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精细化:从认知到行动

2019-04-28张舒

重庆行政 2019年2期
关键词:板桥网格化精细化

张舒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治理创新是时代发展和实现“中国梦”、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社会治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保证社会正常运转制定的秩序,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协调,防止系统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社会治理的各个主体之间通过平等协作的关系,按照法律实现对系统的治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创新社会治理指的是以政府为主导,利用政府手中的资源实现的绿色和环保的治理,改善传统的治理思想和观念。

一、社会治理精细化三维解读

从运行意义上讲,“社会治理”实际是指“治理社会”。或者换言之,所谓“社会治理”,就是特定的治理主体对于社会实施的管理。社会治理理论是西方治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西方国家治理理论奉行社会中心主义和公民个人本位,因此,理性经济人的社会自我治理,在理论逻辑上构成了西方国家治理理论的核心理论内容。在特定意义上可以认为,西方国家的治理理论,本质上即是理性经济人为基础的社会自我治理理论。

(一)社会治理精细化理念

社会治理精细化理念,是人们对社会治理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思想认识,对人类社会治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与规范功能,社会治理精细化理念是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解决新的社会矛盾、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的必然选择。在马东景的《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以人为本思想溯源》就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理念是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思想基础。陆志孟、于立平的《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的目标导向与路径分析》认为治理理念要体现以人为本,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原则,以公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自觉地关注民生、发展民利、维护民权、保障民安。

(二)社会治理精细化内涵

关于社会治理精细化内涵,并没有准确统一的定义。最早检索到得精细化内涵的文献是陆志孟、于立平《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的目标导向与路径分析》,认为所谓精细化的社会管理模式具体是指引入精细化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而杨雅厦的《以全新维度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则认为“所谓社会治理精细化,是指在绩效目标指引下,实现社会治理各方管理框架的标准化、执行的细节化以及服务的人性化”。

(三)社会治理精细化方式

“社会治理精细化”得以实现的背景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治理工具和手段,改变了粗放的处理方式,无处不在的网络,无处不在的数据,为矛盾治理中的網格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蒋源在《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治理:社会治理转型的机制性转换》中提到精细化治理是对社会治理转型的“工具提升”。比如,在北京等一些城市开展的网格化社区管理。井西晓在《挑战与变革:从网格化管理到网格化治理》中提到网格化管理作为信息技术和社会管理相结合的产物,在推动社会管理科学化、有序化、精细化等方面有突出优势。

二、少数民族地区扎实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路径探析

以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板桥村为例,该村对社会治理精细化建立的“一站六联”的村级治理模式。该村组织村支两委成员、驻村律师、村医村教、驻村干部、网格管理员等,成立了集普法教育、信访维稳,矛盾调处、治安防控、公共安全、平安创建、特殊人群和网格化管理等工作于一体的社会治理工作站,统筹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同时,将全村1618人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划分为8个网格,以群众基层治理为主体,运用网格化服务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统筹人口、房屋等各类基础信息,采取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方式,形成“治安联防、纠纷联调、平安联创、困难联帮、服务联心、发展联手”的“六联”模式。

(一)“治安联防”稳步提升聚民力

板桥村以村支两委干部、网格员、治安积极分子为骨干,组建了村级联防队,实行义务联防,在村道重要路口安装了5个监控摄像头,建立联防网络。自建立村级治安联防体系以来,辖区内未发生一起可防性侵财案件。

(二)“纠纷联调”成效明显保安宁

立足于“早”,化解于“小”,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作用,板桥村组建由村支两委成员、网格员、驻村法律顾问、乡贤组成的村民调解委员会,上下联动,通过拉网式排查、服务中发现矛盾,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处理群众诉求,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了可防性案件的发生。5年来,板桥村共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2起,其中网格调解8起,人民调解20起,镇综治办调解4起,法律援助1起,无一起群访、越级访、非访事件发生。

(三)“平安联创”显著增强凝民心

以创建“平安村、平安小组、平安院落、平安家庭”为载体,以一推两议、一创两挂、一规两导为抓手,该村在农村低保申报、危房改造、扶贫搬迁、社会救济款发放等各类惠及民生事项“评入”的基础上,创新动态管理方式,增加“评出”机制,凡是违法违纪、不遵守村规民约、造成恶劣影响的,通过“评出”机制取消其享受优抚政策的资格。同时,将平安创建与村民荣誉性评选活动挂钩,与惠民政策资金投入挂钩,积极通过村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激发村民们主人翁精神,从源头减少各种矛盾问题。截至目前,该村共评出平安院落3个,平安家庭484户,平安之星30人,最美村民21人,在全县“一感两度两率”电话测评中,平安建设知晓率、参与率达98%,治安满意度、公众安全感达95%以上,实现了连续3年零上访、零事故、零事件目标。

(四)“服务联心”取得突破惠民生

板桥村通过电子服务平台,免费为村民缴纳电费、电话费和订购火车票,帮村民代购生活用品。同时,为拓宽扶贫帮困渠道,打造“互联网+精准扶贫”战略项目,与淘实惠公司合作,引进两台“淘实惠”机器,通过电子货架把各种商品卖到农村,将本地农产品销售至全国各地。同时,建立电商销售平台,免费帮村民卖土特产,共为村民销售各类产品2万多元。目前,该工作站可以办理县级359项、镇级41项、村级48项服务工作,累计为村民办理证件132件,为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放贷精准扶贫贴息贷款49.5万元,真正实现了“农民办事不出村”。

(五)“困难联帮”成果丰硕见真情

“贫困户要贷款,不用跑银行,只需到村里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申请就行了。”板桥村依托综治网格化综合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率先启用了“金融服务网格化”网络系统,先期建立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成功对接办理小额信贷、支农支小、精准扶贫等项目。同时,建立综合服务队,为群众提供运输、农技、劳动力等服务,针对山区农村“三留守”人员具体情况,制定“三关爱”帮扶制度,通过定期走访,对困难党员等进行重点关爱帮助。连续五年来,该村服务队共为特殊人员、“三留守”人员帮困服务126次。

(六)“发展联手”形成品牌增实力

充分利用各级产业项目投入,板桥村组建了“板桥金桂”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发展特色产业,由专业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村集体与村民实行利润分红。同时,采取“短、中、长”相结合的方式发展产业。目前该村已发展短期见效蔬菜产业300余亩,中期见效核桃基地200余亩,长期见效桂花苗圃1000余亩,全村家家有花卉苗木、户户有增收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丹桂氧吧”。

“家庭矛盾不出门、邻里矛盾不出组、社会矛盾不出村”。“一站六联”的村级治理模式将以往的村级管理“独角戏”变成了多个职能部门的“大行动”,该村还突破性地建设完成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板桥中心水厂、完成10千伏电网改造升级、架设光纤网络到村入户、硬化6条小组路,部分村民修起别墅、购买轿车,人均纯收入达8000多元。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一个绿色、文明、安宁、富裕、美丽的新板桥逐渐展现。

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十三五”规划的新主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新部署。我们以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精细化来探析,还需进一步的找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突出问题,从体制机制上谋篇布局,唯如此,才能实现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期待。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行政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胡 越

猜你喜欢

板桥网格化精细化
以党建网格化探索“户长制”治理新路子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松竹”图里话板桥
板桥河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板桥村扶贫精准在哪里?
化解难题,力促环境监管网格化见实效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VPN方案选择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