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陪读”不等于“陪伴”

2019-05-04朱彩霞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理解尊重陪伴

朱彩霞

〔关键词〕陪伴;陪读;尊重;理解;放飞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2-0073-02

家长会上,经常碰到家长这样对我说:“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考不上好大学,哪能找到好工作?我们陪着辛苦这几年,孩子幸福一辈子呢!” “每天晚上我和他爸爸轮流陪着孩子写作业,一不监督孩子就走神、发呆,成绩怎么也提不上去。实在让人着急,考不上高中可怎么办呐?” “我上学的时候,父母不怎么管我,我后来也没考个好学校,一直很遗憾。不能让孩子像我一样了,再怎么也要陪孩子读书,让他考个普高、读个一本吧。” “我要求孩子开着门写作业,我偶尔抽查一下,防止他做小动作或者睡着了。”

今天的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辛苦地走在陪读的路上。但是很多家长也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陪伴就是陪着孩子读书、写作业。其实陪伴远远不是简单的陪读,更需要父母心理上、精神上的陪伴。 那么,今天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陪伴呢?

一、不补偿,陪伴的基础是尊重

过去,家长们得到的物质照顾和精神关怀相对较少,有太多未满足的愿望和痛苦的经验潜藏在内心深处,习惯于把自己小时候缺失的部分投射到孩子身上。家长有补偿意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现代社会,家长不能再以传统观念解读新现象,孩子的成长需要通过一系列自主的探索来完成,有价值的爱是以孩子的成长为核心的,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探索。

我曾经在家长会上提问:“您读书的时候,对自己的父母最不满意的是什么?”

家长甲说:“我觉得父母老管着我,我不需要他们管。”

家长乙说:“我的父母老是吵架,那是我最不满意的。”

家长丙说:“我读书的时候,我最不满意的,就是在开始盛饭发碗的时候爸爸开始唠叨,今天上的什么课,今天有没有举手,今天老师有没有表扬你,今天作业对还是错,问一大堆。第一套唠叨到新闻联播时结束,然后第二套唠叨开始:作业要好好做,上课要主动,不懂要问。接着,第三套开始:你看看人家,早晨六点不到就已经在他们家后门口读书了,而且读得很大声,你为什么做不到?你看他,晚上十点半钟,还在读书、做作业,你怎么不能像他一样多花点时间呢?……我不喜欢他拿我和别人比较,当然也不喜欢他说话的那种口气,永远在训斥我,没犯啥事也总是‘你要怎样怎样。”

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体会,但也有共通之处:父母不顾及我的感受,将他们自己的想法强加于我。

现在的家长是怎样对自己的孩子的?有没有沿袭我们的家长的口气来教育孩子?有没有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来比自家孩子的缺点?有没有在吃饭的时候对孩子唠唠叨叨?有没有重复着同样一个话题不止一次两次三次?不经意当中,我们也用当初我们自己不喜欢的口气和不喜欢的方式来与孩子沟通,然后发现孩子不听话了。孩子有错要管,但是要建立在不伤害孩子自尊的基础上,才容易为他们接受。

二、不盲从,陪伴的核心是理解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都喜欢。孩子大了,有了与大人不同的见解,这个时候我们做家长的该如何对待?唯有理解才能产生共同语言。你说你的,他想他的,孩子只能把家长的话当耳边风。家长按自己的意愿,给孩子的不是孩子想要的,而是父母想给他的,想法不在一个频道上,所以常常出现“一谈学习鸡飞狗跳”的现象。 即使现在孩子的情况不太好,家长也不要急躁,应该多去体谅他们,多花时间和精力去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用鼓励的态度与孩子对话,让孩子觉得虽然我现在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至少我还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你看,我妈是懂我的,我爸是理解我的。如此一来,孩子才愿意坐下来听父母说话。他至少觉得学习没有那么苦了,因为多一个人分担,多一个人理解,他的痛苦自然就会被分解一点。

父母要想更多的办法让孩子觉得学习不是苦的。例如,把目标定得低一点,不好高骛远,进步三名、五名,看上去名次不是很多,但他要比那三五個同学做更多的事,花更多的时间,因为名次不是靠解一个题目背一次书就能解决的,一场考试考的是综合素质,你去表扬他,肯定孩子的不容易,这种心理支持能够调节他紧绷的神经,舒缓他的紧张情绪。

三、不焦虑,陪伴的方式是亲近

在家庭教育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距离,空间的距离会导致心灵的距离。有人做了一个有趣的问卷调查,调查了几千名学生:一条小船,船上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电脑、小狗还有学生本人共7个人和物,但是小船不堪重负,必须扔掉2个,让孩子选择。

这个问卷调查在很多学校开展,进行了汇总,各校得出的结论惊人相似,被留在船上次数最多的是妈妈,其次是奶奶、爷爷、电脑、小狗,爸爸基本都被扔到河里去了。不是因为爸爸会游泳,而是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最少。

所以,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他们更需要精神上、情感上的陪伴。有人说要富养女儿、穷养儿子,我认为在物质上不管是穷养还是富养,在精神上都要富养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精神陪伴和心理陪伴。

四、不功利,陪伴的目的是放飞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好、能考取好学校就是成功。其实,成功是一种个人价值自我实现的状态。所谓成功的人其实是充分发挥了自己潜能的人,他们对自己喜欢的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有一种胜任感。因此,孩子如果在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获得了成就感和愉悦感,这就是成功。

成功的方式多种多样,家长要跳出狭隘的成功范畴,将目光投向孩子的个人成长和生活技能、学习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比成绩好更重要。 陪伴孩子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放飞。陪伴不是对孩子凡事包办,事无巨细、样样关心,现在的陪伴是为了今后的不陪伴。

孩子需要三样东西:一是合适的目标,二是良好的习惯,三是持久的动力。如果家长看着孩子写作业,就怕他玩,孩子的学习动力是长久不了的,他会认为学习不是我的事,是老爸老妈要我学,对父母的陪读形成依赖,一旦你走开他就玩别的。这种陪伴无法实现将来的放飞,反而会使孩子失去自我管理的能力,失去成长的机会。

有些家长不但喜欢陪,还喜欢帮孩子做题目。孩子要的是答案吗?要答案的话,老师发下答案回去抄就可以了。他需要的是解题的训练、思维的训练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家长把这些忽略了,孩子到了考试时,碰到难题就乱了阵脚。陪伴不是简单的陪读。家长要做的是指导孩子自我管理,制定计划,培养习惯,慢慢放手,所有的陪伴是为了将来不再陪伴,并且能稳稳地放飞。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护漕港中学,苏州,215635)

猜你喜欢

理解尊重陪伴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陪伴”等十二则
陪伴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