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走班制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

2019-04-19龙克威马立军邹露

体育教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

龙克威 马立军 邹露

摘  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第四节中提出了“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这一清晰可量化目标,“体育走班制教学”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有效课程模式。实践证明,要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体育走班制教学”是未来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本文以长沙高新区虹桥小学体育改革为例,对提出的问题找到解决办法,为其他“体育走班制教学”改革学校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体育走班制教学;问题;解决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3-0045-03

一、体育走班制教学

所谓“体育走班制教学”是:学校将同一年级的体育课排在同一时间,上课时打破行政班级,按学生的自选运动项目进行体育教学的形式,是一种选择性的专项化体育教学。[1]进行“体育走班制教学”有着其深刻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内涵,它是为了彻底改变“学生上了12年体育课什么都没有学会”的体育课不良现象与不良后果而进行的、上至课程设置下至教学形式的根本性的改革。[2]它也是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让学生至少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目标任务的必要举措,更是实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必由之路。

二、“体育走班制教学”在实践中的问题

(一)教师成长问题

一是,专业课问题。在实施走班制教学后,每位体育教师都要上该项目的专业课,涉及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如有学武术的教师在教花样跳绳课,还需重新开始学习,对口专业教师遇瓶颈问题,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后,教师教学乏力的问题。二是,进修问题。各教师都提出了有学习需求的问题,走班后,课堂难以调整,加之外出学习机会少,专业难以得到提升。

(二)学生学习问题

一是,上课时间短,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走课准备时间5分钟,再除去准备活动、放松活动等时间,一节课只有2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正式学习。二是,学校场地受限。实施走班制后,一个年级需要同时上课,导致运动场地人口密度过大,学生上课相互干扰,影响上课的效率。三是,兴趣有所下降。在改革初阶段,学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兴趣十分浓厚,但随着专业教师上课遇到瓶颈,练习内容较为单一,学生上课兴趣有所下降。四是,教学进度难同步。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专业水平有差异,同一班级内学生专业水平也有差距,导致教学进度很难统一。

三、解决办法

(一)国家政策引领,消除改革方向顾虑

1.国家政策的引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让学生至少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的目标任务,这是国家基于我国健康实际提出的整体目标,也是具体目标。而学校实现这一目标,“体育走班制教学”是最优选择。

2.专家团队的顶层设计,解决改革实施难题

全國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专家团队对如何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内容,已有系统和专业的思考,提出了“体育走班制教学”解决方案。“体育走班制教学”已在北京市部分学校进行试点,各试点实验校正在有组织、有计划地有序开展。

3.成功经验的借鉴,增加改革的信心

目前,长沙高新区虹桥小学“体育走班制教学”改革已有1年之多,北京市各试点实验校实施也快1个学期。实践证明,“体育走班制教学”让学生选择的运动技能得到了明显的进步和发展,不再是“蜻蜓点水式”的教学,而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自选专业进行系统性学习。同时,“体育走班制教学”也促进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践证明,改革的学校基本实现或正在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让学生至少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的目标任务。

(二)以校为基顶层设计开设课程

在顶层设计时,要考虑的情况有很多,如学校运动场地大小、当地天气因素、学校体育特色情况、学生情况、教师情况、排课工作、选课工作等。在设计时要遵循不变量因素优先原则,如学校运动场大小、天气因素、学生人数等是相对固定不变的因素,在顶层设计中要优先考虑。而体育教师人数、排课、选课等因素是可以根据整体方案灵活调整的因素。在设计中,不变量因素是相对不变的。如因运动场地面积过小无法开展改革,就需要将不可变量因素转化为可变量因素,在房屋结构力学允许的条件下,可将学校屋顶、地下室、教室等进行改造。事实上,已有部分学校进行了这方面的改造,如宿迁市实验小学的屋顶运动场、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地下运动场。总之,顶层设计要根据学校不变量因素和变量因素综合考虑。

1.优先不可变量因素以学校实际发展为基础

首先要考虑学校场地情况,场地的基本结构是很难有大格局变化的。运动场地的容积率决定了课程专业的设置主要方向和学生上课的人数。如虹桥小学有7人制标准足球场1个,室外排球场2个、室外篮球场3个,室内篮球场1个、舞蹈室3个以及1200平方米风雨操场。根据场地情况,设置最大班级数为14个。这样的设置能确保班与班之间不会互相干扰。

