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体系研究

2019-04-22王波

卷宗 2019年10期
关键词:体系研究协同育人高职院校

摘 要:本文在总结当前河南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类型基础上,总结分析了现阶段河南高职院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指出校企协同育人体系建设合理化建议,以期实现校企的深度融合,真正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协同育人;体系研究

校企合作已被国内外实践证明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越来越受到大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普遍认可[1]。2017年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将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主体作用提高到空前高度,要求政府、高校、行业企业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要求“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2]。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唯一出路。

1 当前河南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

校企协同育人主要是指高校与企业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合作办学,高校和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人才培养优势,以达到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校企协同育人的效果,离不开高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育人的两个主体是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优势,把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有利于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为社会培养出合格人才。现阶段河南省范围内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订单”培养式。其主要表现是学校和企业根据企业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承担全部教育教学工作,课程结束后到合作企业实习就业。这种模式主体是学校,教育教学兼顾了企业需求,缺点是企业参与不够,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参与教育教学之中,企业的先进技术不能及时融入教学过程中。二是企业课程融入式。这种模式主要表现是教学计划之外加入企业课程,由企业安排人员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授课,不向学生收取额外培训费用,学业结束后,按照学校统一安排到合作企业实习并最终实现就业。这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提前掌握企业用人所必须的技能,缺点是学校和企业两者人才培养融合深度不够。三是阶段培养式。阶段培养式主要表现在教学组织上,合作企业阶段性地参与教育教学工作,往往以实训教学为主,其余课程由学校组织实施。这种模式强化了技能培训,有利于学生实现就业,但学校和企业两者在人才培养上结合不够紧密。四是校企合作共建式。这种模式是一种全方位合作育人模式,双方从招生、教学、学生管理、实习就业、实训基地建設等方面开展的全方位合作,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3]

2 河南高职院校校企业协同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印发,校企合作将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当前,很多高校和企业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尝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问题。

2.1 校企协同育人缺乏长期稳定的有效机制

现行校企合作主要模式是学校负责基础课教学,企业负责专业课程教学,由于两个不同的体制,造成的结果是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各自为政,相互不交流、不沟通,达不到教育有目的,同时,两者“两张皮”式的工作模式,达不到教师培养的目的。在协同育人认识方面,企业存在不同观念,随着企业主管校企合作人员的变更,校企合作也会随着负责人认识的变化而变化,一些合作项目随之中止,缺乏长期稳定的有效机制。

2.2 校企协同育人的经费得不到保障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没有全部到位,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职院校经济负担。在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校企协同育人缺乏足够的经费保障,影响着校企协同育人工作的健康发展。当前,河南省在校企合作方面,部分企业适当收取了一部分费用做为共建专业经费补贴,这种模式,调动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企业在保证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与学校一起,培养出合格人才。但这种模式,均是以学校和企业双方约定为主,对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收费没有统一的文件标准,企业在收费问题上始终无据可依,放不开手脚,政策的不配套,也影响着校企协同育人工作的健康发展。

2.3 企业参与协同育人的积极性不高

在校企合作上,除正常的国家政策影响外,高职院校自身在操作层面,始终以自我为中心,企业仅仅作为教育过程的外在载体,企业的想法得不到认可,企业的前沿技术因课时、实训条件等的限制,不能很好融入课堂教学中,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导致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一是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企业需求不相符,企业教学无法施展。二是在实训基地建设上,高职院校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及时更新实训条件,企业教学活动无法有效开展,学生在简单重复的实习中得不到充分的锻炼,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影响着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运行。

3 校企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

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是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在各个环节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让学生体验到不一样的大学生活。企业要组建专业团队,全面、深入的研究校企各个环节的业务,把企业合作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做细、做透,要让学生得益于校企合作,让学校受益于校企合作。

3.1 校企合作前期准备

校企合作前期准备阶段是双方合作的重要一个环节,他是学校和企业双方根据各自需求和各自优势探索是否能够协同育人的一个重要阶段。校企双方需要通过联合人才需求调研、工作岗位需求分析、工作任务提炼、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以便确认双方合作专业。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双方相互认可、选择合作内容,是双方合作的开端,关系着合作质量高低的一个阶段。

