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爱情观的崛起

2019-04-08于鑫宇

校园英语·上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女诗人象征爱情观

【摘要】舒婷是中国20世纪70,80年代朦胧诗的女性代表。其作品在歌颂浪漫爱情的同时,代表了女性先进爱情观的觉醒。勃朗宁夫人是维多利亚时代最受尊重的女诗人之一,这样一个身坚志残的女性,早在19世纪就敢大声诉说自己的爱情,追求平等单纯的爱情。两位大胆追求爱情的女性,相隔了一个多世纪,却不约而同选择了“树”这一自然意象来象征爱情。本文试图根据《致橡树》与《葡萄牙人抒情十四行诗集》之二十九两首诗中的自然意象来分析两位女诗人的爱情观。

【关键词】女诗人;自然意象;象征;爱情观

【作者简介】于鑫宇,女,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在读研究生。

一、引言

朦胧诗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诗意隐约含蓄、富含寓意,主题多解多义等一些特征。舒婷是朦胧诗派的女性代表,擅长内心情感的表达。通过细腻的观察,选取灵动的意象,用女性特有的敏感,将心中的爱情描绘得动人心弦,敢为女性新爱情观的发言人,挣脱旧时代封建思想的束缚,歌颂平等,纯洁,真挚的爱情。《致橡树》是舒婷爱情诗的代表。一改往日女作家爱情诗的含蓄传统,大胆的使用第一人称“我”,诗中多次出现“爱”这个字,丝毫没有小女子的羞怯,反而像个男子汉般直率表白心意。诗中采用的多个自然意象,如“凌霄花”,“泉水”,“险峰”,“日光”,“春雨”等象征了那个时代的女性在爱情中扮演的牺牲奉献卑微角色,而“木棉”,“橡树”两个意象则代表了舒婷挣脱传统束缚,追求平等自由的先进爱情观。

伊丽莎白·芭蕾特·布朗宁,又称勃朗宁夫人,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受人尊敬的诗人之一。在她15岁时,不幸骑马跌损了脊椎,从此下肢瘫痪达24年。39岁那年,结识了小她6岁的诗人罗伯特·勃朗宁,从此勃朗宁夫人的人生好似又恢复了健康。这份爱情让勃朗宁夫人精力充沛,也让她在爱情诗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葡萄牙人抒情十四行诗集》是勃朗宁夫人写给丈夫的情诗,对这份世人质疑的爱情,从起初的怀疑,不自信,到后来的坦然接受,大胆示爱,这反映了勃朗宁夫人对传统束缚的掙脱,给其他同时代女性追求平等爱情以勇气。《葡萄牙人抒情十四行诗集》之二十九以相思之情表达爱之深。相互深爱的两个人,分开一秒之后就开始想念,足以见得这份爱有多深切。诗人选取“棕榈树”与“藤蔓”两个意象,“藤蔓”紧紧围绕“棕榈树”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渴望爱人永远相依的愿望。这样一种直白的爱情表述,那个时代的女性恐怕只有勃朗宁夫人有这样的魄力了吧。

二、自然意象

两位女诗人在诉说爱情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树”这个意象来象征爱情中的男性角色,证明这两位女诗人心中完美的爱人形象应该是高大,挺拔,坚强,屹立不倒,经得住风雨的。

在《致橡树》中,舒婷选取了“凌霄花”,“鸟儿”,“泉水”,“险峰”,“日光”,“春雨”六个意象来象征传统爱情中的女性。“凌霄花”象征依附爱人的女性。这样的形象是为舒婷所鄙夷的,渴望嫁给身份地位高的男性来提升地位,借对方的光环照亮自己,并且以此炫耀,这是舒婷最讨厌的女性。“鸟儿”象征着爱情中痴情的女子,这样的爱情在舒婷看来是可悲的,一遍遍重复诉说自己的爱,却得不到回应。“泉水”流淌不止,两人只是擦肩而过,即便她曾带给他清凉,却注定没有结局,这样的爱也是不应该坚持的。“险峰”的存在是为了衬托对方的威仪,也就把女性放在了低于男性的位置,这种爱情中的不平等现象,也是舒婷所反对的。“日光”与“春雨”象征着默默付出的女性,可是爱情并不是单方面的默默付出,所以这种爱情是可悲的。舒婷选择了“木棉”和“橡树”这两个意象来象征爱情中的女性和男性。两棵树相依而存,却又独立。二者“根,紧握在地下”,象征着爱情忠贞不渝;“叶,相触在云里”象征着两人彼此依偎,情真意切;“我们相互致意”象征二人相互尊重,地位平等;“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分享雾霭流岚、霓虹”象征着爱情中两人互相扶持,荣辱与共。舒婷借用自然界中的意象,将爱情中的形象表达得生动贴切,足以看出其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对感情敏锐把控。