其次要考虑到天气因素。如遇到雨雪、雾霾等不适宜户外体育活动的天气怎么办?解决办法只能是在室内上课。在顶层设计上,课程专业设置必须更进一步缩小范围。恶劣天气时,虹桥小学只有篮球馆、风雨操场和舞蹈室能使用,为避免场地使用的冲突,上课相互干扰,同一场地只开设一个类别的专业。如篮球馆只设置了篮球专业,就不再开设同样要占用篮球馆的羽毛球专业(虹桥小学有活动的羽毛球塑胶场地),如果同时有羽毛球馆和篮球馆就不属于这种情况;舞蹈室设置了啦啦操专业,就不再设置跆拳道、体操等专业;风雨操场设置了足球专业就不再设置轮滑等专业。像虹桥小学这样的学校开设了4个专业,但场地又不够怎么办?可将第四个专业的学生安排到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可以是专业视频教学、室内素质操等内容。以后再遇此天气,进行专业轮岗,花样跳绳班在篮球馆上课,篮球班在功能室上课。如果有4个以上专业怎么办?综合考虑,建议一个年级不要开设4个以上专业,规模大、场地足的学校除外。条件允许,各年级之间可以开设少量不同专业,学校特色项目专业每个年级都有开设,确保形成训练梯队。开设4个以上专业,学校的工作量和教师人数会成指数级增长。人力、物力的不足会影响到改革的初衷,甚至会导致改革失败。如想丰富体育课程,可将其他体育专业课程列入到学校社团、兴趣班等项目上,并在其他时间教学以丰富体育课程体系。

在考虑到场地、天气因素后,还要考虑另外一个重要不变量因素,那就是学生情况。一是要考虑学生总人数情况。规模大的北京市实验二小,其中四年级人数接近600名,规模中等的长沙高新区虹桥小学,各年级人数在300名左右;规模小的长沙高新区枫树小学,各年级人数在30名左右。对于不同的人数,意味着要有不同的课程设置,不能用一套方案解决所有问题。对于规模较大的实验二小,可将四年级分成两个团队进行走课,命名为四年级1组和四年级2组,四年级1组为四年级1~8班,四年级2组为四年级9~16班。两个组别分别在同一时间上课,这样能确保场地的有效利用。对于规模中等的学校,本年级的全部学生在同一时间进行走班。对于规模小的学校,可以用年级合并的方式进行走班,如枫树小学,每个年级只有30名左右学生,可将1~3年级的学生组合成1个组别、4~6年级学生组合成另一个组别进行走班。二是要充分考虑男女生比例情况。设置专业、班级时,要根据学校已有体育特色、教师专业等情况综合考虑男女生在专业上的不同需求。改革前虹桥小学已有足球、篮球、羽毛球、跳绳、跆拳道、健美操、啦啦操等社团基础。根据以上综合考虑,选择了足球、篮球、啦啦操和花样跳绳四个专业作为学校走班制教学专业。选择足球项目是因为该校是全国首批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进校园已有2年,有较好的基础。选择篮球项目是因为该校有4名篮球专业教师,学校篮球场地较多,学校有篮球社团和篮球校队。选择啦啦操是因为该校是全国啦啦操实验校,与该专业相关的老师有4名,学校有啦啦操社团和啦啦操校队。选择花样跳绳项目,主要是基于男女生比例、场地因素等主要方面原因考虑。花样跳绳对场地的要求不高,最重要的是能解决男女生专业选择比例问题。

2.课程编制整体性原则

(1)全面体育改革模式。全面体育改革模式是指在学校的组织下全校学生参与“体育走班制教学”活动。在编排上,要将各年级看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大班,如小学有六个年级,就有六个大班,编排课表时,要做到各大班之间没有冲突。一般情况下,对于初次改革的学校,确保每个年级选择专业是相同的,这样能减少大量人力和资金。

(2)部分体育改革模式。部分体育改革模式是指在学校的组织下部分年级学生参与“体育走班制教学”活动。如北京市实验二小选择了三、四年级为改革年级。三、四年级有28个教学班。在课表设计中,同样应做到各年级之间不出现相互影响的情况,意味着其他年级也同走班制年级一样,做到同一年级同时上课,排课时,同一天内,年级与年级之间的体育课不产生交叉。

