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田临水宫殿建筑装饰艺术调查研究

2019-04-10余思凡

艺苑 2019年1期
关键词:建筑装饰发展

余思凡

【摘要】 古田临水宫是陈靖姑信仰的祖地,其建筑极具特色,整个建筑群包含了数个时期的建筑,不同时期建筑装饰风格的保留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临水宫的多次改建都是在陈靖姑信仰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建筑的发展可以看到其信仰发展的轨迹,由此可见古田临水宫建筑中的装饰纹样与陈靖姑信仰息息相关。本文从临水夫人陈靖姑1000多年的信仰习俗发展,尤其是明代到如今的发展作为切入点来看古田临水宫建筑装饰的变化及发展。

【关键词】 陈靖姑信仰;古田临水宫;建筑装饰;发展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一、陈靖姑信仰及研究概况

作为我国民俗文化,尤其是闽浙赣粤湘臺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水夫人陈靖姑信仰以“医病、除妖、扶危、解厄、救产、保胎、送子、决疑”为核心内容。通过对当地信众的访问可知,陈靖姑的信仰在当地香火旺盛,有小孩的家庭在小孩6岁、16岁时要开坛祭祀陈夫人,祈求孩子健康成长,很多新婚夫妇会去三十六婆殿求子,孕妇会祈求陈夫人保佑平安产子。正月十五为圣母诞辰,七月二十八是圣母得道纪念日,这是临水宫两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届时会有法会举行,大量的信众会到临水宫朝拜。

随着临水宫在海内外的知名度提高,很多学者陆续将临水夫人陈靖姑作为专门的课题研究。庄孔韶的《福建陈靖姑传奇及其信仰的田野研究》,通过田野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这种信仰并解构分析了它在民间的建构及传承。围绕临水夫人陈靖姑信仰的缘由、历史、性质、影响和道教的关系等方向展开讨论的论文有徐晓望的《“临水夫人”考》、叶明生的《陈靖姑信仰略论》、林国平的《从临水夫人信仰看福建民间信仰的特色》等。第一个将陈靖姑信仰的研究作为硕士论文选题的是福建师范大学宗教学专业黄建兴,他的硕士论文《陈靖姑信仰与古田临水祖殿“请香接火”仪式》通过田野调查剖析了临水信仰的重要仪式——“请香接火”。从相关的论文分析可见,目前对于临水夫人陈靖姑研究的学科范围很丰富,有宗教、历史、民俗、纪实田野、戏剧艺术、宗教旅游、闽台关系等方面,但是对于庙宇建筑美术方面的研究甚少,特别是陈靖姑信仰的祖庙——古田临水宫的建筑装饰研究特别少。福建师范大学陈晶的硕士论文《古田县临水宫建筑及环境空间特征研究》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古田临水宫的建筑格局和空间环境,但是没有具体地说明它的装饰及与信俗的关系。学术界对古田临水宫建筑装饰与陈靖姑信仰发展关系的研究还存在空白。古田临水宫现存的三个时期的建筑及装饰各有特色,极具研究价值,所以从陈靖姑信仰的角度来探究其建筑装饰的变化是很有必要的。

