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塑“木洞文旅”品牌 焕“千年水驿”新颜

2019-04-28万耀东

重庆行政 2019年2期
关键词:旅游文化

万耀东

木洞镇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北部,北临长江,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厚重的水码头。近年来,木洞镇党委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倡导“农文旅”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推进环境治理、挖掘历史文化、提升园区平台、缩小城乡差距,唱响“木洞文旅”品牌,让“千年水驿”颜值更高、气质更佳。2018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87亿元,同比增长12%;工业总产值达142亿元,同比增长32%;旅游经济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4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6402元,同比增长8.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7459元,同比增长9.4%。

一、推进环境治理,打造“木洞·滨江生态游”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长江、滨江、场镇为重点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促进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江新城。

(一)呵护长江自然之美。自觉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定“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导向,控制好面向长江方向的自然生态空间,对已开挖山体、滨水地区已建设的护坡护岸进行生态修复;严格滨江建筑后退控制,沿江留出公共绿地、开敞空间、慢行步道;调整中坝岛、桃花岛的规划用途,突出其生态性、公共性、开放性,围绕打造“生态岛”引进绿色生态旅游项目,让游客畅享“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浑然天成自然之美。

(二)保护滨江生态环境。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实施消落区岸线、防洪护岸等综合整治,有序推进流域内污水截污、截污干管、医药废水预处理厂等工程建设;认真落实河长制,完成长江流域巡河巡查、“清水2号”、清漂截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任务,木洞滨江岸线、岛屿、水体生态功能日益凸显。

(三)扮靓场镇环境面貌。全力创建国家卫生镇,动员群众参与,发放宣传資料和宣传品6万余份,组建30余支创卫志愿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余场,聘请群众卫生监督员、文明劝导员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治理顽瘴痼疾,清理背街小巷卫生死角1万余处、住宅小区乱堆乱放3000余处,清除“牛皮廯”1.5万余平方米;补齐设施短板,投入1700余万元实施项目36个,新建停车场5000平方米,封堵垃圾坑400余个,改造公厕19个、露天粪坑70余口。目前场镇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创卫工作已通过市级专家组的技术评估和验收,正在上报国家命名。

(四)留住传统风貌记忆。加大木洞传统风貌区保护修缮力度,投资1.5亿元实施丁雪松故居、福音堂、巴县银行、木洞商会、美日英洋行代办处、邹容旧居等一大批历史文物建筑和优秀历史建筑的建设修缮工程,把历史文脉有机融入场镇风貌中,彰显人文之美。编制木洞传统风貌区“影视+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将旅游观光和影视拍摄、文化传播、休闲娱乐融为一体,努力打造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影视旅游产业基地。

二、挖掘历史文化,打造“木洞·千年古镇游”

实施文化兴镇战略,依托木洞古镇千年积淀的宝贵历史文化资源,建设“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让木洞“千年水驿”名扬四海、八方来客。

(一)用“非遗文化”拓展传播力。打造“木洞山歌”等国家级“非遗”名片,举办“木洞山歌争霸赛”“我在重庆学非遗”“乡村振兴龙舟赛”“我们的节日·中秋”等大型文化活动10余场,连续两年承办CCTV-3幸福账单重庆海选赛;“木洞山歌”参加央视《天天把歌唱》《幸福账单》《星光大道》节目录制,踊跃“走出去”赴日本、美国进行交流演出,央视《外国人在中国》节目摄制组取景木洞;以市场为导向,将“山歌文化”艺术作品转化成商品,择优制作推广原生态和创新山歌20首。

(二)用“名人文化”扩大影响力。发挥本土名人效应,为中国首任驻外女大使丁雪松出版长篇传纪《丁雪松传》,其个人传记电影《凤鸣木洞》在美国和加拿大斩获电影节国际大奖;邀请京剧表演艺术家沈福存及其女儿沈铁梅回乡调研木洞文化,命名沈福存剧场并与川剧院签订战略协议;拜访黄启璪之女、喻明生、杨沧白之孙及丁雪松之女等名人及名人后代,“川江号子”传承人曹光裕拜师成为木洞山歌传承人,不断扩大木洞文化影响力。

(三)用“特色文化”提升吸引力。充分挖掘、梳理、盘活本土特色资源,鼓励发展木洞豆花、榨菜、蜜枣、油酥鸭等富有地方特色的的旅游产品,突出传统工艺的传承,提升质量、叫响品牌;大力推动老街建设、河街招商,建成集探寻原乡码头、追寻古镇文脉、特色商街购物、特色民宿、特色餐饮、特色农产品等为一体的近郊旅游目的地。

