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心灵沟通,尊重学生人格

2019-04-07郑丽玉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教书育人人格素质教育

◎ 郑丽玉

中国的教育体制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所谓“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需要转变观念,积极投入到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来,“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是对教师至高无上的评价,也是对教师的期待和赞美,这说明“知识就是力量”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教师的地位在逐步高升,社会上“尊师重教”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但是,尊重与被尊重是相辅相成的,要想赢取学生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学生。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现代教育教学经验表明,学生的学习不仅和其智力发展有关,更重要的是和其人格、个性密切相关。因此,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人们提出“情商”的概念。每位学生都有其独特、完整的人格特征,尊重学生,首先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态度、兴趣、动机、情绪情感、气质及性格类型等。日本有研究表明,在成绩差的学生中约有1/3是由于缺乏自信心造成的,而自信首先来源于自尊,如果教师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去保护学生的自尊,最终会将学生的自信丢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传递着温暖和力量,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件事,一个动作等,都会缩短师生心灵的距离,唤起学生内心的自信和无穷的潜力,让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面临的是一个班的学生,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性格、气质、动机兴趣、需要的方面有着千差万别,而且“素质教育”所提倡的“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一切”,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整齐划一、统一进度”的传统教育方法。在评价学生个性时,多给予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如“如果有来生,我还愿意当你们的老师”“你们太棒了,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等,千万不能指出学生个性方面的缺点,如“你怎么反应这么慢?”“你的胆子怎么像兔子一样小?”等,这些具有杀伤力的评价是一种“心罚”,它并不次于“体罚”,“体罚”伤及的只是皮肉,“心罚”伤及的则是内心世界,是“看不见的灾难”。

三、尊重学生的隐私和情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个人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如不经学生同意私拆其信件,或者张榜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及排名的做法,都是侵犯学生的隐私权,其结果导致学生的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更谈不上情感教育学生了。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本身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对于学生独特的情感的尊重是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因此,对于学生的情感,教师必须给予充分尊重,不能要求学生有什么样的情感和不能有什么样的情感。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该褪去权威,放下架子,与学生就着学习、社交、情感等多方面的话题进行真诚平等的对话。这样,使学生印证了师生互动中彼此的存在,几年后,不同的岗位上出现不同的学生,桃李满天下。

四、善待和发展每一位学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位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这个工程师,我们要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把“教好书育好人”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和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把学生真正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对待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在学生发展的历程上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率先垂范,教书育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自身的为学目标。所以,每位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

五、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面对正在成长的学生,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应循序渐进引导,不能扼杀学生个性的发挥。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汲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教师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就是对教师的写照。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具有生命的活力,他们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同一位学生,“今天”与“昨天”已有不同,“此刻”较之“刚才”有了变化,尽管他仍然坐在原来的位置上,他的眼睛所看见的世界,他的大脑所思考的问题,他的内心所经历的波动,使得他已经不再是先前的“他”,而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不断进展的正在撰写的书,教师在读懂这些书时生命体也在变化,既有“教学相长”带来的“长”,也有“师生互动”带来的“动”,教师必须敏锐地捕捉自身的变化,并以适应这种变化得教学展示出教师的进步。面对学生,有热情开朗的,如歌;有活泼好动的,如画。这些学生构成了一个气象万千、充满活力的世界,不管你是30岁还是50岁的教师,拥有的都是一颗不老的童心,越活越精神,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有魅力,做到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猜你喜欢

教书育人人格素质教育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丁德馨
教书育人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篆刻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