二、陈靖姑信仰习俗的发展

根据记载,陈靖姑信仰始于唐五代,古代的记载主要是在地方志里,目前最早可考的多是明后的文献:“古田县顺懿庙在县口临水。神陈姓,父名昌,母葛氏。生于大唐大历二年,嫁刘杞,年二十四而卒。”[1]“临水神,姓陈,家世巫觋。祖玉,父昌,母葛氏。生于大唐大历二年,神异通幻。加刘杞孕数月。会大旱脱胎往祈雨,果如注,因密泄,遂以产终。决云:‘吾死后不救世人难产,不神也。卒年二十有四。”[2]在万历年间的这本《古田县志》中还收录了《临水顺懿庙记》:“古田东,去邑三十里,其地临川,庙曰顺懿,其神陈氏。肈基于唐,敕赐额于宋封顺懿夫人,英灵著于闽,施及于朔南。事始末具宋知县洪天锡所树碑。”其中提到宋知县洪天锡所撰的碑文,可见陈靖姑在宋代已经得到官府的敕封。由记载可知历史上确有陈靖姑其人,她为唐中叶福州人,享年24岁,其信仰在古代发展高峰为宋。明朝初年由于政策原因,临水信仰一度被破坏,之后在明后期又得到复兴,临水宫也得以重建。清代记载关于陈靖姑的传说非常多,不限于官方写的地方志,还有大量的戏剧和小说出现。信众的增长使官府大量地对地方神进行加封授权,所以在清朝,临水夫人陈靖姑的封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长,从宋封“顺懿夫人”到清封“天仙圣母青灵碧霞元君”。根据《临水宫志》记载,陈靖姑信仰文化最早是在明中叶传入台南高雄等地。后来康熙年间古田有一大批人员跟随水师提督施琅、总督姚启圣前往台湾,在屏南还属于古田管辖时期,屏南的甘国宝两度出任台湾挂印总兵,镇台三年,也带去了许多古田籍人员到台湾任职。[3]古田人把家乡陈靖姑信俗也带到了台湾,扩大了陈靖姑信仰的范围。因此,现在每年也会有大量的台湾信众前来朝拜。在古籍的记载中陈靖姑的形象也一直在变化,从一开始单纯的女巫形象渐渐发展到了清朝传闻为道教的“孝女”形象,被包含到道教的神仙系统里,加上其为观音指血所化的佛教说法,渐渐变成三教合一的一个形象。且历代对陈靖姑的加封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关于临水夫人陈靖姑的事迹传说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民国时期,虽然官方文献没有大变动,但是民间传说虚构了大量陈靖姑的事迹,大大丰富了陈靖姑信仰的内涵。

三、临水宫建筑现状

古田临水宫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大桥镇,由于历代的重修和扩建,临水宫建筑群既是一个整体,又是各个时代建筑的组合。现存临水宫建筑主要有三个时期,明朝的仪门和石鼓、清光绪年间的宫庙,和2010年竣工的新大殿及园区建筑。其中宫内建筑多是清朝保留至今且保存完好,宫外建筑则是近年来陆续修建而成的。按照早年的敬香路线,路过牌楼后就算进入到了临水宫内,拾级而上,可以看到明代的一对石鼓和仪门。从仪门进入,就到了清光绪年间重建的正殿,厅堂正前方是一个古戏台,左右两侧为钟鼓楼,中间为主殿,供奉着相传以陈靖姑真身所塑造的神像;左殿是供奉两位师兄的太保殿,右殿塑有三十六婆官像,为陈夫人三十六宫女;再往后走,便到了供奉陈夫人父母的文昌阁和葛夫人殿,往前便到了梳妆楼和三清宫。沿梯向下,就能到新大殿和园区。整个建筑群依山而建,结构错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神庙。

作为一组群式宫庙建筑,临水宫的建筑拥有极其繁复的建筑装饰,精雕细琢的飞檐,样式精美的藻井,各式表现得道故事的高浮雕、壁画,大部分都保留完好,这些都归功于信众的保护。特别是太保殿两侧的壁画,为屏南棠溪周承述所绘,是珍贵的图像资料。在“文革”期间有信众用泥土覆盖才得以保存,由于年代久远,壁画有掉色和剥落现象,近年经过修复尝试后发现以目前技术无法还原,所以大部分壁画并未做修复。余炳炎《古田临水夫人信仰宫庙壁画初探》详细介绍了这两幅壁画。由于临水宫内混杂了多个朝代的建筑,它们的建筑装饰也不尽相同,形成这种现象与临水信仰悠长的历史有莫大的联系。

四、宫内建筑装饰与其信仰发展的关系

在临水宫内的每一个建筑上都有许多精美的建筑装饰,这些装饰也是当时年代陈夫人信仰的体现。由于时代的变迁,临水宫的建筑经历了多次重建扩建和修缮,其装饰也在不断变化。把临水陈夫人的信仰发展时期与建筑的重建扩建时期对应,可以观察陈靖姑信仰发展的表现和古田临水宫建筑装饰变化的关系。恰好临水宫内现存有三个时期的建筑可以用来查看探究各时期的装饰变化,由此来找到建筑装饰在信俗上的根源。

