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UPI测试结果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以大连某高校11796名学生的普测结果为例

2019-05-05张译允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健康状况心理健康

赵 锦,张译允

(1.大连科技学院,辽宁大连116052;2.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1)

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高校的安全稳定管理以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作用。通过科学规范的测试,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根据测试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实现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早期预防,可以有效促进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网络化、全员化和专业化。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体取样的方法,以大连某高校大一到大四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计划施测11828名新生,回收有效问卷11796份,有效测试率为99.72%,其中男生7557人,女生4239人。

(二)测试工具

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简称UPI),是一份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有60个问题,信效度良好。它涵盖了身体健康、情感反思、自我意识、学习心理和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

(三)施测方法

在辅导员或者心理老师的组织下,以班级为单位集体电脑软件施测,独立答题。

二、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整体心理状况分析

根据UPI的筛选标准得出如下结果:

1.UPI的第25题为“想轻生”,322名同学对此题目做了肯定回答,在所有同学中占比2.7%。其中男生193人(占肯定回答者的59.93%),女生129人(占肯定回答者的40.06%),为重点访谈对象。

2.UPI一类问题是指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共2136人,在所有同学中占比18.11%。其中,男生1299人(占男生总数的16.26%),女生837人(占女生总数的19.74%)。这些学生需要重点关注,最好持续进行心理咨询。

3.UPI二类问题是指可能存在心理困惑或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共2763人,在所有同学中占比23.42%。其中,1758名男生(占男生总数的23.26%)和1005名女生(占女生总数的23.70%)。这些学生可以作为心理咨询的未来关注对象。

4.UPI三类问题为心理状态良好或无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共6897名,在所有同学中占比58.46%。

(二)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男生、女生在UPI问卷的一类、二类心理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7.18%、23.26%和19.74%、23.7%。由附表1可以看出学生群体中,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略差于男生,女生群体中没有心理问题的人数只占总女生群体的56.12%。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也决定了其人际关系相比于男生会更加复杂微妙,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因此,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引起关注。

(三)是否独生子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由附表1所示,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明显差于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独生子女中有60.10%的人没有明显心理问题,而非独生子女中只有56.91%。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非独生子女在多子女家庭中得到父母的关爱会比独生子女少一些,出现心理困惑时解决和关心不及时。

(四)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存在一些差别,其中新生无明显心理问题所占的比例最少为55.94%。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高年级学生在学校生活经验方面以及目标方面均比低年级学生清晰,相对来说较少出现适应方面问题及迷茫情况,因此心理健康状况会优于新生。

(五)不同志愿满意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学生对志愿的满意度越高,出现心理问题或者困惑的比例就越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新生入学后,有一部分学生由于专业调剂而进入到非理想专业,对专业的排斥性很容易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对专业满意,学习积极性高,学生心理状态便会更好(见附表1)

三、研究结论

对UPI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论如下:

(一)本次测验整体结果如下: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有2136人,占比27.9%;可能存在心理困惑的学生有2763人,占比26.4%;心理状态良好或无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共6897名,占比58.46%。

(二)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同的群体中呈现出不同的结果,其中女生的状况略差于男生,非独生子女的状况略差于独生子女,刚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略差于高年级,学生对志愿的满意度越高,出现心理问题或者困惑的比例就越低。

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

(一)构建立体的心理健康预防体系

1.定期开展心理普测,建立并完善动态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普测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心理普测的结果可以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依据,可以让学校根据学生测评的整体结果来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普测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以及后续主动提出咨询要求的学生,要格外关注,建立详细的特殊群体心理档案,应该做到及时追踪,包括咨询记录、心理状况的变化、定期进行心理健康复测、及时记录其心理问题发展变化的过程,形成动态的心理档案库。

2.构建心理育人体系

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实现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干预。

(二)有针对性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加强女大学新生心理关怀和针对性教育

当前大学生往往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加之女生也比较敏感,很容易出现人际交往的问题。因此对于此方面的问题,学校可以加强大学生的生活教育,把心理关怀和疏导贯穿到学习和生活之中,也可以通过开展OB训练等团体心理行为训练对女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与辅导。

附表1 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同变量上的结果

2.价值观引导和良好氛围塑造

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各级党团组织、辅导员、班导师、思想政治教师和学生干部的作用,结合独生子女群体的思想实际,客观分析出其价值取向,最终通过访谈、班级活动、OB训练等活动引导独生子女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减小其攀比、自尊心过重等负面压力。

3.朋辈教育增加专业满意度

测评结果还发现对自己的专业越不满意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差。朋辈教育是指某种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因此,学校可以选拔一些学习优秀、综合能力强并愿意为低年级同学服务的同学,对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进行学习生活和思想上进行一对一的引导,通过经验交流的方式让新生认识了解到自己的专业,增加专业了解度与满意度。

(三)家校联合,促成心理育人合力

家庭是学生身心发展教育的第一课堂,很多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源于家庭因素。因此,高校在学生的心理教育中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建立特殊群体家长的记录档案,定期沟通,反馈学生在校情况,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在目前“互联网+”的形势下,可以定期举办网络心理咨询、家长咨询、心理网课、心理沙龙,既可以让家长了解心理学,也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提高教育的时效性与针对性。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健康状况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