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态双歧三联活菌制剂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

2019-04-24黄欢

系统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活菌双歧三联

黄欢

资阳市雁江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四川资阳 641300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于临床的新生儿病症,主要症状为患儿的皮肤、黏膜、巩膜等部位出现黄染[1]。新生儿黄疸的主要病因是胆红素代谢异常,通常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2]。相关研究发现,该病多发于早产儿。新生儿黄疸不仅会损害患儿的皮肤,还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的神经系统,甚至引起胆红素脑病[3]。因此,及时发现新生儿黄疸并施以有效的治疗是十分有临床意义的。当前,蓝光照射是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但是该疗法对于治疗病理性黄疸的患儿具有相当的局限性,该研究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该院诊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微生态双歧三联活菌联合常规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诊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中选取90例作为该研究的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观察组中男性患儿23例和女性患儿 22例,日龄 2~25 d,平均(7.8±1.6)d,胎龄 34~41 周,平均(36.7±4.9)周;对照组中男性患儿22例和女性患儿23例,日龄1~27 d,平均(8.3±1.5)d,胎龄 33~41 周,平均(37.2±5.1)周。 两组患儿性别、日龄、胎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具有严重发育异常、具有先天性心脏病等新生儿。所有患儿均已被明确诊断为新生儿黄疸,均伴有胆红素升高等症状,患儿家属对该次研究均表示知情且同意。

1.2 方法

对该研究中所有患儿采取相同喂养、平衡体内pH及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儿采取常规蓝光照射治疗方法,照射时间一次 10~12 h,1次/d;对观察组患儿采取微生态双歧三联活菌联合常规蓝光照射治疗,将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 (国药准字S19980004)0.5 g溶于温水1 mL,喂服,3次/d,并与观察组采取同样的照射时间和频率。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治疗前后的胆红素水平变化、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统计并加以比较。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胆红素水平低于120 μmol/L;②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胆红素水平120~180 μmol/L;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45×100.00%[4]。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经过联合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临床症状消退时间

经治疗后,两组患儿皮肤及巩膜等部位的黄染症状均有所减轻。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平均(4.2±0.4)d;对照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平均(5.1±0.3)d,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3.912,P<0.05)。

2.3 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对比

观察组在治疗期间测量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对比[(±s),μmol/L]

表2 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对比[(±s),μmol/L]

组别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值P值血清胆红素浓度入院时 1 d后 3 d后 5 d后273.7±28.7 272.2±28.5 3.018>0.05 241.4±25.6 247.9±26.1 3.114>0.05 160.3±20.2 197.7±22.9 10.368<0.05 94.3±10.5 119.0±12.8 11.101<0.05

2.4 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变化

治疗前,观察组患儿 CRP 浓度(18.54±3.10)mg/L,对照组患儿 CRP 浓度(18.66±3.21)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RP浓度(9.41±1.74)mg/L,对照组患儿 CRP 浓度(14.93±2.1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89,P<0.05)。 由数据可知,联合治疗可使患儿血清CRP水平显著下降。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患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胆汁排泄功能障碍等原因所引起的病症,在临床儿科较为常见[5]。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两种。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48~72 h期间出现,而病理性黄疸发生的时间则更早,通常在出生24 h内,且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对患儿的伤害更大[6]。临床工作者必须重视新生儿黄疸,加强新生儿出生后对黄疸的检测和观察,以及时预防或诊断黄疸的发生,避免新生儿黄疸对患儿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7]。

蓝光照射是目前临床上所主要采用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蓝光照射疗法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蓝光照射,分解皮肤浅层游离的胆红素,并可以促进分解产物随体液排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8]。微生态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包括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乳杆菌三种活菌,经患儿口服后,可有效改善患儿体内菌群、调节肠道pH、提高免疫力,促进体内胆红素的排除体外。微生态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与蓝光照射配合使用,可达到表里共同协作,促进胆红素排除的效果。本研究采用微生态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联合蓝光照射疗法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成效,由以上结果可知,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张翠丽等[9]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得出,联合疗法治疗患儿后临床有效率达95.12%,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后的有效率73.68%,与该文所得结果相近。表明与常规蓝光照射治疗相比,联合疗法具有更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可以缩短症状消除的时间,有效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治疗后血清CRP水平的大幅下降也表明了患儿病情的明显好转。

综上所述,微生态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联合蓝光照射可以有效、快速地治疗新生儿黄疸,促进胆红素水平的降低,加速患儿症状的消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活菌双歧三联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死菌活菌,健康作用不一样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浅析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中的余热回收应用研究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
中医三联法治疗手足口病126例
H+-ATPase对于双歧杆菌的耐酸性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