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乳制品拍卖系统运行特征与拍卖机理

2019-04-20王晶晶董晓霞王玉庭

中国畜牧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需求量乳制品卖家

王晶晶,董晓霞,王玉庭,王 川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全球乳制品拍卖系统(GDT Events)是由新西兰恒天然公司于2008年建立的乳制品线上拍卖系统,该拍卖系统不仅丰富了全球乳制品贸易形式,而且随着信息传递越来越及时,信息获得越来越方便,该拍卖系统每月2次的拍卖结果影响了全球更多买家和卖家的交易行为。对于卖家来说,这对参与全球乳制品贸易,开拓新的消费群体,时刻了解国际奶业的市场动态,提高企业在全球的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就买家来看,全球重要贸易商对全球乳制品拍卖系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参与度,这主要得益3个因素:首先,全球乳制品拍卖系统的运行机制便于买家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及时调整购买计划,减少库存积压[1];其次,部分恒天然产品只通过拍卖平台进行销售;最后,拍卖机制可以有效降低搜寻和交易成本,交易活动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竞拍,购买者可以选择不同产品、不同卖家进行购买,大大节约谈判和协商成本。因此,了解全球乳制品拍卖系统建立的原因、运行特征与拍卖机理有助于了解其价格形成的机制,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乳制品市场的波动规律。本研究以全球乳制品拍卖系统成立以来的月度成交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索性分析该系统自建立以来运行的基本情况,以期更加了解其拍卖机理。

1 全球乳制品拍卖系统建立的原因

新西兰奶业在世界奶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进一步提升新西兰在全球乳制品贸易中的话语权特别是定价权,新西兰政府支持恒天然企业建立了全球乳制品拍卖系统。

1)新西兰是一个奶业生产小国,同时又是奶业贸易大国,其奶价易受世界奶价影响,因此建立一个了解全球乳制品未来市场需求的交易平台对新西兰预测世界奶价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新西兰产奶量为0.21亿t,仅占全球产奶量的2.60%[2]。但新西兰全脂奶粉、脱脂奶粉、黄油和奶酪这4种主要乳制品的出口量为269.2万t,占全球出口贸易的33.11%,位列全球第一。其中,新西兰全脂奶粉、脱脂奶粉、黄油和奶酪的出口量分别占全球全脂奶粉、脱脂奶粉、黄油和奶酪出口总量的53.27%、16.49%、53.46%和14.67%。新西兰奶业在世界乳制品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决定了新西兰奶价、新西兰奶农收益与全球乳制品的供求关系和世界奶价紧密相连。全球乳制品拍卖平台上每次拍卖同时对未来6个月的乳制品进行交易,因此对预测未来乳制品价格走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乳制品是新西兰的支柱性产业。2007年前后,乳制品价格剧烈波动影响了新西兰奶农的养牛意愿,增加了市场风险,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新西兰需要在乳制品贸易中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定期发布的乳制品价格指数(由黄油、奶酪、全脂奶粉、脱脂奶粉和乳清世界平均出口贸易的价格加权所得)可以看出,2006年以前价格稳定,波动幅度较小,2006年以后价格指数波动剧烈(图1)。FAO数据显示,2006年以前价格指数年平均变化率仅为4.53%,而2007年价格指数年变化率为69%,去除通货膨胀率后的价格指数年变化率为59%。从2006年8月开始,乳制品价格指数开始连续15个月上扬,从125.57上涨到2007年11月的271.67,达到顶峰。此后乳制品价格指数开始下行,连续13个月下跌后回落到2009年2月的120.05,累计降幅达到55.8%[3]。

图1 全球乳制品名义价格和实际价格月度指数(1990-2017)

