良好影响;服务对象对于自己经验的分享,对于自身问题的分析,可以得到理解与支持,从而帮助服务对象。笔者希望在开展类似“倾听者行动”的小组活动中,能够提供一种途径、一种借鉴,去帮助在校大学生增加情绪管理能力的技巧与方法,提升服务对象的自信以及能力。

猜你喜欢

社工对象情绪
A Social Crisis
青春社工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