临水信仰是唐宋造神运动的产物。由于在明朝初期官府禁止各种宗教结社,临水信仰一度被禁止,宫庙被损毁,所以现在看不到明以前的遗迹,只能从文献记载里看到对临水陈靖姑宫庙的描述。现存在临水宫建筑里年代最早的就是明后期的仪门和石鼓。明朝后期,官府法令更改,民间祭祀活動开始复兴,所以临水宫有再次兴盛起来。在清朝,临水夫人陈靖姑渐渐变成三教合一的形象,为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信仰体系建立的宫庙,其装饰自然也越来越复杂。目前古田临水宫的主要古建筑群就是在清朝所建。它们有灵动的飞檐、巧妙的藻井、繁复的雕花、精彩的壁画。民国时期,由于战乱加上古田地处山区,经济不发达,临水信仰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民间传说和戏剧,建筑方面没有什么太大的发展。到了现代,基于闽台关系的需求,陈靖姑信仰作为闽台民间交流的纽带受到各方重视,每年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众不计其数。为应对客流量的增长,临水宫进行了扩建,建造了新园区。

(一)明朝

1.仪门和石鼓

临水宫的仪门造型像一个牌坊,左右对称,正中间门上写着“敕赐临水宫”由左右两条龙扶起,门的左右侧为两个“窗”,右侧为高浮雕的虎,左侧是高浮雕的龙。仪门没有梁拱结构,但是却有着屋顶的“正脊”,分作三层,上二层边角上翘,宛如飞檐。在脊的下方有一组高浮雕描绘着临水宫香火旺盛的场景。在其下有两片叶子装饰,上书“崇祀典”“广恩波”(图1)。在门的两侧就是那对石鼓,石鼓造型朴素,上面没有繁杂的雕花和装饰,只在底下有些许祥云图案(图2)。

由于此时期的临水建筑虽然经过修复,却已经看不出原本的配色,但其主体装饰并未改变,由上面的高浮雕装饰可以看出,在建造这个仪门时临水宫的香火已经非常旺盛了。由于此时的陈靖姑信仰还不属于正统的道教体系,仍然是属于作为巫的民间信仰,比较独立,所以在仪门上也并没有出现八卦、葫芦等道教的标志性装饰,而是使用一些比如龙、虎、祥云这样具有吉祥和力量象征意义的形象,应对了由其上的“敕赐临水宫”可见陈靖姑信仰在此时确实已经得到了官方认定。

(二)清朝

1.飞檐

从临水宫的外围看,一眼就可以看到红色的宫墙和重重叠叠的飞檐(图3)。在中国传统建筑里飞檐是一个很常见的符号,它是传统建筑檐部形式,指的是屋檐角向上翘起,通过这种特殊处理,在功能上可以扩大建筑内部的采光面面积、而且有利于雨水的排除,在外形上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一种动势,层层叠叠的飞檐凑成一幅灵动的画面。与常见的传统建筑的飞檐不同,临水宫的飞檐卷曲的角度非常大,两两相对成为一个环抱的半圆,每个飞檐上都有一只神兽,多是龙,也有麒麟和凤。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大多都已经剥落了色彩只剩柸体,有些还断了。但是在仅仅剩下的这些模糊的形象里,可以感受到它们的灵动和优美。钟楼顶上的飞檐龙鳞还未完全剥落,一片一片白色的陶瓷圆片紧密地贴合在柸体上(图4),鬃毛造型毫不刻板,在颈部有一对鳍,嘴巴张开,神情憨厚。整条龙都体现出工匠的巧妙心思。除了这种造型“正经”的龙,还有一些飞檐上的龙造型可爱引人发笑。宫墙上外檐的这条龙造型像一只拉长了数倍的河豚。脊背上一排尖尖的刺均匀排列,两对鳍分布在身子的头尾,上翘的鱼尾巴,长又尖的睫毛,嘴里还含着屋檐,憨态可掬(图5)。

