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考:基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

2019-04-17纪春磊徐伟

科教导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心理特点小学化

纪春磊 徐伟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学龄前儿童的生活应以游戏为主,过早给孩子布置学习任务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本文试图从心理学视角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进行阐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实践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小学化 危害 心理特点 教育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3.068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tent and mod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tend to be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primary school. The life of preschool children should be dominated by games. Early assignment of learning tasks to children will bring about a series of adverse consequences. This paper tries to elucidate the phenomena of the elementariz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ractice system of preschool education.

Key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 elementarization; harm;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 问题提出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幼儿园教育应当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将保育和教育相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然而,当前社会的幼儿实践教学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突出。国内一些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如何馨芳(2001),黄绍文(2005),程秀兰(2014)等从社会学、现象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本文试图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阐释,并试图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建议。

2 概念界定

本文中所指幼儿阶段参照发展心理学中对于幼儿的年龄划定标准为:3~6岁。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划分为托班、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儿班。幼儿园的性质分为公办和私辦两种。公办幼儿园一般在县级以上地方才设置,其设施和教育水平都比较好。私办幼儿园遍布各乡镇农村,接纳地缘学生。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按照小学的管理方式对幼儿实施教育的做法。

3 问题表现

从目前的表现来看,幼儿教育小学化正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具体体现在:

(1)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其他教育。把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学习,要求幼儿进行较大数位的加减运算;会读能写汉字;行为规范上要遵守纪律,课间活动时间紧张。

(2)在教育方法上重视知识讲授,轻视幼儿自主学习。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代替活动与游戏。教师领读、幼儿复读是主要方式。教学中教具演示少,角色游戏少。

(3)在教育评价上重视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把幼儿获得知识技能的多少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惟一标准,重结果轻过程。教师不关心幼儿如何学习,不了解幼儿是否主动学习,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差异。

(4)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按部就班,游戏也是教师按自己制定的计划进行,忽视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游戏单纯的工具化和模式化。

4 原因分析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幼儿教育小学化弊大于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幼儿园发展市场化的弊端,幼儿园自身职能认识不明;许多家长受应试教育影响,认为知识是衡量孩子成才的决定因素;急剧的社会变革催生强烈的教育期望,激烈的生存竞争导致家长心理负担沉重;另外还有功利主义教育的蔓延,忽视人文精神和人性教育等等。

5 心理学思考

5.1 生理方面

儿童的发展必须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进行适时、适度训练。幼儿的肌肉容易疲劳损伤,骨骼容易变形。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生长发育,会导致大脑疲劳,表情呆板。幼儿期易出现感觉统合失调(SID)。研究发现,儿童SI正常发展的关键期为3~7岁,SID儿童在学龄期表现出学习困难。游戏可大大降低SID的发生率,可是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却往往忽略这些游戏。

5.2 认知心理方面

5.2.1 消磨孩子的兴趣

一些幼儿园强调以幼小衔接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目标,将学习领域学科化,实行单一的集中教学,忽视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等,这些可能诱发幼儿的厌学倾向。幼儿园对知识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导致从小就出现畏学、厌学情绪。

5.2.2 阻碍语言的发展

在轻松自由环境中的的孩子接受语言训练的敏感度更高。小学化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因长时间的灌输学习,智力受到抑制,反应迟钝。

5.2.3 扼杀孩子的潜能

维果茨基认为最近发展区的发展就是学生的进步。另外,儿童对于某种技能的掌握都有一个关键期,若关键期内学习缺乏适宜的环境影响,就会阻碍日后正常的发展。如2~3岁被认为是儿童学习口语的关键期。孩子越小其良好的行为习惯越易形成。“小学化”重知识传授,贻误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发展的关键期。

5.2.4 影响全面平衡发展

布鲁姆认为教育应该是培养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领域的全方位学习。这一教育理念对于幼儿教育有很大的启示作用。目前幼儿教育课程表面上是由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达等几大领域构成,实际教育中过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可能呈现发展的优势方面,幼儿教育小学化忽视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音乐欣赏、身体运动等其他智能的开发。

5.3 情绪和社会性方面

5.3.1 伤害孩子的自信和成就动机

良好个性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过度教育的内容大多超出了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必然会激发孩子的厌烦和抵触。

韦纳认为,高成就动机的人更容易将成功归因于稳定的因素,因而在成功时将体验到更大的欢乐,也更乐于从事挑战性的任务。幼儿园“小学化”表面上看是让小朋友早领先,事实上并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一年级孩子基础相差太大。学过小学课程的孩子则容易骄傲自满、不认真听课。许多幼儿园所教的知识不够规范准确,给今后的教学带来麻烦,一旦养成不良习惯,纠正起来就比较吃力。

5.3.2 延缓幼儿的社会化

发展心理学认为, 幼儿期是个体安全性依恋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游戏是促进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在游戏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征指导游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尼科尔斯认为,能力概念影响着个体在成就情境中的目标取向。持差异能力概念的个体关注的是社会比较的结果和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德韦克等人进一步指出,持能力整体观的个体关心的是如何获得高成就,以证明自己的胜任力,是一种成绩目标定向(performance goals)。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秉持的大多是一种自我卷入的目标取向(自己与他人比较),是一种成绩目标定向,过度坚持此种理念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较大心理压力。

