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

2019-04-17鲁圣军何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培养策略研究生

鲁圣军 何敏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强大动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使国家变得更强大。研究生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高层次人才,具备高学历的同时,更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本文就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6-0091-04

一、前言

创新是指在现有的思维模式之下提出与常规或常人思路不同的见解为导向,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利用现有的知识和认知,对事物、方法、元素、路径或环境进行改进或创新,从而能够获得一定的有益效果的行为。而对于研究生创新教育来说,它是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始终贯以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主要目标的教育[1]。具体而言,研究生的创新教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科研创新能力。科学研究是一种创新性的活动,创新能力在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生要想在科研方面有显著的成绩,必须具备强大的科研創新能力。第二,利用网络进行文献的检索和资料的整理和处理能力,这对科研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前提。在科研的整个过程中,进行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特别是进入一个新课题之前,研究生必须要广泛搜集与自己课题相关的文献,并能够正确且充分利用搜集到的文献来进行自己课题的研究。当在科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要懂得利用搜集文献来佐证、解决困难。因此,能够正确利用文献来推进研究的进程是至关重要的。第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研究生在科研中能够挖掘创新点的首要条件。解决问题是在科研中运用综合运用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来找到解决办法,并能继续进行研究的过程,是研究生能够进行创新性研究的必备条件。第四,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研究生的教育不要陷入“闭门造车”的困境之中,作为一名研究生要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并争取在学术会议或者活动上面展示自己最近的科研成果,多听取专家、学者的建议,这些建议和见解或许能够与自己的课题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国家应该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地位,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研究生属于高学历人才,是青年科技人才。研究生的创新教育正处在一个攻坚的阶段,创新能力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对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研究生的教育中,加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1]。

第一,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培养创新型研究生息息相关。研究生的年龄大多在三十岁以下,这个年龄段是研究生最美好的时期,此时的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学习能力强,也是他们出新思想、新成果最佳的年龄段,当然也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当代在校研究生的知识结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把握学科前沿的能力不仅关系到研究生自身科研的质量,而且也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第二,研究生教育为知识创新教育和技术创新提供源动力。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有很大的不同,相比于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更侧重于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及对知识和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从研究生教育的角度来看,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显得更为重要。在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知识创新离不开研究生教育,而科技创新离不开知识的创新。研究生教育为知识创新提供了源动力,同时知识创新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源动力。因此,研究生教育对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二、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目前,研究生教育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完整、综合能力较强,但是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动手能力较弱。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影响因素。

(一)研究生扩招,优质的研究生生源不足

近几年,我国研究生的招生水平快速增长,研究生的数量自然呈现增长的趋势。本文统计了中国近七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数,如下表1所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年鉴 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并且统计整理了近五年来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招生人数,如下表2所示(数据来源:分别来自浙江大学官网、中国人民大学官网和上海交通大学官网),从表格更能清楚地看出近几年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变化。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研究生生源的质量会受到影响。而我国研究生招生主要以考试为主,不利于人才的选拔,因为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只考核了公共课和部分专业课,而对学生活学活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力度不够,复试也不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测试[2]。同时还存在一些跨专业的考生,只学习了与考研相关的专业课,这些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并且对该学科的整体知识框架不熟悉,缺乏创新性的理论知识基础[3]。

(二)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不足,存在不合理

现如今,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不足、不合理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大多采用的“严进宽出”的原则[4],研究生的淘汰率几乎为零,这使得部分考生在考试之前拼命学习,而成为研究生之后,就变得散漫、懈怠,这样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还导致了导师和研究生降低了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使得论文的选题缺乏新意,创新性不足。第二,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导师指导的研究生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使得导师不能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

(三)研究生课程体系不尽合理

在研究生阶段,课程学习是研究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根本渠道,研究生课程体系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5]。目前,在研究生教育中,课程体系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等方面。第一,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课程中,修读课程的门数太多,占用了研究生大量的时间,这样研究生用来做科研的时间就会减少,这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第二,在研究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研究生课程内容存在着内容创新性不强、前沿知识涉及较少等局限,课程内容也不能满足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6]。在一些高校,研究生的授课内容陈旧,技术方法落后,这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课程的教授方式制约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的授课方式主要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学习的氛围并不浓厚,缺乏教与学的主体互动。

(四)学术创新氛围不浓,缺乏宽松的环境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环境[7,8]。但现在有些高校缺少必要的科研平台,研究生参与创新研究的机会比较少,而且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大多是在重复归纳和总结之前的研究,缺少原创性和高水平的论文和成果。同时,有些高校缺少和一些大型企业的合作,不能给研究生提供具有足够创新性的实践和创造,这不利于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内在的动力

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大体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种原因:第一,在传统的教育方式和长期的应试教育制度之下,研究生在本科阶段的时候缺乏主动学习知识的意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研究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独立思考意识不强,从而使得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自身的创造力相对较弱。第二,研究生对本专业领域的前沿理论和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对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这影响了研究生在科研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有些研究生读研的目标并不是追求学术精神和思想,而只是为了混研究生文凭,希望能找一个好的工作,怀有这种想法的研究生缺乏内在的动力,从而严重影響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9]。