2.藻井

临水宫建筑的很大一个特色是藻井,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里室内顶部的特别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4]临水宫内有大大小小的藻井很多个,其结构的大致相同,都为八角形同心环状结构,中间是一朵大莲花,类似大莲花藻井。以太保殿的藻井为例(图6),向上延伸共七层,前五层为正八边形最后两层为正圆,整个结构全是榫卯工艺,没有用到一根钉子。第一层是垂直于地面的,从下往上看像一圈窄花边,看不清具体的花纹,第二层倾斜向下,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二十四个图案,这些浮雕图案都是莲花座式的,但是每个都不一样。第三层一共有十六个三角形格里面刻着浪花,在八边形的八个角分别有八个花瓶。这一层二十四个图案契合了藻井防火的寓意。第四层也是一个垂直于地面的面,向内凹陷,从地面无法看见其花纹。第五层有八个浅浮雕图像,其内容为分别为宝剑、葫芦、宝扇、鱼鼓、玉版、花篮、荷花、长萧这八样道家经典宝器。第六层是圆形,均匀分布着十六个三角形格,里面有十六个如意,象征吉祥如意。最后一层为整个藻井的正中央,一朵莲花绽放其中,繁复精美。同样在主殿的顶上也是有藻井(图7),但是主殿的藻井花纹不如太保殿的多,主殿藻井共有八层,其中一二层和六七层花纹是一样的,只是一二层为八边形,六七层为圆形。其三四五层与太保殿藻井的第四层相同,都是垂直地面的。相比太保殿藻井的莲花,主殿最后一层的莲花更加精美,就连莲蓬上的莲子都栩栩如生。前几层重复的纹样更好地衬托了这莲花的精美。

3.古戏台

古戏台可谓是临水宫内最有名的建筑了(图8),据传临水宫古戏台是至今中国保护最好的四大古戏台之一(其他三个分别位于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北京颐和园),这种制式的戏台为皇家所用,不是敕封之地是不能建造的。古戏台正对着主殿,根据临水宫管理人员的介绍,早年间这个戏台多是正月信众来做“谢戏”使用。戏台是一个亭子的造型高于地面,有个约半米高的基,整个建筑上布满了精美的雕花。 在戏台的下围有十三幅木雕画(图9),其中六幅花鸟七幅人物,原件现藏于福建省博物馆,每幅人物都有一个小故事。再往上就到了戏台上,周围有一圈极矮的栏杆,很多戏台没有这个,这个矮矮的小栏杆可以防止戏剧演员从台山跌落,体现了它的人文关怀。近年来出于对文物的保护考虑,戏台已经不用作唱戏了,目前上面是放了巡游台湾的陈夫人金身及仪仗。四根柱子撑起了屋顶,柱子顶端有雀替,是镂空的卷草纹样,异常精美。这种结构常见于清朝年间,也就是梁思成所说的“羁直时期”,斗拱失去原来的结构功能,蜕化为纯粹的装饰品。四角垂着八个走马灯,层层透雕,细节精妙。屋顶上的瓦件是一对相互对望的凤,这是很少见的,这一对凤体量较大,上头没有那个“仙人”,造型也更加生动,形象跟孔雀很相似,与传统的仙人骑凤有所不同,屋脊上正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双层楼阁(图10),相似的装饰结构出现在陕西大雁塔西门门楣的石画上的唐代佛殿,[5]43这种结构在其它清代庙宇几乎没有,验证了临水宫是仿唐代宫殿建造的说法。古戏台同样有一个精巧的藻井与主殿的大致相同。

4.钟鼓楼

钟鼓楼,顾名思义就是安放钟和鼓的地方,有个成语是晨钟暮鼓,在古代钟和鼓是用来报时的。临水宫的钟鼓楼(图11)比较小,分立于正殿的两侧,在古代只有女子能上去。钟鼓楼都有三层,一层安放了哼哈二将,二楼就分别是钟和鼓,三楼在地下是看不到的,要到了后殿才能隐约看到,但是它并没有因为看不到而被粗制滥造,反而是更加精美。

