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使用

2019-04-29陈海燕

文理导航 2019年14期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

陈海燕

【摘 要】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新事物新知识层出不穷,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实践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呢,教师们想尽各种方法,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制作新的教学辅助工具。其中,微课,因其固有的特点,被广泛使用。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制作分类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观念,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方式,网络和数字化工具的不断普及,对人们的信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挖掘各种工具和教学平台,以便最大程度地提升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其中,微课以它独有的特性越来越受教师的青睐。那么,究竟什么是微课,它有哪些类型,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又有哪些优势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对微课的认识与感受。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全过程,以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其长度一般为5至10分钟。微课具有教学内容少、教学时间短、资源容量小、主题突出、内容具体、针对性强等特点,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能够实现分层次教学需要。同时,微课制作相对简单,老师们容易上手,在短时间内就能制作完成,因此吸引了广大老师参与制作,并在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

二、微课的分类与制作

常见的微课有哪些类型呢?不同的分类依据,会产生不同的类型。通常我们以微课的展示内容进行划分——语言类和技能类。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以语言为主的微课主要有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等,教师运用口头语言,或向学生传授知识,或向学生提问并要求学生思考回答,或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看法……这一类型的微课,以理论知识为主,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合理设计问题、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

这种类型的微课,在各个学科中都很常见。因为制作简单快捷,老师们往往采用最常见的“喀秋莎+幻灯片”的组合,即从平时上课时所使用的PPT中截取一个知识点的若干页面,将其完善,制作成一个完整的微课PPT,再利用喀秋莎等录屏软件将PPT的播放过程进行录制,同时录制教师详细的讲解音频,最后利用喀秋莎进行后期制作并配以字幕生成视频,一个简单的理论型微课就完成了。

这种组合制作的视频是最为常见的,平时教师教学任务重,对ppt操作的熟练,加上喀秋莎的简单易上手,可以使不同学科的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制作完成一个主题明确、针对性强的微课。

这种类型的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也存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有些理论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学生不易理解,如进制转换、程序体验等,这些问题虽然有老师的讲解,但是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些知识,这时通过反复播放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非常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比如,在学习“用编程解决问题”这一章节时,讲解算法的常见类型,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等,教师可将该知识点录制成微课,辅以教师的讲解,学生就可以在课后的复习中根据需求反复观看以便理解接收。

2.以直接感知技能为主的方法

以感知为主导的微课主要有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等类型,这类微课的知识点是技能,以掌握技能为主要目的,主要是教师进行示范性演示、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某一技能或某一操作。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控制微课的播放与暂停,从而掌握该技能。实验类的微课录制过程往往需要多人合作,一人操作实验并讲解,另一人则用手机或者摄像机进行录制,然后结合录屏软件播放PPT进行讲解总结,编辑完整后生成视频,当然在后期制作中可以结合万彩动画、绘声绘影等软件进行编辑美化,使之视觉感更强。

这类微课,以技能课常见。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強的一门学科,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操作技能,可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广播教学,是以中等生为主的,这种非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忽略两头学生(优生、学困生)的学习需求。因为学生在面对计算机屏幕学习时容易走神,会经常出现操作细节的缺失,同时由于学生的理解力、接受力等能力的不同,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甚至会出现大量问题。在短短的45分钟课堂时间内,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一位学生,因此,信息技术微课更多的是利用喀秋莎录制某个软件的某个操作过程,并用注释将重要知识点用文字的形式标注出来,没有配上教师的讲解是因为多数机房并没有配备耳机,学生在操作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反复观看操作视频,而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

这种操作类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最为常见。信息技术课程要学习很多应用软件的操作,比如在学习“flash动画制作”时,操作技巧多,学生学了后面,就忘了前面。教师将动画制作过程事先做成微课,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有选择地播放微课,在视频的引导下,根据动画制作过程,进行学习和模仿操作,进而掌握操作技能并实现动画效果。学生能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习兴趣与信心。

三、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影响

微课可以录制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教师的讲解,借助“暂停”“播放”等可以反复观看学习,学生可以清晰地学习掌握知识点;同时微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对每一个知识点或者问题作出深刻且详细的分析,学生能够边看边操作,更有针对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迅速掌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利用微课引出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微课的带领下,自觉地对课程内容进行探索,进而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还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课堂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能学科,要求能熟练操作电脑,除了理论知识需要集中讲解之外,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进而掌握并提升操作技能,这些都需要在电脑上操作体验,这也给微课提供了时间和硬件上的保证。学生的学习与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这种个体的差异也使得学生需要微课。教师又很难做到一一解答学生所有的疑问,统一解答又占用了很多时间,这种矛盾在复习课中体现尤为明显,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整个教学进度,这也从客观上要求应采用微课学习模式。

我省高中学生都要经历全省信息技术合格性考试,在这场考试中涉及多个软件的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以及Access),经过一年的学习,很多学生已经记不清该如何完成这些操作任务,尤其是Access的窗体操作,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复习演示后,仍然会有个别学生不能掌握,因此,教师可以把这些操作点以微课的形式发送给学生,让那些学困生边看边模仿,这样既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待教师腾出时间时又能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笔者这几年将一些重要的操作技能全部录成微课,确实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提问率,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率,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学困生那里,大大提高了信息技术合格性考试的通过率与优良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使用“微课”,可以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自主的教学环境,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程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靳俊.试论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在的运用[J].新课程·中国,2017.09

[2]陶娟.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运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

猜你喜欢

微课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HTML5助力微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