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脑梗塞早期中医护理和现代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

2019-04-11明莹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情志脑梗塞疗效

明莹莹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神经科,辽宁 沈阳 110004)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脑梗塞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好发于老年人,以肢体乏力、眩晕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临床上在治疗老年脑梗塞时,护理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与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因此,本文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运用早期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5年 2月—2016年 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脑梗塞患者 92例,随机数字法分为 2组,各 46例。观察组女 21例,男 25例;年龄 60~80岁,平均 70.4岁;其中合并糖尿病 8例,合并高血压 15例。对照组女 19例,男 27例;年龄 60~80岁,平均70.6±5.7岁;其中合并糖尿病 7例,合并高血压 17例。2组的基本资料如合并症、年龄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护理:(1)体位练习。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在床上正确变换体位,从卧位过渡至坐位,并且合理摆放患肢,使其处于功能位,能够预防身体僵直;(2)功能锻炼。协助患者进行主动和被动训练,适度伸展上肢和屈曲下肢,并且进行四肢关节运动,促进肢体功能恢复;(3)生活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生活行为,比如自主进食、洗漱、穿衣以及大小便等,改善生活自理能力;(4)行走锻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协助患者适当下床活动,从站立开始,在家属或者护理人员的搀扶下,挪动脚步,并且进行适当的爬楼梯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

1.2.2 观察组 观察组运用早期中医护理:(1)中药调理。基本药方为:赤芍10 g,川芎10 g,麦冬15 g,白芍15 g,天麻 12 g,钩藤 12 g,牛膝 12 g,甘草 6 g,运用冷水对上述药材进行煎煮,取汁300 mL,150 mL/次,2次/d,1剂/d,并且随症加减;(2)中医推拿。主要选择患者的足、手三阳经腧穴,运用捻、弹拨、揉以及按等手法对患者进行推拿,控制好时间,一般为15~20 min,1次/d;(3)针灸疗法。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选择迎香穴、牵正穴、环跳穴、三阴穴、足三里穴、合谷穴、曲池穴以及外关穴,垂直进针,运用平补平泻的手法,掌握好留针时间,一般为 30 min,并且辅以艾灸,增强疗效;(4)情志护理。对患者的情志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多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不良情绪,给予耐心细致地疏导,通过娱乐、音乐、鼓励、暗示以及谈心等手段,改善不良情绪,使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使康复进程加快。

1.3 观察指标 运用 STREAM量表评价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并且运用ADL量表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患者的恢复情况与得分呈正比关系。同时,运用自制量表对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评价,总分为 100分,其中不满意为<60分,基本满意为60~80分,满意为 >80分。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价疗效。(1)显效:患者语言、感觉、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较好,意识清醒,生活可以自理,并且仅留下轻度神经损害体征;(2)有效: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改善明显,且意识清醒;(3)无效: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意识无变化,且生活无法自理。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6.5软件分析数据,计量和计数资料比较分别运用 t检验和 х2检验,以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对比 [例(%)]

2.2 2组各项评分对比 2组干预前 STREAM和 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 ADL和 STREAMM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表2 2组STREAM和SDL评分比较 (±,分)

表2 2组STREAM和SDL评分比较 (±,分)

组别 例数对照组 46 43.4±1.6 57.1±2.5 20.2±1.4 32.6±1.7观察组 46 42.9±1.7 70.5±1.1 21.3±1.2 45.7±1.2 t值 0.972 8.208 1.682 10.963 P 值 >0.05 <0.05 >0.05 <0.05 STREAM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ADL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2.3 2组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满意度对比 [例(%)]

3 讨论

中医学上将脑梗塞划分为“中风”“中经络”范畴,认为其发病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调、气血两虚、瘀血痹阻等有关,治疗通常坚持活血通络、化痰祛瘀的基本原则[3]。《素问·举痛论》中明确描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惊则气乱”,提示人体气机活动受到不同情志变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区别,其症状也有所不同,即“情志致病”[4]。大部分脑梗塞患者发病后,表现为心烦易急、肝气郁结、心火旺盛,再加上生活无法自理、语言障碍,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如失望、悲观等,不仅影响康复,还会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所以情志调理尤为重要[5]。在早期中医护理中,通过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疏导和安慰,能够使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病情,减轻内心的恐慌和焦虑,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6]。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中医推拿、针灸以及中药调理等治疗,可以充分发挥疏经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效,增加营养供应,促进组织再生,从而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废用性萎缩[7]。

综上所述,在老年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早期中医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有助于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情志脑梗塞疗效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在脑梗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