3.2 校企协同育人的招生管理

学生是项目的合作基础,招生工作关系着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学生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合作培养人才的质量。在招生阶段,需要校企双方协同工作,企业组建专职招生团队在学校招生部门监督指导下开展招生宣传工作,要将合作专业的优势、培养目标和内容、就业去向等信息及时宣传到考生,以便考生报考合作专业。企业招生团队的有效参与将为校企合作提供坚强支持,也有助于参与学生更早了解所报专业。在这一阶段,企业招生团队还需要配合学校做好新生报到工作,同时要对未到校报到学生做好家访工作,了解他们未报到原因,以便改进合作专业的招生宣传工作[4]。

3.3 校企协同育人的教学管理

教学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协同育人要求学校和企业做到密切配合。在教学方面,企业和学校各具优势。企业在生产的一线,掌握着技术需求,充分了解市场动态,有利于将技术前沿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学校做为办学主体,除技能培养外,还有一套专业化的育人体系,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材。

在教学环节,学校和企业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为共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监督指导。企业组建专业教学团队,指派人员参与合作专业日常的运营管理。在具体运行上,学校负责公共课程及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企业负责专业课程的教学。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双方共同管理下开展教学工作。同时,双方共同做好专业市场调研、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培训等专项活动,为教学工作提供支持。

3.4 校企协同育人的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关系着教学效果,有效的学生管理,将对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支持。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和企业管理体制不同,做为优秀的企业,均有着成熟的管理体制,因此在学生管理上企业需要派驻专人负责,在学校学生管理大的框架内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3.5 校企协同育人的实习及就业管理

实习和就业,是职业院校重点关注的两项工作,两者密不可分。实习做为一个教学过程,其实习效果将直接影响着就业工作。在这一方面,企业占据着重要地位,最直接优势就是企业可以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安排企业导师参与学生实习,这种企业充分参与的顶岗实习将大大提高顶岗实习效果,为学生后续就业提供有利机会。在就业环节,学校以追求更高质量就业、更充分就业为目标,在专业对口率、毕业生薪资待遇上往往会写进合作协議,在保障学生权益的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具体要求,直接关系着合作成功与否。

3.6 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是教学质量的基础保证,不同专业培养目标需要不同的实训室做为支撑。在校企合作专业实训室建设上,企业应有绝对发言权。在当前,高职院校因人力、物力、财力问题,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满足不了人才培养的需要,企业的合理化投入将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另一方面,企业生产性的实训基地,也将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更多技能。[5]

3.7 合理的收费管理

在当前现有经济条件下,河南高职院校发展仍然面临经费紧张的现实问题,生均经费不到位,将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现行企业收费未有明确标准的情况下,如何探索有效的经费来源渠道,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当前,部分学校采取的学校适当补贴、合作企业收取一部分费用做法补大家所认可,这种模式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有利于保障足够的经费投入,为校企协同育人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4 小结

校企协同育人有利于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互利共赢,学校达到了人才培养企业获得了满足自身需求的人才,学生掌握了技能,获得了就业机会。高校和企业在积极配合的同时,还需要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在这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重点考虑政策的引导作用,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当前,可以借鉴国外一些经验,为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企业提供减免税负等优惠政策,将一批优秀企业引导到校企协同育人体系中来。协同育人,需要学校和企业的积极参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前沿知识将不断涌现,通过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高校要掌握不同职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将企业新成果、新技术及前沿知识纳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以确保课堂教学内容能满足学生的未来就业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利强,范波,严权峰.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电子技术.2017年4月(4):10-12.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

[3]陈慧敏.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6):11-14.

[4]张烨,刘明.高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8(18):91+90.

[5]李洁雯.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1):425.

作者简介

王波(1980-),男,河南内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就业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体系研究协同育人高职院校
浅析我国森林健康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徐州路兴内部业绩评价的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