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胆泻肝汤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19-04-11董昳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龙胆洛韦汤加减

于 涓 董昳莅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中医科,辽宁 大连 116000)

带状疱疹(HZ)属皮肤科的常见病,约 70%的糖尿病病人、60岁以上老年病人可能同时罹患后遗神经痛,明显影响到病人的工作质量、生活质量[1-2]。中医理论认为肝郁而气滞、郁而化肝火为主要病因,清肝胆、利湿热、和气血为主要治则。《兰室秘藏》中龙胆泻肝汤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循经上炎下注或肝胆实火证。本文以带状疱疹病人 84例为研究目标,对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HZ患者84例;病例选择的时间范围:2016年 9月—2017年 9月,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许可: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病例,知情同意书已全部签署。对照组男女比例20∶22;年龄 21~70岁,平均 46.57岁;病程 2~10 d,平均 (3.46±2.43) d。研究组男女比例 21∶21,年龄21~70岁,平均 45.47岁;病程 2~11 d,平均 (5.81±2.89) d。组间病程、年龄等资料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分型依据:ZY/T001.8-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西医诊断依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

1.3 纳入标准 符合HZ诊断标准且无感染;治疗前1个月未服用抗病毒药。

1.4 排除标准 孕产妇及药物过敏者;严重肾、肝功能不全者;曾接受恶性肿瘤放化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伐昔洛韦 0.3 g日 2次口服。研究组病例除口服伐昔洛伟外,予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 12 g,炙甘草 6 g,柴胡 12 g,黄芩 6 g,生地黄12 g,炒栀子6 g,酒炒当归6 g,泽泻12 g,盐炒车前子6 g,关木通 6 g,川芎 9 g。发于头面者:加牛蒡子6 g,菊花6 g,升麻9 g;发于胸胁者:加川楝子 6 g,延胡索 6 g,瓜蒌 10 g;疼痛剧烈加红花 6 g,没药 9 g,乳香 6 g,香附 9 g。水煎 140 mL,日 1剂,分早晚 2次温服,连续4周。

1.6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研究组、对照组痂皮脱落时间、结痂时间、水泡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同时观察研究组、对照组胃部不适、发热、头痛等不良反应。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数据分析,采用例数 [n(%)]、 х2检验、(±s)表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组间率对比、正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如表1,研究组疼痛缓解用时、消疱用时、结痂用时、脱痂用时全部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s,d)

表1 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s,d)

注:与对照组比较,a P<0.05

组别 例数 疼痛缓解 止疱对照组 42 5.25±4.02 6.83±2.24结痂 脱痂8.27±2.54 11.42±3.93研究组 42 4.30±1.89a 3.74±2.16a 6.47±1.89a 9.36±2.63a t值 2.367 6 5.504 5 5.071 6 3.332 6 aP值 <0.05 <0.05 <0.05 <0.05

2.2 2组不良反应比较 如表2,胃部不适、发热、头痛等发生率组间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2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论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婴幼儿期对宿主形成第一次攻击,潜伏于脑神经元或脊神经后根,诱发免疫、炎性反应。机体免疫力不足时,抗病毒功能弱,潜伏病毒生长繁殖,神经节受侵犯发生炎症甚至坏死,出现神经痛症状。带状疱疹病毒有亲神经与亲皮肤性,神经疼痛为HZ的典型症状[3-5]。HZ的发病率近年来不断增多,糖尿病病人或老年人后遗神经痛发生比例相对较高[6-7]。本论文结果证实,研究组疼痛缓解用时为(4.30±1.89)d、消疱用时为 (3.74±2.16) d、结痂用时为 (6.47±1.89) d、脱痂用时(9.36±2.63)d,均小于对照组,表明本次提出的治疗HZ方法能将病人的症状消失时间有效压缩;而且对照组与研究组副作用发生机率无明显差异,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伐昔洛韦对HZ进行治疗不会有过多的副作用出现,这一结论比较吻合杨伯艳等学者的科研成果[8]。既有文献资料梳理分析结果同样证实:在 HZ治疗与后遗神经痛防治过程中,中医药的优势极为明显,而龙胆泻肝汤的优势则更加独特。带状疱疹属于中医“蛇丹”“蛇串疮”“缠腰火丹”等范畴,多由情志不遂,肝郁化火引发,肌表被火邪蒸熏,内有湿热蕴结,溢于肌肤体表,湿热邪毒相交,营卫不和而致病。龙胆泻肝汤中采用龙胆草将肝胆实火卸除;用栀子、黄芩凉血清热,将心肺火毒卸除;用车前子、泽泻、木通利小便而除湿热;川芎、生地黄、当归补血养血,益阴活血。清中有补,利中有培,泻中有补,甘草和中,以调和诸药,且有引经功能,再据不同症状予以加减配伍进一步加强疏肝解郁止痛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抗病毒、抑制免疫、抗炎、抑制细菌生长、保肝等是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苦参)的基本功效;抗病毒、抗炎、抑菌是蒽醌衍生物(大黄)的主要功能,游离苷元为其有效的抑菌成分,带状疱疹病毒可以被芦荟大黄素灭活;抗病毒、抗炎、抗氧化及免疫调节等为汉黄芩素、黄芩素、黄芩苷(黄芩)的主要功能[9];黄柏亦可抗病毒、抗炎、抗菌及免疫抑制。作为核苷类似药物之一的伐昔洛韦水溶性较高,口服给药可更快的被病体吸收,显著提升生物利用度,选择性的抑制病毒DNA复制,阻止病毒合成,抗病毒功能比较突出。本文提出的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伐昔洛韦治疗策略协同效果比较理想,副作用不明显,且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可以将病毒复制阻断,增强病人免疫力及抗病毒能力[10-11]。

总而言之,选择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伐昔洛韦作为HZ的临床治疗用方案,能将病人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安全性较高,副作用不明显,研究与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

猜你喜欢

龙胆洛韦汤加减
龙胆泻肝汤辅助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龙胆泻肝汤和涤痰汤加减治疗癫痫发作期痰火扰神证的疗效观察
龙胆泻肝汤合三仁汤加减对春季复发性前葡萄膜炎疗效的影响
尖叶假龙胆化学成分的研究
龙胆泻肝丸联合泛昔洛韦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泛昔洛韦联合微米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健康人体内伐昔洛韦缓释片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