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员全方位育人视域下高校英语教育的供给简析

2019-04-21孙福广

现代交际 2019年1期
关键词:英语教育三全育人供给

孙福广

摘要: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绝非思政工作者的个体行为所能完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需要全员参与,全方位培养,全程育人。而当前中国的高校英语教育受众广,英语教师具有较广的视野和经历,无疑成为三全育人的本体之一。本文立足调查分析,以了解英语教师现状,并对教师的师德发展、目标调整及手段创新等供给侧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立德树人 供给 英语教育 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1-0001-0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从九个坚持中可以看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等都是从供给侧角度出发对教育进行的客观阐述和具体要求。

多年来,高校教师作为教育的一极,如何和另一极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交际,如何共向发展,一直在社会、学者及师生之间存有热议。在上世纪末大学扩招后,很多高校学生质量出现下降的趋势。而近年来自主招生和平行志愿等招生方式的多元化,使得很多高校,尤其非双一流、985或211高校更是发出“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的感慨。因此,如何在教育存在缺陷改革呼声愈高的大背景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实操意义。从现实看,提高教学质量就是要以教师为着眼点,即以供给侧为抓手,提高供给侧的质量。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用科学的方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供给和低端供给”。[1]

中国的高校学科门类齐全,而且在英语教育中,一直具有较好的基础性设施和师资。全国高校除英语专业外,多数高校均设有大学英语课,受众为各学科门类的学生。以2017年高校在学总规模3779万为例,多数同学也以修习英语为主,这为高校英语教育的供给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更好地了解高校英语教师教育教学具体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对高校英语教师的发展与教学提出建设性建议,根据教科规划,笔者以供给侧为出发点,针对辽宁地区高校英语教师进行了“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行为小问题”的调查研究,以期为地区甚至于全国的英语教育供给提供探索性建议。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在东北财经大學、辽宁大学、渤海大学、锦州医学院、沈阳农业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工程学院、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大学等10余所辽宁地区的高等院校展开。

问卷题目计12个,旨在从不同侧面了解高校英语教师的个体发展情况、人才培养情况及对待育人的态度和行为情况。

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65份。

二、英语教师教学行为调查的结果与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117名(44.15%)英语教师的教龄超过15年。87名(32.83%)英语教师的教龄在11~15年间。两者的占比近77%,意味着绝大多数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也说明了年轻教师较少的现状。英语教师每周的课时集中在7~12节和13~18节,两者的比例合计超过90%,教学压力较大。

在英语教师教学生涯中是否留过学的选项中,选择“从来没有出国学习(进修)”的同志计158人,占比59.62%。公派进修一年以上仅18人,自费留学一年以上25人,合计43人,仅占总体的16.22%。说明英语教师的海外学习经历较缺乏。

关于英语教师是否参加过国内外学术会议或到别的学校考察学习过的选项中,选择“曾经有过少量”的计175人,占66.04%,而经常性或每年至少一次的,仅占28%,说明横向交流少。

“您是否愿意自费到外地参加学术会议或自费在线学习”的选择中,66.42%的同志“希望单位能够承担一部分”,还有22.64%的同志的答案是“不愿意”,一方面说明了教师队伍工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表明了教师对单位的期待,再者也反映出高校的导向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关于教师是否“拥有其他培训证书”,65.28%的同志“无”其他培训证书,说明双师型的同志较稀缺,同时说明英语教师们对此并无迫切需求。

关于学生行为,英语教师对课堂上发生的“最不能容忍的学生行为”是“上课根本不听讲还玩手机、或干脆睡觉”(44.53%)以及“课上不带教材,还总叽叽喳喳”(29.43%)。说明具有不良学业习惯的学生在某些高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针对学生的其他不良行为,即“在禁烟的教学楼内吸烟”的问题,103位同志会“当场制止”,占38.87%。80位同志选择的是迂回战术,“转告辅导员”,该占比为30.19%。选择“无所谓,可以理解”的同志比例为25.28%。也就是说,38.87%的英语教师对不良行为敢于直接批判,而30.19%的英语教师采用的是中庸的处理方法,还有25.28%的英语教师选择无视。说明“三全育人”的理念并未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实质性作用。

