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肿止痛方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肿痛30例临床观察

2019-04-1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肛缘肛周肛门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肛肠科,福建 福州 350007

痔是常见的肛肠科疾病,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痔病虽发生于肛门局部,但与整体关系密切,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针对有症状的混合痔,目前临床治疗上仍以手术为主,但由于肛门直肠特殊的组织解剖结构和复杂的生理功能,术后患者容易出现肛门局部的水肿、疼痛等症状,导致创面愈合延迟[1]。笔者将自拟消肿止痛方用于混合痔术后肛门肿痛的治疗中,收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二医院肛肠科住院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0岁~57岁,平均年龄(39.53±8.79)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4.60±3.01)年。治疗组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38.53±8.77)岁;病程1年~11年,平均病程(3.97±3.0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2006年修订的《痔临床诊疗指南》中混合痔的诊断标准[2],有典型症状体征;年龄在18~60岁之间;痔核数在3个以内的混合痔;无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等疾病,能耐受手术;既往无肛门疾病手术史;知情同意,具有完整可信的病史资料,可完成随访者。

1.3 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肛门直肠疾病,如肛裂、肛瘘、肛门湿疹等;有慢性腹泻及便秘病史;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有其他系统疾病,病情不稳定,不能耐受手术者;HIV、梅毒、尖锐湿疣等传染性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依从性差,不能完成随访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患者在局麻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常规静滴抗生素5 d预防感染,手术当天加用止血药物,术后禁便24 h,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上午中药熏洗后用马应龙痔疮膏1支(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42021920,4 g×6支/盒)换药。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上午用高锰酸钾与热水配置成1∶5000的高锰酸钾液800 mL,待水降温至37℃~42℃后用于肛缘手术创面的熏洗坐浴,每次15 min,10日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4.2 治疗组 患者手术方式及术后用药、换药与对照组相同;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上午用自拟消肿止痛方熏洗坐浴,处方:金银花30 g,野菊花30 g,蒲公英30 g,当归10 g,苍术10 g,鱼腥草15 g,败酱草15 g,桃仁10 g,紫花地丁30 g,牡丹皮10 g,川芎6 g。上述中药颗粒剂用800 mL热水化开,待水温降至37~42℃后用于肛缘手术创面的熏洗坐浴,熏洗坐浴方式,时间及疗程与对照组相同。

1.5 疗效观察 观察总体疗效、肛门疼痛、创面水肿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

1.5.1 临床疗效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拟定。①显效:肛缘水肿完全消失、肿痛消失,无感染迹象;②有效:肛缘水肿显著减退,肿痛减轻,无感染迹象;③无效:肛缘水肿无明显减退或加重,胀痛加重或半血栓形成,有感染迹象。

1.5.2 肛门疼痛评分 疼痛评分采用VAS评分法,结合临床并参照全国第七次肛肠学术会议制订的疼痛诊断标准。观察患者术后第2天、第7天、第14天疼痛情况。①无痛:0分,创面完全不痛;②轻度疼痛:1~3分,创面基本不痛或偶有疼痛,排便或换药时稍感不适,无需处理;③中度疼痛:4~6分,创面时感疼痛,排便或换药时疼痛更加明显,需口服一般镇痛药处理;④重度疼痛:7~10分,创面疼痛程度较重,患者表情痛苦,需予吗啡、杜冷丁等止痛[4]。

1.5.3 创面水肿情况 观察患者术后第2天、第7天、第14天创面水肿情况。①0分:创面无水肿;②2分:创面水肿占肛周≤1/4圈;③4分:创面水肿占肛周>1/4圈,而≤1/2圈;④6分:创面水肿占肛周>1/2圈[5]。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术后肛门疼痛评分比较 分别对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第2、7、14天肛门疼痛情况进行评分,两组术后第2天(χ2=9.326,P=0.025);术后第7天(χ2=6.750,P=0.034);术后第14天(χ2=6.933,P=0.031),术后第2、7、14天,两组肛门疼痛情况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例肛门疼痛评分比较

2.3 两组术后肛门水肿情况 分别对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第2、7、14天肛门水肿情况进行评分,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Z=-0.587,P=0.557);术后第7天(Z=-2.353,P=0.019);术后第14天(Z=-2.594,P=0.009)。术后第2天,两组创面水肿情况统计学性差异(P<0.05);术后第7天、第14天,两组水肿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2.4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14~25 d,平均愈合时间(18.67±3.37)d;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17~31 d,平均愈合时间(21.40±3.79)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病例术后肛门水肿情况比较

表4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肛缘创面肿痛是混合痔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术后创面的愈合。中医理论认为常人气血流畅,行于脉中,荣养皮毛。术后金刃损伤经脉,局部气血运行受阻,淤积于肛门形成水肿;“气为血帅”,气机失畅,导致气血淤结局部,“不通则痛”;气血运行不畅,肛周局部失养,“不荣则痛”。混合痔术后肛门创面肿痛均因肛周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所致,加之福州地处沿海,气候湿热,感邪易化湿化热,故治疗上重在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兼以清热利湿,以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创面愈合。

中药熏洗是中医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亦是中医肛肠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将热力和药力相结合局部作用于肛门局部,通过热力刺激使病灶局部皮肤血管扩张,加速局部新陈代谢,改善组织微循环,缓解平滑肌痉挛,促进创面愈合[6]。消肿止痛方为我院经验方,临床实践证明该方疗效显著。方中当归性甘、辛、温,功能补血活血,祛瘀生新。当归中的挥发油可扩张血管,缓解血管痉挛。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可活血行气,散瘀止痛。二者共为君药。紫花地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热利湿的作用。蒲公英功能清热解毒利湿,除肛周创面湿热之邪。二者为臣,以清湿热之邪。桃仁可活血祛瘀,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炎症导致的血管通透性亢进。牡丹皮功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苍术辛苦而温,其性燥烈,芳华枯燥以除湿阻,其所含的β-桉叶醇和苍术醇可镇痛,所含的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有抑制作用,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7]。三者共为臣药,增强当归、川芎活血行气,消肿止痛之效。金银花功能清热解毒,金银花中的酚酸类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8]。野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实验表明,野菊花中的挥发油对体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白喉杆菌及结核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9]。鱼腥草功能清热解毒,消痈排脓。败酱草具有清热解毒,祛瘀解毒的功效。四者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行气,清热利湿,消肿止痛之效。研究结果显示,混合痔术后患者用自拟消肿止痛方进行熏洗坐浴,其疼痛评分及创面水肿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评分及肛缘创面水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自拟消肿止痛方可以缓解患者创面疼痛,减轻患者术后肛缘水肿情况。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即自拟消肿止痛方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其疗效优于对照组。

综上,自拟消肿止痛方可以缓解混合痔术后患者创面的疼痛,减轻患者创面水肿,促进患者创面愈合。

猜你喜欢

肛缘肛周肛门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热敏灸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疼痛的临床观察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连芍解毒汤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临床观察
中药熏洗结合提肛运动对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指数及肛缘水肿情况的影响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肛门瘙痒不能挠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痔疮术后高锰酸钾及盐水坐浴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