世界乳制品价格过山车似的波动影响了新西兰的乳制品价格和原料奶收购价格,进而影响了奶农的养殖利润空间[4]。2007年前后新西兰乳制品价格发生剧烈波动,其波动趋势与世界奶类价格指数的波动趋势基本一致。恒天然年报显示,2006年收奶价为3.87 NZD/kgMS,2007年为7.59 NZD/kgMS,同比增长96.12%;2008年为4.72 NZD/kgMS,同比下降37.81%[5]。收奶价格的大起大落不利于奶农收入的稳定,奶农“倒奶杀牛”现象屡见不鲜。经历了2007年全球乳制品价格大涨而奶源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后,新西兰政府希望及时准确地了解世界奶业行情,保证奶源稳定供应,提高本国牧场和乳企的风险管理,因此新西兰政府需要进一步深入参与全球乳制品贸易,提高其在全球乳制品贸易中的话语权。

3)恒天然企业是全球第二大乳制品出口企业,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价格形成机制有助于向奶农股东交代奶价设定的合理性。恒天然企业是一个集生产、加工和贸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是一个由10 500名奶农共同拥有的合作社,这有利于保证奶源的稳定性和生产的高利润性。但奶农既是生产者又是公司股东,决定了奶农收入分为2个部分,即奶价和股东分红,因而恒天然的收入和盈利情况直接影响到奶农收入[6]。为此,企业需要向股东说明收奶价格和销售价格设定的依据,以保障奶农的合理收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全球乳制品拍卖系统运行的基本特征

全球乳制品拍卖系统于2008年7月正式开始运营,最初是1个月拍卖1次,2010年以后每个月进行2次拍卖,截止到2017年12月19日共进行了202次拍卖。恒天然指定CRA国际公司(Charles River Associates)为全球乳制品拍卖系统设计交易机制、制定招标软件和系统,并作为独立第三方管理和操作整个交易过程。2017年,在全球乳制品拍卖平台上拍卖的乳制品有65.44万t,其中全脂奶粉和脱脂奶粉是主要交易产品,全脂奶粉的拍卖量占恒天然乳制品总拍卖量的54.74%,脱脂奶粉占23.41%,无水奶油和黄油的总拍卖量占13.88%,其他剩余产品占7.97%。2017年,每次拍卖有资质参与的买家平均为536家,每次实际参与拍卖的买家163家,拍卖到商品的买家123家,买家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

1)拍卖量呈现倒“U”型。自2008年7月恒天然启动拍卖以来,年均拍卖量70万t,以2014年为节点,整体呈现倒“U”型的运行特征(图2)。2008—2014年拍卖量整体呈上涨趋势,2014年拍卖量突破100万t,达到历史最高,2015—2017年呈下降趋势,近两年稳定在65万t左右。恒天然每年年末会根据对下一年生产量和需求量的预测进行一定幅度的拍卖量调整。2017年12月,恒天然官网上公告,未来12个月总拍卖量增加1.003万t以满足需求量的增长,其中脱脂奶粉增加6 000 t,无水奶油增加4 180 t,而酪蛋白由于生产量的限制减少150 t。

图2 2008年7月—2017年12月全球乳制品拍卖系统上的拍卖量

2)卖家数量先增后减。全球乳制品拍卖平台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除了销售恒天然自己的产品外,还销售世界其他乳企的产品,从2008年开始拍卖至今,共有10家企业曾成为该拍卖平台的卖家(表1)。2011年11月,美国乳业(Dairy America)率先加入,开始销售脱脂奶粉;2012年7月,澳大利亚的迈高公司(Murray Goulburn)开始销售乳糖,丹麦的爱氏晨曦(Arla)开始销售脱脂奶粉和酪乳粉;2013年,印度的阿牟尔成为全球乳制品拍卖平台上的卖家,开始销售脱脂奶粉和全脂奶粉;2014年,美国蓝多湖公司(Land O’Lakes)和法国的欧洲乳清加入销售脱脂奶粉,德国的阿默兰销售乳清粉。2014年全球乳制品拍卖平台上的卖家企业共8家,为历史最高。然而,2014年以后卖家数量不断减少,2015年,除爱氏晨曦食品公司加入开始销售乳糖,美国乳业、迈高公司、阿默兰、欧洲乳清和蓝多湖公司陆续退出。截止到2017年年底,该拍卖平台上的卖家还有5家。