关于教学和教材的调查中,选择“如何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乐于学习语言,为未来的生活做好铺垫”的计143人,占比为53.96%。选择“以设法让同学记住知识点为主,以便帮助其通过大学(专业)英语过级考试,进而获得学位”的同志计81人,占比为30.57%。选择“以我为主,我尽力讲好,学生听不听是学生个人的事”的仅有18人,占6.79%,说明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并非对学生不闻不问,比较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的积累。关于教材,相当比例的教师对教材的看法相对审慎,其中149位教师(56.23%)认为“部分选材还不错”,还有80位教师(30.19%)认为教材更新速度不够快,“有些陈旧,教师处理上只能推陈出新”。在教材上,多数教师(187人)能够将教材和现实生活进行很好的匹配。

从调查问卷反馈的结果看,英语教师具有老龄化的趋势,教学压力大,海外学习及横向交流机会匮乏,职业发展规划不足,双师型师资较少,主动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

教材虽然更新速度较慢,但在使用上,能够推陈出新,有效利用。而且整体上,教师敢于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劝导,利用正能量引导人,影响人,培养人。但距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提高供给侧质量的思考

针对如何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靠谁培养人”的前提条件下改善供给的质量和效率的问题,笔者进行了肤浅的思考。

(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提高认识,明确教学目的,大力发展通识教育

从目标性出发,以学生发展的目标为维度来看,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虽然单纯依赖高等学府完成全人的培养绝非可能,但是高等学校无疑具有培养全人的义务和重大责任。

高校面向社会供给人才,而人才供给很大程度上是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的。从当前社会来看,综合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远比专业型单一型的人才更受欢迎。但国家仍在提出部分院校部分专业向应用型转变,说明高校在办学发展过程中,仍然在不断调适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途径。这也就使得社会需求与高校培养目标产生了脱节。

自就业岗位审视,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并不完全是专业课的训练和知识,而可能是通识课的教育,也就是更易于在通识教育中形成的发散思维、选择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但目前的各类高校中,“专业化把大学通识教育冲掉了。”[2]市场的变化速度很快,过早规定方向虽然对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很强,但却无法有效扩大学生知识面,不乏功利性考量。诸多学者和社会精英对通识教育具有深刻的认识,但是各大教育院所或机构对通识教育的理解也存在诸多差异。可以达成共识的是,“通识教育是有关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那部分知识 ”。[3]通过扩大学生知识面,提升大学生全方位的素质和能力,也是社会的共识。因此,英语教师不应该单纯地以传授书本知识为唯一要务。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的职业意义绝不只是教书。教师不是教会学生考试。教师职业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做人做事,成为健全公民。教师职业的关键是“帮助学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经验”。因此,笔者拙见是大学本科阶段应该大力发展通识教育。教师的率先垂范和知识的广度,对培养学生裨益良多。

(二)以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学能力为抓手,加强师资发展和教学反思,构建学习共同体

从方法论出发,以教师为维度,加强师德建设是依托。英语教师首先是人,从经济学角度讲,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质特征。但是教师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个体,因为教师传导的是社会良知,是真、善、美、爱,是学科知识和思维方法,是教化美德和传播精神。现实生活中,受环境的影响,部分高校教师定位趋向不明,追求目标不高,欠缺社会发展的责任感,缺乏时间、金钱的投入,甚至有的行为不仅违规,导致社会认同感差,更有甚者出现违法的个案,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内生动力来源何处,更多还需要从自身寻找原因,从师德角度和价值实现完成使命。

其次,专注师资的专业发展是基础。各高校的英语教师虽然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但通过访谈和观察发现,很多教师同时存在教学懈怠和职业困惑等问题。这一方面和大环境息息相关,比如:师资的老龄化,高校片面追求教师的高学历率,职称评聘的不合理,“大多数学校片面缩减英语课时,没有关注到教师的后续发展,提供给英语教师脱岗到其他领域培训锻炼的机会少之又少。”[4]甚至“院校领导对英语教师表现出等级感,教师感受不到学校领导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并认为自己不被重视”。[5]同时,这也与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紧密相连。调查问卷很好地说明英语教师存在严重的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理念仍然是镜花水月。

