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提升城市品质 努力创造美好生活

2019-04-28余炳友

重庆行政 2019年2期
关键词:李家街道

余炳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变迁的历程,是一次波澜壮阔城市化的历程,城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远和宽广。在时隔37年后召开的全国城市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刻阐明了新时期做好城市工作的重要性。当前,在经历城市化快速期后,城市发展开始进入提质期。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街道是主城南大门,三面环水、背靠南山,地处内环核心,幅员面积1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30万,是巴南区城市人口最多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街道,具有典型的城市特征。近年来,伴随着主城一路向南、巴南快速发展浪潮,李家沱街道立足城市、围绕城市、瞄准城市抓提升,努力推动城市品质提升,经济社会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轨道,城市建设开启了崛起的新征程。

一、深化国卫创建,为城市美颜

人民向往的城市,首先是一个干净整洁的城市。近年来,李家沱街道坚持以创卫为突破,拉开城市品质提升序幕,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坚持治脏治乱治差的创卫全民战、攻坚战、歼灭战,切实解决了土坡菜地等一系列城市顽疾。2018年,李家沱街道在全区创卫工作考核中取得了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

一是瞄准短板创卫攻坚。针对土坡菜地、农贸市场、卫生死角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城市形象的环境短板大力攻坚。在攻坚工作中,创新方式方法,推行“社区挂号,科室(中心、站所)销号”现场办公模式,群创群维联创联动工作机制,领导带头、集中力量的方式,实施典雅苑占道农贸市场、土坡菜地整治等多个重点创卫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效。高标准清理土坡菜地4000余亩并得到长效保持,创造了“李家沱经验”,受到了群众称赞。

二是围绕节点创卫攻坚。按照一江(长江)、一河(花溪河)、三路(巴滨路、龙洲大道、渝南大道)等节点绿化美化香化的思路,大投入补植复绿,提升绿化重点路段7处,绿化美化空地13块,播洒草籽、花籽6408公斤,渝安一路4000平方米菜地建成为小游园,花溪河口滨河湿地公园正在进行提升打造。按照背街小巷等节点净化美化的思路,加大清扫保洁力度和老旧设施修复力度,开展创卫死角现场整治,挖掘合建、渝纱等老旧社区文化元素进行绿化美化提档升级,市容市貌得到大力改观。

三是立足常态创卫攻坚。2018年,探索形成了“五长”联动工作模式,先后成功整治长岗村、毛纺厂等城市顽疾死角2593处,清除“牛皮癣”67519处,清运暴露垃圾1321.8吨,清理杂草并绿化22.7万平方米。强化相互“找茬”,建立清扫保洁“交叉检查”监管机制,组织各路长、楼长相互“找茬”,开展集中交叉检查活动7次,发现问题442处。强化五长履责,探索路长、楼长“亮、巡、访、做、报、记”六字法,提升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处置和反馈快速反应力,分别直接处理和督促整改问题4571处、3766处,市容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推动文旅融合,为城市塑形

文旅是城市的气质和风景,是广大市民的情感港湾和乡愁寄托。著名学者余秋雨形容重庆是一座站立的城市,独特的江山风貌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李家沱也不例外,不缺美的风景,只缺美的匠心。近年来,李家沱街道顺应全域旅游、消费升级趋势,从文旅融合抓城市品质,让“近者悦、远者来”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一是培育巴滨路风景线。长江在街道辖区内有10余公里岸线,既是广大市民良好的亲水休闲平台,也是城市的一条优良景观带,吸引了重马、自行车等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在此举办。特别是融汇段以其自然的岸线、本色的滩涂、浩荡的江水,更是成为游览旺盛之地。为此,街道特别加以重点管护、精心培育,切实加强江岸线的管理,与区级有关职能部门联动深入开展步道、滩涂、植被等建设管护行动,2018年,取缔沿线烧烤游摊100余家,清除土坡菜地2000余亩,努力保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岸生态。

二是打造西流沱网红景点。融汇新城建设后,一直缺乏优质的商业休闲项目。为此,街道着力引导和多方服务市场主体,围绕“旅游+文化”深度打造西流沱特色文化小镇。小镇2018年10月开街后,迅速成为南重庆城市休闲网红地,日均客流量2万人左右。在此基础上,李家沱街道正积极谋划和多方争取,下一步将依托西流沱小镇、茶花广场打造南部滨江休闲中心,进一步提升滨江城市品质。