不同于舒婷,勃朗宁夫人只选取了两个意象,着重表达对爱人的强烈思念及永远相依的渴望。“藤蔓”象征绵延不绝的思念,不断生长,藤蔓拥有顽强的生命力,依靠树木而生存滋生。这首诗虽然以思念为线索,但是写作时诗人并没有同爱人分开,那么又何来思念呢?一方面,这份思念源于诗人的不自信。因为身体上的残疾以及年龄的差异,诗人对这份爱情抱有怀疑,同时也怕失去;另一方面,这份思念源于诗人的想象,爱人的形象会随着诗人的想象而逐渐不真实,这也就是为什么诗人说“我宁可你显现自己的存在,像一株坚强的树”,诗人不希望自己的这份爱让爱人失去原本真实的样子,只希望爱人能够在爱情中留有最真实的自己。

三、爱情观

虽然舒婷和勃朗宁都冲破了传统的束缚,大声表达爱情,但是受到时代、环境、自身经历的影响,两者的爱情观还是有区别的。

舒婷作为新时代女性,朦胧诗派的先锋,她的诗歌中有抨击封建的野心。从舒婷《致橡树》中运用的多个自然意象可以看出,舒婷反对传统爱情中的女性形象和地位。她否定爱情的依附关系,摒弃金钱和权势装饰的伪爱,摒弃依附男性。这是一位觉醒的女性对于独立的爱情与生活的渴求。看似温柔,实则藏着锋芒,它的尖刺向着那些无爱的婚姻。我们仍然从情诗中听到了她所属与的时代的足音意识到的艰难与阻塞,但却有明确的追求与信念。女性不应该依附于男性,也不应该默默奉献。爱情中的两性应该拥有平等的地位,相互依存,相互扶持,同富贵,共风雨。男性与女性应该有独立的空间,彼此独立存在。另一方面,舒婷选用“橡树”代表男性,“木棉”代表女性,相反,证明她还是承认男女两性的固有差别,“橡树”比“木棉”高大,也就证明舒婷的思想中还是有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没有清除。

勃朗宁夫人的爱情观相比落后了一些。她將女性比作“藤蔓”,而男性是高大的“树木”。“藤蔓”只有围绕着“树木”才能生长。这种依附式爱情恰恰是舒婷所不赞同的。但是勃朗宁夫人的这一观念和她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在遇到丈夫之前,她的身体是残疾的,即便她有很强的文学素养,但是人生还是不完整的。可是这段爱情却给了她新的生命,让她即便残疾也能站起来,而扶持她站起来的人就是她的丈夫。所以勃朗宁夫人的爱情的确是依附于爱人的。所以她渴望与爱人相依相偎,永不分离,因为没有了丈夫的支撑,她的身体将重新倒下。

四、结语

舒婷和勃朗宁夫人在《致橡树》和《葡萄牙诗人十四行诗集》中,都运用了自然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爱情观。舒婷通过“凌霄花”,“鸟儿”,“泉水”,“险峰”,“日光”,“春雨”这六个意象来象征传统爱情观中的女性形象,然而舒婷对这种传统爱情观是反对的,并且做出了有力的抨击。她运用“木棉”和“橡树”这两个意象,来代表她所支持的爱情观,即男性与女性地位平等,各自是独立的存在,同时爱情坚贞,两人相互依存,同甘共苦。而勃朗宁夫人由于自身经历,所阐述的却是二者紧紧相依的爱情观。“藤蔓”和“棕榈树”这两个意象生动地代表了爱情中的女性和男性,即女性与男性紧紧依存,女性攀附于男性,依赖其生存成长。而这样的爱情观虽然不够先进,但却是勃朗宁夫人的真实写照。丈夫的出现给了其新的生命,他就是那个让她站起来的大树。但是舒婷和勃朗宁夫人的爱情观都是不够完善的,真正平等的爱情,女性和男性的地位应该是完全一样的,即男性是挺拔的“橡树”,女性也同样是他身旁的“橡树”而非“木棉”,在爱情中,抑或是社会中,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与男性应该享有完全平等的地位。

参考文献:

[1]https://baike.so.com/doc/5512430-5748193.html[OL].

[2]海啸.吹散藏在手里的满天星星[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 68-69.

[3]https://baike.so.com/doc/6701490-6915430.html[OL].

[4] 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Sonnets from the Portuguese[M].St. Martins Press,2007

[5]王家新,张天明.中国现代爱情诗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1982.

猜你喜欢

女诗人象征爱情观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塞姑?颂鄂尔多斯女诗人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Sonnet 116
明清女诗人“去女性化”现象论析
女诗人用诗揭韩国诗坛泰斗性骚扰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张生与柳梦梅爱情观之比较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从韩国古典诗话看朝鲜文人对山东文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