从销售量来看,自2014年以后逐年递减。对于恒天然公司,全脂奶粉销售量在2014年达到最高点,为59万t,之后逐年下降,于2017年下降到34.5万t,下降幅度达41.53%。其余产品销售量自2012年以后开始下降,2017年脱脂奶粉、无水奶油和车达奶酪的销售量相较于2012年分别下降14.01%、46.74%和44.45%;对于其他卖家,销售量较小,除了丹麦爱氏晨曦食品公司外,都在2014年销售量达到最高值,随后减少或退出拍卖活动。

表1 全球乳制品拍卖平台卖家2012、2014和2017年销售情况 t

3)买家分布比较集中。由表2可知,参与拍卖的买家主要集中在亚洲、大洋洲和中东地区,这3个地区购买量占总购买量的85.58%,原因在于这3个地区距离新西兰较近,便于运输,同时人口众多对乳制品需求较大。而北美洲、欧洲、南美洲和非洲地区总购买量仅占14.41%,其中北美、欧洲地区由于其自身就是乳制品生产和出口贸易大国,因而对乳制品的进口需求较小,而南美洲地区的乳制品主要从地理位置更近的北美洲进口,非洲地区对乳制品的购买力较低,因而这4个地区买家购买量小。

从表2来看,近年来不同地区买家的购买量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中东、东北亚、东南亚和大洋洲总体占比呈递增趋势,其中,东北亚地区的购买量最大,占总购买量的一半左右,主要购买的国家是中国、日本和韩国。其次,增加份额最大的是东南亚和大洋洲,主要是地域和经济增长的原因,东南亚气候不适合奶牛养殖,随着近年来东南亚的经济增长乳制品需求量有所增加,进而乳制品进口开始增加。最后,减少份额最大的是中东地区,主要原因是石油价格持续走低导致中东地区经济萧条、消费减弱。

3 全球乳制品拍卖系统拍卖机理分析

3.1 理论分析 拍卖前,买家和卖家会根据自身情况和对市场的预期调整本次参与拍卖的量。从供给角度来看,卖家调整自身供给量主要考虑4个因素:消费者对每种产品的需求量;消费者对每种产品不同合约期的需求量(全球乳制品拍卖系统每种产品都有6个合约期,6个合约期意味着未来6个月的供给量);消费者对不同的牛奶成分的需求(销售者可以调整乳脂含量,以适应消费者对无水奶油和黄油的需求);调整幅度的限制。从需求角度来看,买家会根据拍卖前5 d卖家提前预告的本次拍卖量,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对市场价格的预期调整自己对不同产品和同一产品不同合约期的需求量,需求量又会反过来影响价格的形成。最终价格的形成还会受到该产品相邻合约期价格和其他产品价格的影响,比如,如果第三合约期的黄油价格过高,参与企业可能会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第二或者第四合约期进行购买。

拍卖开始时,系统会提供一个价格,购买者根据系统提供的每种产品的价格决定自己本轮的拍卖量。起拍价格是上次竞拍成交价格的85%,较低的价格会产生较大需求量,一般情况下需求大于供给(如图3中的A点)系统会根据供求关系提高下一轮的竞拍价格,买家根据新的竞拍价格重新调整竞拍量,甚至退出,直到需求量基本等于供给量则拍卖结束(如图3中的B点),一般情况下,实现全部产品所有合同期的供求相等需要20轮左右的拍卖。

图3 全球乳制品拍卖系统拍卖示意图

表2 2012年、2014年和2017年不同地区购买量和其份额

在实际拍卖中往往不会出现价格恰好从A点提高到B点,一般是从A点提高到了C点,由供小于求直接变为供大于求,对于这个问题恒天然拍卖系统有其独有的解决办法。处于A点时,价格为P1时,需求量为D1,由于供给量小于需求量,且D1-S>10%S,要再进行一轮拍卖。若价格提高到P2,处于C点时,需求量为D2,S—D2>10%S,仍然超过供给量允许的波动范围,这时系统会给这一轮退出的买家按照低于P2的价格强行分配一定的份额,从而将超出需求的那部分供给平摊给本轮退出的买家,以实现供需平衡。其关系式为SNi=(S-D2)/N,PNi=(P1+P2)/2,其中,Ni是由于价格过高此轮减少需求或退出的卖家人数,SNi是这部分人被强行分配的供给量,PNi是这部分被强行分配的价格。