(四)用“上善文化”增强感召力。打造“勤精孝和·上善木洞”文化品牌,建设上善文化广场、木洞文化公园、志愿服务站和爱心超市,设置“善行义举榜”“木洞好人墙”,开展“家风润万家”活动,创作上善文化木洞山歌作品30余首,打造“勤精孝和·上善木洞”示范点,广泛寻找“向上向善木洞人”“新乡贤”,评选“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妇”15人、“最美庭院”34个,带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争做好人的上善文化氛围。

三、提升园区平台,打造“木洞·休闲购物游”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目标为引领,充分利用麻柳园区升级为“重庆国际生物城”的契机,建设集现代产业、工业旅游、休闲购物为一体的重庆轻工医药产业基地。

(一)发挥产业优势,让园区“有亮点”。建设全市最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目前已累计引进医药项目近40个,投资额逾300亿元,达产产值超600亿元,占近三年全市医药增量企业的70%,包括投资额130亿元的智睿生物、全球最大眼药水企业日本参天、全球抗癌药巨头美国Athenex等增量龙头项目,形成了以智睿生物、博唯生物、智翔金泰为代表的生物制药集群,以美国Athenex制药、日本参天、科瑞制药为代表的化学药及制剂集群,以伍舒芳、四川新绿色为代表的现代中药集群,以惠森驰恒、早柒天为代表的医疗器械集群,在产业集群上吸引眼球、集聚人气。

(二)优化布局设计,让参观“有看点”。规划木洞组团20平方公里,发展医药成品药及轻工服装两大产业,集中布局生物制药产业区、化学药制剂产业区、现代中药产业区、医疗器械产业区;规划麻柳组团10平方公里,重点布局原料药产业;规划城市功能区5平方公里,与木洞镇区形成人口规模近20万的滨江城市区,目前园区已覆盖控规6.8平方公里。引导园区企业开发工厂风貌、生产过程、企业文化、产品展销等旅游资源,通过参观、体验、操作、购买等方式满足游客求知欲和好奇心,开辟高级定制满足现代人个性化需求,做足工业旅游文章。

(三)创新营销模式,让购物“有买点”。推出全域旅游环线,将园区向内与河街、老街、丰雨谷、瑞普观光园等旅游热点串联,向外与东温泉、双河口、丰盛等地旅游景点连接,形成独具特色的全域旅游文化发展圈。调动300多家入驻服装企业的积极性,创新“购物+休闲旅游”模式,采取领现金券相互抵扣等措施吸引游客到轻纺城购买床上用品、服饰、箱包、鞋帽等轻纺类产品,然后到木洞河街吃喝玩乐;创新商业街模式,推行“上厂下店”,将工业与商业完美结合,以超高的性价比和独特的装修风格聚集人气;创新工艺旅游模式,针对现代人具有求知欲和好奇心的特点,将床上用品的制作工艺、旗袍的演变历史、男士衣服的进程等内容,用工艺旅游的形式呈现给游客。

四、缩小城乡差距,打造“木洞·美丽乡村游”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狠抓脱贫攻坚、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把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实现“村村是美景、处处留乡愁”,带动乡村旅游繁荣发展。

(一)抓脱贫攻坚,补齐美丽乡村短板。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精准施策,抓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和金融扶贫,发展休闲观光产业,鼓励贫困户将资源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多渠道增收;现有贫困对象在校学生96人均已享受现行教育扶贫政策资助;全镇141户建卡贫困户均与本地医院签订全科医生服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3期188人次,推介贫困户就业30余人;全镇扶贫小额信贷审核通过并完成放贷4户20万元;改造农村4类重点对象D级危房320户,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二)抓环境整治,重拾乡村田园风光。投入4040万元,落实杨家洞村和庙垭村移民安置区精准帮扶、迎木路改造、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加快补齐农村环境民生短板。以脏乱差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垃圾及污水处理、卫生改厕等为重点,持续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开展12个村的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建立完善垃圾清理外运处置体系,构建起“户集、村收、镇运”机制;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推行农村卫生厕所,推进1000座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建设和改造。统筹规划,建设体现地域特色和具有乡韵乡愁的乡村建筑群;以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绿化为重点,深入开展植树造林和绿色村庄建设,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三)抓乡村振兴,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制定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项目三年建设计划,以海眼村为示范点,成立重庆海眼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投入100万元建成大米加工房,300亩优质长坪水稻已喜获丰收,正在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和注册商标;积极推广“稻+N”模式,发展“稻+鸭”和“稻+黑斑蛙”120余亩;修复和搭建佛耳岩寨门、翼王井、瞭望台,建成棚子岗人行大道1000米,铺设城门洞登山人行便道石板路500米;种植花卉45亩,做景观牌7块;重点围绕长坪、明月山脉的空间布局,探索“农旅文”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以丰雨谷农业、求索园、青年湖农场等农业企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大力培育农业观光体验游,实现家园变花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农村变景区。

作  者:重慶市巴南区木洞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旅游文化
文化与人
我们一起“云旅游”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小A去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