(六)研究生导师作用发挥不够,缺乏有效引导

要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首先要求其“引路人”—研究生导师能够以身作则[10]。研究生想要深入了解本领域的前沿性进展,需要很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导师若想在短时间内培养研究生,让其尽快掌握学科的前沿进展,导师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11]。然而,部分导师未能及时紧跟学科的前沿发展。有些导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其自身的综合素质也不高;有些导师忙于自己的职称和校外的兼职,并没有把更多的心思放在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并且在学术方面没有更深的造诣,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不足,无法保证指导学生在科研上更进一步[10]。

三、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根据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亚太区域研究生教育中心,该规划提出的具体目标包括保持研究生培养规模适度增长,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达到2人,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290万人,并且力争使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更加合理,培养质量整体提高(来源:新华网 教育部:2020年建成亚太区域研究生教育中心)。因此,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培养策略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几点建议。

(一)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增强创新的源动力

生源质量是研究生具备创新意识的重要保障,而研究生是否具备创新意识是检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指标之一[12],所以生源质量与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息息相关。因此,高校可以将招生的考核标准进行优化来提高研究生的生源质量。第一,对于专业课的考核环节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知识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测试,这样有助于录取基础较好的优质生源。第二,招生单位和导师应重视了解学生本科期间的表现,了解考生在本科阶段的科研情况,使得导师可以选择与课题组研究方向相似的考生,让考生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去搞科研,这样更容易让考生发挥出创新的潜力。

(二)构建科学的培养模式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科学的培养方式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构建科学的培养模式,应该从培养制度和教学管理两方面入手。第一,针对研究生培养的“严进宽出”的原则,高校应该提高对研究生毕业考核的要求,例如要求在毕业之前公开发表高档次文章,这样能给导师和研究生压力,进而激发出导师和研究生内在的创新潜力。第二,对研究生的教学进行改革,不能只局限于教科书上面的知识,更要优化培养方案,注重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和眼界,从而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三)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在整个课程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课程设置有利于研究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使研究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意识[13]。为了优化课程设置,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善:第一,适当缩减研究生的课程数量,多留出一些时间让研究生做科研,在科研中激发研究生创新潜力。第二,在研究生的课程中及时更新授课的内容,老师在上课时应将该学科的前沿进展引入课堂,作为研究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在最新的领域从事学习和科研,开拓学生的创新眼界。

(四)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学习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能,因此学校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首先,学校及学院要积极搭建一些创新实践平台[14],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引导学生进行具有创新性的自主探索研究。其次,学校积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参加学术报告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生在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活动中可以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前沿进展,并且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创新眼界。

(五)研究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研究生,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要有主观能动性,要主动去学习、钻研自己的研究领域。首先,在研究生期间,更要打好基础,学好专业课知识,并能活学活用到自己的研究领域。其次,要掌握准确检索文献、查询资料的本领,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自己专业领域的前沿进展。最后,要积极参加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活动。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报告中、交流过程中多了解别人在该领域的进展,然后再和自己的研究领域相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和优点。只有自己认真努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是提高自己创新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发挥导师在研究生中的引导作用

李政道曾说过:“培养能创新的科学人才,需要良师和一段密切的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15]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与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密切相关。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得有一支高素质、有能力的导师队伍作坚强的后盾。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健全导师的遴选和考核制度,要打破导师终身制,定期考核,定期改聘。其次,要多渠道引进海内外富有经验的学者和青年人才,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后,提倡导师联合培养制度,积极和高校的“大牛”一起来培养研究生,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教育中的引导作用,让研究生能吸取各个导师之长,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之下,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创新的核心影响力,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源泉,把人才作为发展的首要资源,通过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和文化等创新,让创新进入到党和国家的建设之中,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是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研究生是社会上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他们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要建设一个富有创新性的国家,不仅要有一定的研究生规模,更重要的是重视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兼顾创新型研究生的比例和质量,进而把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推上一个更高层次和更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付世新.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0,(4):69-71.

[2]薄建柱.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6,(6):110-112.

[3]陶春莉,曾华辉,杨雅琼.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甘肃科技纵横,2011,40(5):155-157.

[4]白贝迩.浅谈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24(2):64-66.

[5]康若祎,夏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3,(12):93-96.

[6]于忠海,赵玮芳.研究生课程“研究性”弱化归因及其改进理念和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4):34-38.

[7]薛静,李玉龙.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3):38-40.

[8]万梦华,雷金波,杨金尤.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江西教育,2017,(6).

[9]高雪梅,刘富江.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192.

[10]尹杨.浅谈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才智,2015,(2).

[11]高英.把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四个主要环节[J].现代教育管理,2006,(4):74-75.

[12]肖康元,郭敏.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徑研究[J].当代经济,2013,(5).

[13]陈花玲,仇国芳,王俐,等.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 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6):26-29.

[14]李圣,李勇,王海燕.建设创新实践平台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12):50-53.

[15]李政道.科学成就出于青年[N].中国青年报,2001-10-08(5).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培养策略研究生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