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输尿管软镜取石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比较

2019-04-24袁晓林缪惠东沈锋侯建华顾红星刘海涌

系统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软镜石术肾镜

袁晓林,缪惠东,沈锋,侯建华,顾红星,刘海涌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江苏张家港 215600

泌尿系统结石是现泌尿外科临床上常见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地区和人群的差异,由多种病理因素联合引发根据结石存在部位分为不同类型,其中肾结石较为常见[1]。肾结石发病率高,患者常出现感染和腰痛等临床症状。在患得此病后,治疗不及时或者术后效果不良会严重损害患者肾脏功能,危害患者生命安全[2-3]。从2016年1月—2018年6月的到该院进行取石治疗的肾结石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患者采用经输尿管软镜取石术和经皮肾镜取石术开展对比研究,两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进行取石治疗的肾结石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患者,2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范围22~70岁,平均年龄为(40.46±12.27)岁,随机分为 U 组20例采用输尿管软镜取石术,14例男性,6例女性,BMI平均值为(21.4±1.58)kg/m2,肾结石平均 CT 值为(963.19±97.87)Hu,结石均在1.5~2.5 cm,平均大小为(2.26±0.29)cm;其中有 8 例右肾结石患者,12 例左肾结石患者,其中包含4例上盏肾盏结石患者,6例中盏结石患者和10例下盏结石患者。P组20例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14例男性,6例女性,BMI范围18~27.5 kg/m2,BMI平均值为 22.3±1.93 kg/m2, 肾结石平均 CT 值为(973.31±90.23)Hu,结石均在在 1.5~2.5 cm,平均大小为(2.47±0.17)cm;其中有6例右肾结石患者,14例左肾结石患者,包括5例上盏肾盏结石患者,9例中盏结石患者和6例下盏结石患者。该研究经过该市伦理委员会批准,获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两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U组20例采用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手术前将F6双J管在患者患侧留置时间≥14 d,其用于扩张输尿管。患者体位取截石位置,首先将输尿管逆行扩张(STORZ8,9输尿管硬镜)观察输尿管的内部情况,留置延导丝F14输尿管软镜的输送鞘及超滑丝,输尿管软镜采用同轴输送。放置输尿管软镜,激光传导光纤的波长采用200 μm,传导的钬激光频率≤ 20 Hz,功率设定1.0~1.5 J。被击碎结石的碎片不应>4 mm,在击碎结石期间利用套石篮将碎石取出,取净超过3 mm的结石碎片,留置F5双J管。

P组20例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全麻,患侧在STORZ8,9输尿管硬镜辅助下将安全导丝安置好后逆行插入1根F5输尿管导管,将F18双腔导尿管放置好后,注入生理盐水,“肾积水“建立。取患者俯卧位,垫高肾区,取石的整个过程使用超声定位,穿刺点为腋后线第12肋~第10肋间的到肩甲线范围内,肾盏入路的方向要朝向肾盂,刺入目标肾盏 (在18GPTC针监测下),尿液溢出表示成功穿刺,导入导丝将穿刺针退出。依次扩张经皮肾通道至F24,置入F24配套镜鞘。利用气压弹道配合碎石系统。清除结石后,将F20肾造瘘管和双J管留置。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U 组术后住院时间为(2.84±0.95)d,手术出血量为(8.36±2.83)mL,手术时间为(86.27±18.73)min;P组术后住院时间为 (2.17±0.58)d, 手术出血量为(23.26±3.37)mL,手术时间为(44.83±13.14)min。 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组手术出血量多于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短于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U组和P组的手术情况的比较(±s)

表1 U组和P组的手术情况的比较(±s)

组别 术后住院时间(d)手术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U 组(n=20)P 组(n=20)t值P值2.84±0.95 2.17±0.58 1.035>0.05 8.36±2.83 23.26±3.37 9.156<0.05 86.27±18.73 44.83±13.14 7.945<0.05

2.2 两组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情况比较

U组结石清除例数为15例,占75%,并发症发生1例,占5%;P组结石清除例数为17例,占85%,并发症发生4例,占20%。P组结石清除率高于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高于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U组和P组的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情况[n(%)]

3 讨论

现临床治疗肾结石的方法较多,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开放治疗结石是从前较为常用的手术方法,其手术时出血较多,创伤较大,术后的极易引发感染,恢复时间长,而且容易出现尿瘘不被认可[4]。随着现科技的发展,各种肾镜被改进,开发出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技术,传统手术逐步被微创腔镜手术替代,通过人体的自然腔道实施手术治疗。肾镜取石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被临床医师广泛应用,我国是从91年开始应用的,直至今日仍然是我国治疗肾结石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微创肾镜镜体纤细,可以将其直接置入人体腔道,转动范围较大,可显著提高结石的清除率[5]。经皮肾镜取石术在B超的引导下将人体腔道扩张和穿刺,有效适应输尿管夹角和肾盏角度的解剖特点,操作便捷,对于超过2 cm左右大小的肾结石的术后效果较为显著[6]。在利用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中,患者肾脏创伤有效减少,依据结石大小的不同而产生的影响不同,对于较大直径的结石较小直径结石的清除率较低[7]。在该结果中U组术后住院时间为(2.84±0.95)d,手术出血量为(8.36±2.83)mL,手术时间为 (86.27±18.73)min;P 组术后住院时间为(2.17±0.58)d,手术出血量为 23.26±3.37)mL,手术时间为(44.83±13.14)min。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手术出血量多于U组(P<0.05),手术时间短于 U 组(P<0.05)。 在李高飞[8]的结果SMP组住院时间为 (2.4±0.8)d, 手术出血量为(25.3±4.6)mL,手术时间为(45.3±13.5)min 与该研究基本相符。该结果中的U组结石清除率为75%,并发症发生率为5%;P组结石清除率为85%,并发症发生率为20%。P组结石清除率高于U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高于U组(P<0.05)。有研究的结果中[9]输尿管软镜的术后并发症为5/60低于经皮肾镜组 (P<0.05),结石清除率为46/60低于经皮肾镜组 (P<0.05)。由此可见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较经皮肾镜的术后并发症降低,但是清除率较低。

综上所述,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具有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少,并发症低和结石清除率低的特点,提示医师在治疗肾结石时要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决定手术方案。

猜你喜欢

软镜石术肾镜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World J Urol:输尿管软镜治疗肾下盏结石的疗效评估
——可重复性或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孰优孰劣?
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对肾功能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在孤立肾与非孤立肾结石中的临床分析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价值探讨
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输尿管软镜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在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