3.2 实证分析 表3为实际参观国内某企业现场拍卖时拍卖屏幕显示的第11轮成交情况,@前的数字代表该企业的购买量,@后的数字代表本轮成交价,有下划线的成交价代表该合约期的产品拍卖结束,实现了最后的供求均衡。表中框起来的部分,是为了解决理论分析中从A点提高到C点这一情况的实际操作。具体来看,脱脂奶粉第三合约期由于前一轮产品价格较低,该企业竞拍50 t,此时总需求量大于总供给量,拍卖继续,此轮价格提高到1 750美元/t,由于价格提高,该企业决定竞拍25 t。每个企业的个体决策调整决定了最后总需求量小于总供给量,为了实现均衡,系统以低于上次成交价(1 750美元/t)的1 720美元/t强制多分配了13 t,这13 t的价格为1 720元,因而该企业最后以2种价格(1 750美元/t和1 720美元/t)共购买38 t同一合约期的同一产品。

此次拍卖全部产品的全部合约期均成交后,拍卖结束。拍卖结束以后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支付,最后卖家根据合约规定按期发货。

4 结 论

全球乳制品拍卖系统自2008年建立以来,该平台的建设是否为了操控价格,其对价格的操控能力如何在业内一直备受争议。本研究发现,该平台的价格是由国际市场决定,但企业对价格具有一定幅度的操控性。全球乳制品拍卖系统的拍卖价格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乳制品价格的重要指向标,是因其拍卖价格的实现主要是由参与拍卖的全球卖家的供货量和买家的需求量共同决定,买卖双方来自参与全球贸易的各个地区,他们的决策反映了对乳制品市场未来走势的预期。但是,该拍卖系统作为由一个生产企业搭建的交易平台,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在平台上的供给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拍卖价格,因而对价格的最终形成具有一定程度的把控性。

自2014年以来,全球乳制品拍卖系统的买卖双方的企业都有所减少,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全球乳制品拍卖系统的影响力以及对国际市场价格预测的准确性。尤其是卖方企业,通过该系统进行拍卖的企业数量明显减少,这主要得益于中国这样的乳制品进口大国不断开放,为出口企业参与到中国市场提供了便利。2018年11月在中国国际进出口博览会上,许多国际乳品企业直接与国内乳制品需求企业对接,未来乳制品出口企业对直接参与全球乳制品拍卖系统的需求将进一步下降。但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贸易全球化的加深,国际乳品企业对这样一个世界乳制品价格指标的依赖可能会进一步加强。

表3 国内某公司第200次拍卖时第11轮成交显示图

目前,我国对新西兰乳制品的依赖极强,92%的全脂奶粉从新西兰进口,脱脂奶粉和黄油分别从新西兰进口47%和86%。全球乳制品拍卖系统未来2~4个月的乳制品拍卖价格可以为国内乳制品的生产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国内企业也可以进一步参与该拍卖平台的交易,通过购买量和购买产品的选择,不断提高国内企业对全球乳制品的参与度和影响力。最后,借助中国国际进出口博览会开辟新的乳制品交易平台,建立与欧洲和美国等地区乳品企业的联系,避免对新西兰乳制品的过度依赖。

猜你喜欢

需求量乳制品卖家
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研究
从数学角度看“弹性”
买家秀和卖家秀
卖家秀女人 vs 买家秀女人
价格战是一定的! 2020年虾苗需求量预计减少10%~20%,苗价下调是趋势
快乐辞典
全球乳制品交易价格指数上升3.1%
淘宝买卖家的搞笑对话
黑龙江大庆市乳制品合格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