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慢性青光眼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依从性的影响

2019-04-24

实用临床医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青光眼依从性康复

张 晨

( 郑州人民医院眼科,郑州450000)

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病,是以视乳头出现凹陷、萎缩、视野发生缺损以及视力降低为共同特征的疾病,若不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与护理,严重者可导致患者失明[1]。45 岁以上人群为该病的好发人群,且该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一旦被确诊,需终身对眼压及眼底指标实施严密的监测,由于患者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加之对疾病的担心,极易导致其心理上产生较大的负性情绪,致使患者配合度较低,预后效果较差[2]。为此,笔者采用对比研究方法探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慢性青光眼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依从性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3 月至2018 年3 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青光眼患者9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17 例;年龄41~68 岁,平均( 55.13±3.79) 岁;病程5个月~8 年,平均( 4.28±1.34) 年;疾病类型:先天性青光眼8 例,原发性青光眼21 例,继发性青光眼16例;文化程度:专科及以上学历11 例,高中16 例,初中及以下学历18 例。观察组男27 例,女18 例; 年龄42~70 岁,平均( 56.84±3.95) 岁;病程6 个月~7年,平均( 3.87±1.12) 年;疾病类型:先天性青光眼7例,原发性青光眼23 例,继发性青光眼15 例; 文化程度:专科及以上学历10 例,高中15 例,初中及以下学历20 例。

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 符合《临床青光眼》[3]中相关诊断标准,且经眼压、房角、视野等辅助检查确诊者; 2)无认知功能障碍,可正常交流者; 3)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 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异常者; 2) 存在脉络膜上腔出血、脉络膜脱离者; 3) 无法行手术治疗者;4) 存在严重的躯体性疾病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即疾病基础知识讲解、膳食指导、生命体征监测等。观察组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步骤如下。

1) 小组建立: 由护士长担任组长,选取临床护理经验超过10 年的4 名护理人员为组员,进行系统化护理知识及技能培训、考核,分值大于95 分为合格,未合格者则继续进行培训,直至合格为止。

2) 方案制定: 为患者建立独立的健康档案,整理其病情发展状况、术式、家庭情况等,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认知行为护理方案。

3) 心理护理: 设置独立的心理治疗室,为患者实施一对一的心理评估,耐心倾听患者的心理压力,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采用转移注意力、深呼吸等方式缓解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并以患者的角度给予其合理化的建议,干预时间为50 min·次-1。

4) 强化健康宣教: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根据结果采用简便的语言进行针对性的疾病知识讲解,其包括疾病发生机制、手术方式、护理干预过程等,并给予眼压监测方式、眼球按摩方法等指导,且对患者的疑虑进行有效解答。

5) 增强生活干预: 术后给予患者平卧位,告知其尽量不要用力咳嗽或排便等,由营养师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并为其制定合理化的营养食谱,多食膳食纤维较高的食物,避免便秘的发生,禁止饮用浓茶等,以防眼压上升; 且每日饮水不得低于1500 mL,少量多次饮用,告知患者保证充足睡眠,若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可于睡前给予温水泡脚,利于患者心情的稳定,促进睡眠。

6) 家属支持:引导家属积极参与到患者的健康教育中,掌握青光眼的基本知识,并告知家属家庭支持对患者疾病恢复的重要性,让其多给予患者鼓励及支持性语言,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

7) 微信群建立: 组建专门的疾病微信群,将患者及家属拉进群中,定时发送疾病相关知识文件及视频,且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于每周17:00-18:00之间对患者咨询问题进行解答。

8) 随访:每2 周组织一次病友交流会,加强病友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邀请临床上康复效果较为理想的患者分享其经历,增加患者治疗积极性,时间控制在60 min 之内; 每周1 次电话随访,每月1 次家庭方式,了解患者疾病恢复情况,并给予其相应的护理干预指导。

2 组干预时间均为6 个月。

1.4 评价指标

1) 心理状态:干预前1 d、干预6 个月后采用心理弹性量表(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CS)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该量表由接受变化、负性情绪、精神影响、能力、控制和忍受5 个方面组成,共25 个条目,0~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弹性越高[4];2) 遵医依从性: 干预6 个月后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其Cronbach'sα 系数为0.852,重测效度为0. 862,其涵盖认知功能障碍、求诊意识、服药依从性、避免复发、自我检测、定期复诊6 个方面,均采用1—3 级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遵医依从性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CD-RICS 评分

2 组干预前CD-RIC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 组干预后CD-RICS 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 P<0.05) ; 观察组干预后CD-RICS 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2 组干预前后CD-RICS 评分比较 x±s,分

2.2 遵医依从性

观察组干预后认知功能障碍、求诊意识、服药依从性、避免复发、自我检测及定期复诊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2 组干预后遵医依从性比较 x±s,分

3 讨论

青光眼是临床上常见的不可逆性终身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我国青光眼发病率已高达20%,是青光眼发病人数较高的国家[5]。激光、手术是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式,术后患者需终身服用药物治疗,以改善眼压水平,优化视力及视野范围,但由于该病治疗周期较长,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不够,致使其心理上的不良情绪较多,遵医依从性较低,进而延缓患者康复进程,降低预后效果[6-7]。鉴于此,合理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遵医依从性对促进患者康复尤为重要。

常规护理方式较为笼统,且不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而导致患者康复效果不佳,预后质量较差[8]。认知行为干预主要是通过改变患者的行为、思维等方面,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康复效果,加速康复进程[9-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D-RICS、遵医行为各指标评分较高,表明慢性青光眼患者施以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改善其遵医行为。遵医依从性主要是指患者接受临床治疗后,其遵照医嘱的程度,主要表现为对医疗方案及预防手段的依从性,而患者的依从性与其心理状态及疾病认知程度关系较为密切。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予以认知行为干预,其主要从心理、疾病认知、生活干预、家属等方面实施干预,于患者入院后,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疾病掌握程度,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及疾病讲解,可进一步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改善其心理弹性,减轻其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配合度。生活干预的加强,可降低患者因不良的生活方式加重病情的风险,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而家属的积极参与、支持,可为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改善其治疗依从性,增加疾病治愈的信心;此外微信群的建立、病友交流会等干预手段,可改善患者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利于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慢性青光眼患者中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的改善,利于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青光眼依从性康复
青光眼问答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中医药治疗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