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生与柳梦梅爱情观之比较

2016-11-23吕科

戏剧之家 2016年21期
关键词:柳梦梅张生西厢记

吕科

【摘 要】《西厢记》和《牡丹亭》是元明时期以爱情为题材的戏曲名作。《西厢记》的主题是“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牡丹亭》的主题是“以情反理”。由于时代思想上的差异性,张生和柳梦梅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有着相同之处也有诸多不同之处。本文就对这两部著名戏剧作品中男主人公的爱情观略做比较分析。

【关键词】《西厢记》;张生;《牡丹亭》;柳梦梅;爱情观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023-02

《西厢记》与《牡丹亭》是中国戏曲长廊里的写情名篇,反映了古代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打破封建礼教束缚的强烈愿望。尽管《西厢记》和《牡丹亭》同为爱情题材的戏剧作品,但人们更多是关注崔莺莺和杜丽娘,戏曲中的男主人公张生和柳梦梅较她们显得不那么突出。其实他们在戏中也有着推动戏曲发展的重要作用,体现在男主人公的不同性格,以及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及行为上。

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男主人公张生,是一个对爱情执着专一的青年书生。他敢于挑战封建礼教,冲破门第观念去追求千金小姐崔莺莺,他以对待爱情的至诚态度追求着自身所渴望的爱情。然而为了追求这份爱情,张生吃尽了苦头,老夫人的有心刁难,崔莺莺的若近若离,几次使得他心情大起大落,内心痛苦不堪。既便如此,他仅凭着对崔莺莺的一腔爱意,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赢得了爱情的胜利。

不可思议的是,张生将爱情置于功名之上,这种洒脱的性格,使得读书学习中状元不是他生活的全部,尤其是当他在普救寺中第一次见到崔莺莺时,心中所想的是:“十年不识君王面,恰信婵娟解误人。小生便不往京师去应举也罢。”①他更愿意与崔莺莺一起厮守到老。而让张生愿意去考取功名的原因,是因为老夫人不同意他们的爱情,更是找了个莫须有的借口:“俺三辈不招白衣女婿。”面对这样的情况,张生才终于踏上了上京科考的道路并高中状元。在戏中,不管是张生的语言还是行为,都表现出他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对崔莺莺的爱炽热与执着,体现了张生完完全全是一个“志诚种”。

《牡丹亭》中的柳梦梅是一个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晚明书生形象。在杜丽娘的梦中,是他引导杜丽娘彻底打破了封建道德伦理对身心的禁锢,取得了以“情”抗“理”的胜利。相比张生对爱情的痴迷,柳梦梅有过之而不及。在《牡丹亭》一开始的《言怀》中,柳梦梅解释了自己名字的由来,他对梦中女子说到:“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②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梦梅,把杜丽娘的画像日日夜夜挂在自己的屋子里,“早晚玩之,拜之,叫之,赞之;小娘子画似催徽,诗如苏蕙,行书逼真卫夫人。小子虽则通雅,怎得到这小娘子。”在《冥誓》这一折中,更是可以表现出柳梦梅对爱情的狂热与痴迷。当杜丽娘让他发誓时,他马上就说:“你要小生发愿,定为正妻,便与姐姐香去。”他对杜丽娘深挚的情意,使得杜丽娘愿意把自己托付给他,不顾一切阻扰和他相伴终生。

但是与张生相比,柳梦梅对科考应举之事的热情更高涨。当他听到自己的仆从说各个地方的秀才都准备上京应举时,他立马也决定去参加科考,希望“十年寒窗,遇梅花冻九才开。夫荣妻荣八字排开。敢你七香车稳情载,六宫宜有你朝拜。五花诰封你非分外……”从中可以看出柳梦梅对于功名有着痴狂的追求。

张生和柳梦梅虽身在不同的朝代,却有着相似之处。他们都是相貌英俊,才华横溢的书生才子,都对爱情有着疯狂的迷恋和强烈的渴望,因此他们都深爱着自己的恋人,当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阻挠时,他们都坚决抵抗,不离不弃,最终爱情事业都取得了圆满的结局。

尽管如此,张生和柳梦梅的性格也存在着差异,文弱书生张生对功名没有太强烈的欲望,与爱情相比较,他更坚定地选择爱情而放弃自身的功名。柳梦梅更具有现实性,身为太守之子的他无疑是一个传统的封建士子,他热衷于功名,毫无济国安邦的志向,他身上保留的是中国传统文人求取功名的意志。面对功名和爱情的抉择,柳梦梅希望是“鱼和熊掌兼得”的局面。

张生与柳梦梅之所以在爱情观上存在着差异,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作者生活的时代环境和时代背景不同。受到时代因素的影响,二人性格和思想必然存在不同之处,因此对待爱情的态度在作品中就表现出了差异性。

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由少数民族肇建的王朝,成吉思汗及忽必烈等有为之君对各种文化持兼容并蓄的态度。程朱理学在元朝的统治地位受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思想文化在中原地区顺利发展的影响,其影响力日益下降。在各种思想和社会心态的影响下,各种流派和各种观点互相争斗的情形在元朝的文化思想领域呈现。

同时,元代科举考试时废时续,这使得儒生失去中举的机会,儒生社会地位下降,被忽视的很大一部分人格相对独立的儒生,其思想意志也随之异动,特别是一些儒生长期困守场屋,与市民百姓联系密切,他们的创作情绪在此时的大坏境下被激发,这些因素繁荣了杂剧的创作。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这样的大坏境下应运而生,他认为男女应该追求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传统的包办婚姻的模式要被取缔,任何有情的男女都应该被认同,阻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行为、制度都要受到批判。

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强化,使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沉闷压抑的氛围,文人创作也小心翼翼,作品大都如出一辙,朱元璋为了树立绝对的皇权更是制造了大量的文字狱。然而到了明代中叶,资本主义的萌芽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使得市民阶层力量得以壮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得到解放,越来越多的文人发现了自己的本心,与生俱来的七情六欲冲击着封建伦理道德。李贽提倡:“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③人性得到顺从和人欲得到满足,宣扬解放情之欲望,明代社会上兴起了一股高扬个性和肯定人欲的思潮。汤显祖更是宣扬情与理的狂士,其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使他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创作出《牡丹亭》这一传奇剧作。相比较而言,《牡丹亭》比《西厢记》更具有影响力,艺术成就也更高,所要表达的主题也更为深刻和广泛,显示出在新时代思潮中的进步光华。

时代创造出了王实甫和汤显祖两位大家,二人也顺势创作出符合时代情境的作品,并各自具有相应的时代特点,也都各自影响着那个时代,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演绎着真情的深刻内涵。因时代差异而产生不同爱情观的张生和柳梦梅,是时代进步的见证,是思想解放的代表,他们共同演绎了真情和自由。反观当今社会,部分青年男女爱情观严重错位和扭曲,恋爱道德滑坡,恋爱行为失范,文学作品中的爱情反之更令人憧憬。

注释:

①王实甫.西厢记[M].王季思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本文所引均据此书,下不一一注明,以避繁冗。

②汤显祖.牡丹亭[M].徐朔方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本文所引均据此书,下不一一注明,以避繁冗。

③李贽.藏书(卷三十二)德业儒臣后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9.

猜你喜欢

柳梦梅张生西厢记
《牡丹亭》之柳梦梅人物分析
《惊梦》的情与爱
不一样的《柳梦梅》
张生题字喻客
王季思注本《西厢记》补证(续一)
陈继儒评《西厢记》的刊本流变及其真伪
《西厢记》释词补证
潜意识欲望的诗意书写——柳梦梅形象的潜意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