5.3.3 不利于幼儿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能将自己与物、与他人明确地区别开来,对自己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儿童的一些活动往往是是父母或老师的要求,当他们自觉地意识到这些活动做为“我的需要”之时,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精神潜能已现实化为审美追求。

受到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年轻父母被裹挟在焦虑的洪流中,主体意识缺乏,使得他们形成虚假自我认同的偏差,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和行为的普遍性和正确性。孩子的兴趣班,特长班实际是父母的意愿班,只是父母望子成龙心理的投射。这样做会破坏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

6 建议及对策

6.1 国家层面

首先必须强化对幼儿园的办学标准等方面的规范性和可行性方面的要求。

其次,应大力推进幼儿园教育的普及与公平。政府要出台进一步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同时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创新,实行管办评分离。

再次,加大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小学化”的治理力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和规范幼儿园办园资质的审评,对已有幼儿园要加强督导。规范小学招生行为。严禁小学举行各种形式的考核、面试等招生选拔考试。

最后,要重视幼儿教师,提高他们的待遇,加大他们的培训,尤其是农村地区幼儿教师。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配足幼儿园保育人员。

6.2 家长和社会层面

广大家长必须认识到:教育并非越早越好,顺应成长规律的教育才是好教育,避免“小学化”也并非走向排斥所有知识学习的另一个极端。传媒应加强对幼儿教育的宣传,引导社会和家长转变教育观:幼儿园的学习重要的是能否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良好习惯。让全社会充逐步转变和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

6.3 幼儿园和幼儿教育机构

融通园校管理,衔接教育内容,幼儿学习内容主要圍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5大领域;跟进教学方法,幼儿以游戏操作为主。强化家园共育;幼儿园大班开始有目的、有计划了解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从生理、心理上为适应小学做好准备。教师要考虑到学生间学习风格的差异,布置作业时可实行分类选择的自助式作业,培养学生善观、善思、普说、善动手的能力及习惯。

7 古今中外的启示

目前西方国家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念。这种观念尊崇儿童的天性,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天之予人者”。当代西方幼儿教育非常重视基础和应用研究的结合,幼儿园课程开发研究和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研究紧密结合已成为一个重要特点。国外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与心理学、脑科学与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及教育学密切相关,呈现出研究理论的跨学科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研究途径的综合性的发展趋势。根据费尔得曼的非泛文化发展理论,美国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始了幼小课程一体化建设的相关研究,如“多彩光谱”计划。在完备的法律规范下,教育行政组织衔接、教学组织与课程规划衔接、师资聘用与培训衔接,使得法国幼儿与小学教育体现出良好的衔接。幼儿园的教育以全面地发展儿童的人格为宗旨。这是日本幼儿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我国古代的蒙学教育开展的范围比较广泛,内容主要围绕着礼仪、道德教育为主。这种蒙学教育严中有松,其教学思想和方式对于我国当下的启蒙教育也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总之,幼儿园的设置有效解除了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空、环境的制约,幼儿教育作为个体的预备教育阶段,如果人生是一场长跑,要想让孩子不耽误“起跑”,必须首先弄清楚哪里是孩子的起跑线?具备了什么条件才能站到起跑线?决定人生马拉松胜负的不是抢跑的刹那,而是坚持与毅力,谁能跑到终点才是最后的胜利者。乐观、感恩、宽容等健全人格和爱学习、爱思考等优秀品质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比知识更贵重。把轻松自由的时间还给孩子,希望全社会能对幼儿教育多一些从容,少一些焦虑!

参考文献

[1] 张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J].幼儿教育,2010.11:19-20.

[2] 程秀兰.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J].心理科学,2010.3.

[3] 冉乃彦.3-9岁儿童的自我意识与社会性发展[J]心理发展与育,2004.4:21.

[4] 郭宏宇.多重视角下的县域民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23-26.

[5] 杨文.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幼儿教育究,2013.8:224.

[6] 李旭东,黄悦勤.感觉统合失调的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01.9:573.

[7] 阳曼超,邹霞.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启示[J]. 2008.5:64.

[8] 虞永平.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研究[J].调查与研究,2004.5(10):26-27.

[9] 毛晋平.成就目标理论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6(2):114-115.

[10] 胡春光,陈洪.法国幼小衔接教育制度的内涵与启示[J].幼儿教育研究,2011.9:23.

[11] 王昱文,王振宏,刘建君.小学儿童自我意识情绪理解发展及其与亲社会行为、同伴接纳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1:65.

[12] 吴媛媛.建国后幼儿园“小学化”的历史考察[J].上海教育科研,2012.11:88.

[13] 霍力岩.当代西方幼儿教育研究的几个特点[J].国外幼教,2004.21:58-61.

[14] 刘焱.我国幼儿教育领域中的游戏理论与实践[J].北京大学报,2007.2:54.

[15] 沙燕.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冷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08:30-35.

猜你喜欢

教育心理学心理特点小学化
关于山区高中班主任专业能力访谈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述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