3.打通成长通道设计选课、赛事、平台促发展

(1)设计大小选课,打开初级通道

为确保选课有序、高效、公平进行,建议使用互联网选课系统。这样能确保走班制教学从第一周就开始。在走班制教学选课中每个专业有多个班级,如篮球1班、篮球2班、游泳1班、游泳2班等。体育走班制大选课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等综合因素选择学校已设定专业的过程。大选课不能选择具体专业班级。体育走班制小选课是指教师将运动能力和专业水平接近的各专业学生编排到相应专业班级的过程。教师不选择专业,只根据测试将专业水平接近的学生编制到同一班级。这样的设计编排,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整体把握,做到精准教學,也打通了班级之间的上下通道,进步快、成长明显的学生,在期末的专业测试中,有机会到专业性更强的专业班。这样的方式,不需要教学进度保持一致,做到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精准教学。

(2)配套专业赛事,打通高级渠道

各专业项目要设置相应配套赛事,供学生玩和比赛。篮球专业要有篮球赛,花样跳绳要有绳级测试赛,健美操要有健美操等级赛等。各相应赛事要体现全员性和经常性原则。全员性是指学习该专业的学生要能全员参与到比赛中。经常性是指体育比赛每期每月都要有比赛,不是一年只打1~2场比赛。赛事设置上,每月要选取一定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因走班制教学是同一时间上课,可将比赛时间安排在体育课堂内,这样既保证赛事的有序开展,又不会占用学校其他时间。

(3)发挥平台作用,让精准提升成为可能

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专业水平评价标准、学生比赛的成绩等信息要有相应平台及时让学生知晓。学校可以利用宣传栏、电子班牌、网站、公众号等宣传工具让全校师生及家长知晓。学生只有知晓测试标准、比赛成绩,才能有效准确提升自我;教师知晓,才能形成阳光体育氛围;家长知晓,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三)提升素养树立规则意识,注重立德树人培养

1.主动学习,借助外力,快速提升自我成长

随着国家对体育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专家团队和社会力量都加入这个行业中来。教师出现专业成长瓶颈现象,这充分说明教师在成长,在改变。如果还用传统的模式教学,教师是很难感受到瓶颈和不适应的。遇到瓶颈,需要体育教师主动学习。学习是讲究效率的,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高效率学习。体育教师要学会借助外部专业团队的力量。如足球课上,需要用到足球教材和教案。而北京师范大学校园足球发展研究中心就出版了小学阶段的足球教材,该教材可以直接用于课堂教育教学。借助专家团队的力量,让体育教师专心在教育教学上,从而快速提升自我。

2.树立“规则大于天”的意识,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的规则比游戏、比赛本身更有教育意义。树立规则意识,有助于健全学生人格,让学生不想着歪门邪道去解决问题。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也提供良好的社会秩序。树立规则意识,有助于锤炼学生意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比赛才是唯一的途径,而不是通过投机、破坏规则的行为获取胜利。球场上的口哨声如同马路上的信号灯,只有在学校的体育赛场上,树立“规则大于天”的意识,让这意识成为了根,成为了文化,在马路上学生才会遵守交通信号灯。

3.注重立德树人培养,开拓健康中国的未来

作为体育教师,其根本是教师。体育是其属性,教师才是其本质特征。能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其立德树人的作用,是成为一位优秀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我们不是要把这一代学生个个都培养成体育人才,而是要培养这一代学生成为懂得体育、理解体育、会玩体育的合格公民。当他们的下一代在参加体育活动时,他们能高兴地支持他们的孩子。不是每个巴西人都会玩足球,但每一位巴西妇女谈起足球时,都能聊上几句,看到他们的孩子玩足球时,是喜悦、是支持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体育强国,实现健康中国2030。

参考文献:

[1]龙克威,杨多多,毛振明.“体育走班制教学”的实践、问题与解决[J].体育教学,2018,38(9).

[2]毛振明,杨多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学校体育改革施策(一)——目标: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2):5-10.

(本文系湖南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校多品:新时代小学体育发展的理念构建和行动策略”,课题编号:XJK17BZXX062)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
浅议小学数学中应用题型的教学方法
安排活动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策略思考
当代网络音乐的困境与突破
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银行业风险简述及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