以上的飞檐、造井,古戏台和钟鼓楼均位于清光绪二年(1879)重建的临水宫主体建筑内,通过对工作人员的访问得知这次重建是因为火灾烧毁了原有的宫庙。这一时期的建筑装饰多了很多来自皇家的影响,主殿的圣旨楼以及古戏台屋顶的瑞兽,都是皇家才有的规格。较之前朝不管是信俗内容还是庙宇装饰都更加复杂也更加广博,且由已经被香薰得漆黑的圣旨楼可以看出,百年来临水宫香火不断。相比于明朝的仪门,这些建筑在细节的装饰物,特别是木雕上有了很多道教的物品,多处出现道家的经典法器,道教的故事也出现在了壁画上,还在宫内有了哼哈二将的身影。主殿的样式也是道教庙宇常见的样子,经典的几案与八仙供桌都体现了临水宫道教的血统。同时也有一些佛寺的装饰进入到了临水宫内,比如大莲花藻井,莲花装饰也随处可见。由此可见,在清朝陈靖姑信仰已经被划入道教,由于道佛两家在民间的融合,也有一些佛教的象征物被使用。

(三)近现代建筑

1.梳妆楼

梳妆楼(图12)是建于临水夫人金身巡游台湾之前的一座仿古建筑。相传要请陈夫人去巡游台湾前,夫人托梦说没有梳妆打扮不愿意前往,于是便盖了这梳妆楼给夫人梳洗打扮。梳妆楼整体为木结构,圆形的拱门,边上都是卷花纹,繁复精美。门上数只蝙蝠,寓意福气。里面安放陈夫人像和床榻。

2.请香大殿

出于对文物的保护,现在的所有请香接火仪式都是在新盖的请香大殿(图13)进行的。请香大殿是一座独立在主体建筑群外的建筑,体量较大,通体为红色。为了防火,整个建筑都是用铁皮搭建而成的,注重的是实用功能,没有什么建筑装饰。

不同于明清时期建筑装饰注重象征,近现代的建筑更加注重实用性,更加生活化,具有象征意味的装饰减少了许多。就算是仿古的梳妆楼也没有什么特色装饰,而且选择了比较普遍的吉祥图案装饰。同时铁皮建成的请香大殿也体现出近年来临水宫的香火更加旺盛,香客源源不断地从世界各地涌来,增加了防火负担,才有了这个看起来毫无美感却实用的请香大殿。

五、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下几点结论:

(一)临水宫的建筑装饰的变化和陈靖姑信仰的升级是相吻合的。明代作为巫的存在,崇尚力量和吉祥,建筑装饰以简单古朴为主;清代融合了其它教派的文化,受到官府的重视,被皇家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信仰象征符号,建筑装饰繁复精美,穷尽巧思;到了近现代,由于人们对信仰的看法的变化,建筑装饰开始偏向功能化,象征意义不断减少。

(二)临水宫建筑装饰的变化和发展的根源是其信俗的发展和扩张。自临水陈靖姑信仰诞生一千多年以来,陈靖姑形象的变化过程就是信仰逐渐发展的过程。在融合了儒家、佛家、道家的多种文化特征后,信众不断增加,信众的增加推动了临水宫的扩建,临水宫的扩建也带来更多的信众,形成良性循环。在唐宋的造神运动中陈靖姑信仰诞生了,之后几经兴衰,临水宫经过多次改建,每次改建都带入了当时期的信仰状况。

(三)对临水宫的建筑装饰调查有利于陈靖姑信仰的研究,从现场收集的照片和對信众的访谈,确信古田临水宫的建筑装饰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受到信俗发展的影响很重,由明代到如今陈靖姑信仰的发展作为切入点来看古田临水宫建筑装饰的变化及发展,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其变化的根源是在信俗的扩张,正是由于不同时期不同的建筑风格杂糅在临水宫的建筑群里,每个时期的装饰又各具其当时代特色,这个建筑才能作为陈靖姑信仰发展的见证。所以临水宫的建筑是很重要的历史图像资料,对陈靖姑仰的研究有重要考察价值,应该得到重视和保护。

参考文献:

[1]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之五十八·祠庙[B].明成化、弘治年间.

[2]古田县志·卷十三·中[B].明万历年间.

[3]陈书纪.闽台文化交流中临水宫陈靖姑信仰文化的重构与记忆传承[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6).

[4]邓利剑.西藏阿里古格壁画中“力士”形象研究[D].西藏大学学位论文,2010.

[5]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猜你喜欢

建筑装饰发展
区域发展篇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消防安全管理
建筑装饰施工中节能环保绿色装饰材料的应用
建筑装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金华市建筑装饰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绿色建筑装饰理念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