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2019-04-26黄雪琼

文教资料 2019年5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

黄雪琼

摘    要: 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朗读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本文从朗读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朗读能力体现了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文章内容、领悟文章感情的能力。朗读是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造的语言艺术活动,是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朗读教学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的首要要求,2011年新课程标准增加了对朗读部分的论述。

一、现代小学语文的朗读现状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既要达到的目的,又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作为目的,要学习要训练,让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提高;作为手段,它又是促进学生分析文本、感悟情感、揣摩语言的有效策略。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小学生都应该经常朗读,切实提高朗读水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朗读教学陷入以下困境:

1.学生不愿开口读。

现在每个学校早上都会安排十几分钟的早读,有的学校甚至还有午读。毫无疑问,这些时间都是留给学生读书的。但是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发现现在很少有琅琅的读书声,如果不是教师在一旁督促着,学生根本就不愿开口读书。在家就更不用说了,有些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就是看书,再好的文章也不大声朗读,似乎害怕被人听到他读书。

2.教师课堂不重视读。

课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并且各个年级的朗读目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由此可见,朗读对于学生的阅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极力重视朗读这部分,明确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却忽略朗读这一重要部分,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对课文内容的讲解上。

3.缺乏有效的朗读指导及评价。

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较弱,在教学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引导学生朗读,领悟文中的语言,揣摩文中的好词佳句。在语文课堂上,一篇课文两个课时,教师的基本安排是解决生字词一个课时,另一个课时是分析文章的行文结构和写法,很少引导学生朗读,有效的朗读指导更是少之又少。

二、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策略

1.激发兴趣,学生乐读爱读。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接近朗读、喜欢朗读并爱上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上可以分组读、比赛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应要求学生把课文声情并茂地读给家长听,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慢慢地喜欢朗读。

2.教师做好范读,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

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喜欢见样学样,尤其是对老师的模仿。黑格尔曾说:“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老师的范读能有效地让学生模仿,在模仿过程中学生的朗读水平不知不觉地提高。学习新课文时,教师不可避免地要范读课文。通过范读,学生身临其境,激发真实的情感。在实际课堂上,教师先范读一遍课文,接着让学生试读,然后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进行句子或段落的指导。教师可以让班上朗读比较好的学生范读,达到一样的效果。

3.运用多媒体,朗读入情入境。

小學生特别是低年段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单调朗读,时间一长,容易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老师要适时利用多媒体平台借助声音和画面创设情境,这样学生才愿读、乐读、争着读。如教学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课《秋天的雨》这一课文时,在学生朗读且对课文有一定理解后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看一遍动画朗读。动画朗读声情并茂,画面卡通,符合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看到秋天缤纷的色彩,各种丰富的水果,各种小动物为过冬做准备,这些都是“秋天的雨”特有的内容,对于这么多美好的事情,学生自然而然对秋天产生喜爱之情。这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及接下来的朗读奠定了基础。最后可以让学生模仿,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读一读课文。读的时候,可以配上优美的轻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秋天的雨中。

4.指导学生表演朗读。

小学生表现欲较强,希望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多多表现。在课堂上,教师适时抓住机会,引导他们进入角色。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给他们分角色表演读,既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启迪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表演和口语表达能力。如统编版教材《去年的树》这篇童话课文时,我布置了相关的场景,让学生戴上小鸟的头饰并配上相关道具进行表演。小鸟重情义,信守承诺,它答应了它的好朋友树,明年春天还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来年春天它的好朋友树却不见了。于是,为了寻找树,它问树根,问工厂大门,问小女孩,最后终于看到变成灯火的好朋友。最后,它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为了让学生喜欢朗读并理解其中为了践行诺言不畏艰难的信念,我请一位学生读故事,一位学生扮演小鸟,一位学生扮演它的好朋友树,一位学生扮演树根,一位学生扮演工厂的大门,还有一位学生扮演灯火前的小女孩。在读之前,全班学生一起分析每一个角色进行对话的语气和语调,为后面朗读和表演做铺垫。故事开始了,当读故事的学生读到小鸟和树形影不离地愉快地玩耍的时候,表演小鸟的学生就张开双臂围绕着树翩翩起舞。所有表演学生就根据读课文的学生所读内容进行表演。既加深了学生们对于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又让读、演和听的学生不知不觉地感受和体会。表演完,再让学生自读或齐声朗读课文,从而明显地感受到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5.激励性朗读评价。

评价时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朗读等级,并且在不同的等级中明确不同的朗读要求。比如:根据学生的朗读水平,把全班学生分为三等。第三等:能把课文读正确。即发音准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减字;第二等: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利。即注意停顿,有高低起伏,有抑扬顿挫;第一等:在读正确、流利地基础上,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三个等级的学生分别布置朗读任务,同时在朗读要求上应有所不同,等级越高要求就越高。在尊重个性的前提下,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指导,少一些教条;多一些赏识,少一点评判;多一些情趣,少一点限制。老师在此基础上尽量采用“激励性”的话语,从正面加以积极的引导。如:“你真是我们班的朗读高手。”“比上次有进步了,如果再慢一点就更好了”。“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身临其境了,感谢你的朗读”。“吐字清晰,情感丰富,如果你勤加练习,说不定未来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说家呢”。这类评价性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评价建议”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语气等方面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所以,教师的朗读评价对学生的朗读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艺术,既是教学的目的又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愿读、爱读和乐读,教师重视朗读且进行有效的指导,朗读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