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康复护理对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影响

2019-04-1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间质性康复疾病

丁 琳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二部肺病科,吉林 长春 130000)

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慢性病,以弥漫性肺实质、间质纤维化和肺泡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可引起活动性呼吸困难、咳嗽、出汗、疲劳感等多种症状,重者双肺纤维化,引起呼吸衰竭和肺心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1]。近年,中医干预间质性肺疾病引起临床重视并得到使用和推广,我院在常规基础上予以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医特色肺康复护理取得理想效果,文章现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89例,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2组。试验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 36~78岁,平均59.3岁;病程 2~23年,平均(12.4±5.6) 年。对照组44例,男21例,女23例;年龄 38~77岁,平均58.8岁;病程 3~21年,平均(12.6±5.3) 年。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经病史、既往史、临床症状、体征、肺部影像学、呼吸功能等临床综合检查确诊间质性肺疾病,符合《间质性肺病临床路径》(2016) 相关诊断标准[2];(2) 疾病稳定期,无急性加重症状;(3) 依从性良好,配合护理及研究;(4)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 高龄老人 (≥80岁);(2) 严重内科疾病及功能障碍,身体状况差;(3)合并其他肺部慢性病;(4)呼吸衰竭;(5)沟通障碍;(6) 临床资料不全。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健康宣教,讲解疾病病因、表现、防治办法、日常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便于自我防护;予以体位指导,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舒适度;予以生活指导,嘱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易消化饮食,以清淡为主,忌烟酒及辛辣刺激,多喝开水,日常保持室内卫生干燥,合理休息,适度活动,注意保暖,远离刺激源,积极预防感冒、咳嗽、哮喘、呼吸道炎症等;予以用药护理,遵医嘱予以患者用药指导,并加强疗效与不良反应观察。

试验组:常规护理+中医特色肺康复护理,本组患者常规护理同对照组一致,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的肺康复护理。(1)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每日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横膈式呼吸和呼吸体操,帮助患者养成平稳而缓慢的呼吸习惯,指导患者体位引流排痰技巧,以缓解呼吸困难,保持气道通畅;(2)情志护理:多与患者沟通,动态掌握患者情绪变化,及时通过说理开导、顺情解郁、移情易性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维持患者良好心态;(3)中医饮食指导:在常规饮食注意事宜基础上,指导虚热者多食梨、枇杷、蜂蜜、木耳等清凉滋润之品,药饮与水偏凉服;虚寒者多食核桃肉阳补,饮食汤羹适量加入胡椒粉、生姜等温热助阳,药饮与水热服;上热下寒者多食大枣、黄芪等益气平补之品,药饮与水温服;肾虚血瘀者多食核桃、黑芝麻、桑葚等补益肾气之品,药饮与水温服;(4)症状施护:咳嗽咳痰者予以耳穴贴压穴肺、气管、神门、皮质下;喘息气短者耳穴贴压交感、心、胸、肺、皮质下,穴位按摩列缺、内关、气海、关元、足三里;自汗盗汗者耳穴贴压交感、肺、内分泌、肾上腺;(5)康复指导:指导患者穴位自我按摩,取穴印堂、迎香、内关、足三里、涌泉等,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指导患者耐寒训练,如凉水洗脸等,积极预防急性加重,轻症患者鼓励下床活动,如散步或打太极拳,以适度和耐受为原则,较严重者指导床上主动活动及肢体被动运动。

1.5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对比观察2组护理前后肺功能变化,评价护理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肺功能观察指标: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生活质量评价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和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前者包括症状、活动、心理影响三个维度,共计54条目,评分范围0~100分,得分越高,呼吸状况对生活的影响越严重[3],后者包括生理机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等测试领域,评分范围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理想。

1.6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х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功能 2组护理前肺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护理后 FEV1/FVC、FEV1预计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 (±s,%)

表1 2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 (±s,%)

组别 例数试验组 45 47.6±8.3 60.2±7.6 50.3±9.4 67.1±8.8 FEV1/FVC护理前 护理后FEV1预计值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4 48.1±7.9 51.4±8.1 51.1±9.0 54.6±9.5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生活质量 2组护理前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护理后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价 (±s,分)

表2 2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价 (±s,分)

组别 例数试验组 45 45.7±6.3 21.2±5.4 53.8±10.2 71.5±9.3 SGRQ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SF-36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4 45.9±6.0 40.7±6.2 54.3±9.7 59.2±9.8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间质性肺疾病以劳力性气促为典型临床表现,症状常呈渐进性加重,并伴浅快呼吸、咳嗽、乏力等症,导致患者行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因此,稳定期临床护理以改善通气、提高耐力、增强肺功能为关键和重点。

本次调研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增加患者通气量,改善通气血流比例,降低呼吸频率,从而缓解呼吸困难及气促症状,并增加患者咳嗽和咳痰的能力,有助于保持气道通畅,避免无效咳嗽,减少体力消耗。另外,间质性肺疾病属中医“肺痿”范畴,患者多有肺脏内伤久咳病史,外感诱发咳喘加重,迁延难遇,属本虚标实,因此,护理应当标本兼顾,以优化干预效果[4]。对此,在呼吸功能锻炼基础上,研究引入中医特色护理,通过情志护理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高依从性,是保证护理顺利有效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分型进行辨证施理,有的放矢的根据患者证型通过中医食疗滋阴清肺、润补肺肾、温肺益气、纳气活血,以从内在调理脏腑机能,增强肺功能,配合耳穴贴压、穴位按摩等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喘息、气促、咳嗽等临床症状,改善呼吸功能[5]。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经中医特色肺康复护理,患者肺功能得到指标得到明显改善,SGRQ评分下降,提示呼吸症状对生活的干扰降低,SF-36评分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与文献报道中医护理其他肺部慢性病的临床效果相当[6],肯定了中医肺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期予以患者中医特色的肺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通气,缓解呼吸困难,对提高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间质性康复疾病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