再者,提高教学能力是关键。近年来,数据发掘、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发展迅捷。具有规模性、开放性和错时性等特点的慕课、翻转课堂及各类学习生活工作类应用软件(App)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部分高校的步子迈得不大,仍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固步自封,裹足不前。而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改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和教育極可能生成短板效应,难以协同各方培养学生,教育学生。同时,构建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是具有借鉴意义的措施。学习共同体 (Learning Community) 由学习者及教师、专家或辅导者等共同构成,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目的,以促进参与者的全面成长与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这同时也是终身学习的内在要求。因此,大学作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本质不会改变。通过在校际间、师师间、师生间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共赢发展,是回归本科教育的有效措施。

基于此,笔者认为,高校在顶层设计上,需要强化问题意识,加强师德考核,完善机制,精心组织,舍得投入。从长远看,这不仅利师利生,更利民利国。从个体看,端正观念,善于学习,与时俱进,这是负责任讲奉献的教师的本分。从社会看,参与监督,感恩包容,则是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

(三)以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与学生构建信任合作的关系为渠道,赋权增能,聚力提质

当前的大学生以00后左右为主,多处于“青年初期”,其特点表现为智力虽然达到高峰,但身心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为追求个性发展,认知和实践相脱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趋向多元,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能力较差,既善良又以自我为中心,既可以挑战权威却又缺乏理性判断等。

因此,首先,教师要热爱职业,深入了解学生特点,才能更好地育人。作为受众最广的高校英语教师,不仅要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背景和心理特点,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变传统的以师为主的教育观念,遵循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更要在明确教育意义和教学目的的前提下,丰富个人的知识体系。比如,学习或至少了解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这一方面可以拓展与学生交流的维度和广度,另一方面更可以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概念,为育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要放下身段,与学生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当代大学生在整体上已经不再敬畏权威,但如果教师“成为无休止的学习者,精研自身专业的同时拓展领域外的知识,应对现代不同知识体系的综合需求”[6],仍然深受学生欢迎。另外,从同理心出发,和学生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更加有助于师生换位思考,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形成更加良性的循环互动。

再者,教师要善于完善评价体系,赋权增能,即赋能。赋能是指个人、组织与社区借由一种学习、参与、合作等过程或机制,获得掌控自己本身相关事务的力量,以提升个人生活、组织功能与社区生活品质。[7]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意识到当代青年学子多具有较好的基础,兼有更乐于表达的特质。因此,无论是在培育学生的输入还是输出能力上,通过精心规划,设计路径,例如小组活动,个人展示等环节,让学生“反映出个人的努力、执著的选择以及对美德行为的孜孜追求”[8],这将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成长性思维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对学生评价体系的完善,如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合作度等,也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从孔圣人的“有教无类”“仁、义、礼”到许慎《说文解字》中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从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到蔡元培的“完全人格”,古今往来,集教育之大成者不仅从来没有将教师的职能仅仅局限在单纯专业知识的传授上,而且对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都有具体的阐释。耶鲁大学前校长、著名教育家理查德·莱文曾提到:“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这也充分说明了教师必须在教学目的上适时调整狭隘的只教授专业知识的教学观,在教学内容上丰富外延知识,在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在教学反思中互通有无。通过系统的目标调整和自我提升,不仅将更有效地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也更有助于完成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的目标。

参考文獻:

[1]崔媛.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高职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与素养提高的途径[J].河北职业教育,2018(6):83-85.

[2]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语研究,2002(3):2-9.

[3]秦伟.通识教育的理想与现实[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2):191-195.

[4]卢春林,崔红梅.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

[5]杨姗姗.供给侧改革视阈下西部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的协同优化[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7):84-88.

[6]肖鑫.大学教师权威式微与出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12):116-117.

[7]祁海燕.南京样本小班化教育实践[M].南京:南大学出版社,2015:69-75.

[8](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打开积极心理学之门[M].侯玉波,王非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285.

Abstract: Strengthening morality and nurturing people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socialist education, which cannot be accomplished simply by the individuals involved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t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to train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sports, beauty and labor. This requires full-scale education, whole-process education and all-around education (FWA) to work together. At present, almost all college students receive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and English teachers have a wide range of vision and experience, meaning this group is undoubtedly one of the key elements of FWA.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aims to figure out the status quo of English teacher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morality, the adjustment of teachers' goals, and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strengthening morality and nurturing people, supply side, English Education, full-scale education, whole-process education and all-around education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英语教育三全育人供给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中职英语教学中对交互式英语口语的巧妙应用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