三是孵化大众性文化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着力“一镇街、一品牌”建设,初步形成了以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支点,村、社区文化室(农家书屋)为纽带的城市十五分钟文化服务圈。2018年,开展“爱的传承与弘扬”系列活动近2000场次。创建了“麻雀艺评”基层文艺评论“示范基地”。常年活跃的群众性文体队伍40余支,推出了一批深具影响力的文艺精品,《传承文化(面塑)》微视频荣获第二届“文化中国”微视频优秀入围作品奖,碟子舞《家乡美》进入卫视栏目录播,“焱之舞艺术团”荣获“全国最具推广广场舞舞蹈队称号”。

三、谋建市级商圈,为城市提质

城以市兴、市以兴城,城市首先是产业体、经济体。一个好的城市,必须要有好的产城融合;没有经济功能,城市品质,宜居环境也无从谈起。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三大变革要求,李家沱街道坚持退二进三,以商贸服务业、特色专业市场等第三产业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着力强化城市产业体系支撑。

一是深入谋划商圈布局。李家沱街道不缺人气缺商气,商气主要缺在商貿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李家沱街道号称重庆的“金三角”,车水马龙、繁荣鼎盛,一度是南重庆当仁不让的中心,民间有“城北观音桥、城南李家沱”之称,但后来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差距逐渐拉大。建设李家沱市级商圈,需要进一步做远规划、做大项目、做精品质。今年,街道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加快商圈提档升级,初步设想是争取市级支持,按照“一核多极组团式”谋划商圈发展,以都和广场、水轮机厂片区为中心,将融汇片区、曼哈顿片区、八公里片区等纳入商圈规划范围,并加快制定完善具体规划。目前,相关的部分基础项目也正在推动,水轮机厂已完成整体搬迁,环球时代广场项目正加快建设。今年力争启动1个棚改区改造项目,以努力腾出商圈建设空间。

二是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巩固原有优势产业,进一步延伸空间、提高质量,依托西部汽车城打造集名车展銷、车辆维护、汽车装饰为一体的巴南引擎大道,依托铠恩国际完善巴南·家世界集研发、设计、生产、整合、销售、物流、家装的家居产业链条,实现专业市场集群发展。紧紧围绕“质量经济、数字经济、服务经济”,着力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在战略新兴产业、数字产业、养老产业等方面找寻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与主城其他商圈的错位发展。

三是大力构建亲商环境。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系列行动,出台13条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建立健全政府企业互动交流服务机制、企业诉求快速办理机制,定期组织辖区重点企业召开座谈会,收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问题,并建立一套台账、一个班子、一定期限加以认真解决,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2018年,点对点走访服务企业36家,解决企业反映问题40余件,这一做法在市级《每日要情》刊登并得到区委主要领导批示。在2018年经济趋紧的情况下,全年街道社零总额增幅10.8%,商业商品销售总额增幅8.2%,完成税收16.8亿元,同比增长43.31%,创辖区税收增速历史新高,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创新社会治理,为城市凝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建民生之城、共享之城、平安之城,努力实现既有秩序、公平的和谐社会,也有保护弱势群体、缓解不同群体间差异的社会包容性良性运行格局。

一是用心凝聚一方群众。探索推行“每周一天基层面对面”工作法和“心桥工程”,每名机关干部每周安排一天时间下基层走访调研、访贫问苦、排忧解难、问计于民,2018年,累计服务群众3万余人,解决问题300余个,排查化解矛盾1178件,调解率达94%,群众参评信访件满意率达100%,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5%。

二是用“智”服务一方群众。大力筹建城市网格管理智能化指挥中心和综治中心,以科技化手段引领社会治理。进一步对辖区背街小巷监控视频覆盖率查漏补缺,完成老旧社区200余扇智能门禁系统的安装,增设社区监控视频366个,智能单元门240余扇,全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品牌,2018年辖区各类案件发生率稳定在较低水平,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三是用法守护一方群众。坚持底线思维,把法治精神全面有效融入到社会治理中。2018年,深入开展普法活动10余次,推进3个社区调解委员会的规范化建设,成功牵头调解案件107件,涉及金额422万余元,切实守护了公平正义。同时,针对房地产开发建设、涉众型经济案件、环境保护、征地棚改、物业管理等重点领域,聘请专业律师提供法律支撑,邀请街道人大工委法律监督,参与疑难信访包案化解,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激发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积极因素。

作  者: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街道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李家街道
李家超宣布参选香港特首
“称霸”试衣间
热闹的街道
热闹的街道
李家正 釉·画
风居住的街道
缤纷多彩的街道
数到一万捉迷藏
时钟是弯成一圈的尺子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