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9-05-04李严富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有效课堂能力

摘   要:文章指出,要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学生就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从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质疑提问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着手,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能力;有效课堂

作者简介:李严富,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第三中学教师。(广东  广州  510000)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7-0118-02

初中思想品德是促使学生健康发展的一门关键课程,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知识,从而实现全面、均衡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多数教师都采用灌输式教学,这种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模式。因此,教师应当在深入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体验、感悟、发现和参与,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1. 通过课本预习作业,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比如,在学习某个基础概念时,教师就可以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报刊书籍、上网搜索等方法收集相关信息,再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在课堂上以“新闻发布”的形式汇报,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又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2. 讨论时政新闻热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时政新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教师把它们带入课堂,既可以丰富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内容,又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活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观看时政新闻,然后要求学生就某个时事提出论点,并进行分组讨论或辩论。实践证明,这种参与讨论或辩论的学习过程,加强了学生对时政新闻的敏感性,使学生体验了合作学习的快乐,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

3. 进行社会实践,拓展学生参与学习的领域。实践是一切认识的起点和归宿,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同时,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从书本知识引向社会实践,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达到丰富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印象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

知识始于问题,用所学知识可以解决问题,但是要提出问题不仅需要学识,还需要有想象力,以培养初中生质疑提问的能力,使他们对于道德和法律的困惑以及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思考。由此可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学生通过思考、质疑、提问,能更好地巩固课本知识,使教学目标得以有效落实。

1. 增强学生的质疑信心,使学生敢于提问。实践证明,教师的激励可以提高学生提问质疑的信心。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学生如果有质疑,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大胆提问的机会,消除学生提问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形成勇于提问、敢于质疑的良好课堂风气。

2. 为学生创设提问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留出质疑提问的时间,先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尝试解决问题,如解决不了,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解答。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慢慢就从教师问学生变为教师让学生问,最后到学生自主提问并共同积极讨论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及时复习,提出书面问题。在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复习,要求反复思考,提出书面问题,由教师整理后,再在课堂上统一讨论解决,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点。实践证明,在初中生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既能用心学习书本知识,又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研究发现,在思想品德课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还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具协作能力。

1. 开展小组合作讨论的步骤。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合理分配各小组成员,努力实现优劣互补。其次,小组内的成员要合理分工。再次,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先组织小组成员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讨论,最后统一讨论。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过程和讨论结果进行评价,使整体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初中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笔者认为,合作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又必须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处理好独立与合作的关系,遵循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合作讨论、获得正确结论的学习过程,从而达到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对教学效率的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构建高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重要途径。

1. 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由此,学生就能掌握课堂的主动权,通过自主看书学习,对书本知识进行自主思考、记忆。教师则负责进行引导和鼓励,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使他们在课堂上大胆质疑,自主思考,自主求证,自主总结,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要求他们在课堂上仔细看、专心听、认真想、及时记,使之理解并掌握新的知识。此外,还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用课本知识分析时事新闻,从而加深其对社会的了解和对事物的判断,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3. 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可以先布置预习作业,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慢慢学会预习并养成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国家盛衰的关键,因此,只有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塑造出当今社會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1. 改变传统灌输式学习模式。传统的学习模式比较被动、生硬,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由此,不仅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还限制了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改变这种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生逐渐提升学习能力,实现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2. 创设有效的问题教学情境。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氛围,使思想品德课不再死气沉沉,学生可以一直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激发出学习的欲望,拓展思维模式,最终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 提倡标新立异和特立独行的精神。创新就是在前人没有涉足的领域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这就是一种特立独行和标新立异,没有这种精神,就不可能有创新创造。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为学生的标新立异创造交流平台。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而精心预设的交流讨论平台中,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得到了全面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创造,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中接受感染、启迪和教育,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蔡俊.初中思想品德问题主导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6,(11).

[2] 徐春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6,(13).

[3] 马丽萍.初中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新课程(中),2017,(12):245-245.

责任编辑   朱泽玲

猜你喜欢

初中思想品德有效课堂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