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2019-04-06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关节痛类风湿国药准字

梁 智

(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 肇庆 526000)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晨僵、关节肿胀以及关节疼痛,随着时间的推移炎症可能破坏关节组织,导致日常活动受限,走路和使用双手时困难[1]。本研究用薏苡仁汤结合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共58例,均为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收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男11例,女18例;年龄45~68岁,平均(50.08±5.62)岁;病程2~16年,平均(8.15±2.23)年。对照组男10例,女19例;年龄44~69岁,平均(51.23±2.56)岁;病程1.5~15年,平均(8.23±2.36)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为风寒湿痹证[2]。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②患有其他免疫疾病;③近期有免疫抑制剂服用史。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国药准字H23021512,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75mg,1日1次。甲氨蝶呤(国药准字H31020644,上海信谊药厂)10.0mg,1周1次。叶酸片(国药准字H20054522,北京鑫惠药业)0.4mg,1周1次,服用甲氨蝶呤第2天后开始服用。

观察组加用薏苡仁汤联合针刺。薏苡仁30g,当归12g,白芍24g,制川乌6g,川芎、桂枝、麻黄、防风、苍术、甘草各10g。热甚去桂枝、制川乌,加知母15g、石膏30g;痛甚加制乳香、制没药各12g,乌梢蛇24g,全蝎6g。水煎,1日1剂,早晚分服,4周为一疗程。用药期间,同时联合针刺。主穴取足三里与丰隆,上肢关节痛甚取风池,下肢关节痛甚取肾俞,指关节与腕关节痛甚分别加合谷透后溪以及阳池,膝关节痛甚加膝眼。平补平泻法,每5min行针1次,留针30min,1天1次,连续治疗1个月。

3 观察指标

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以及类风湿因子(RF)。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3]

显效:①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②RF转为阴性;③ESR恢复正常;④关节肿胀减轻;⑤功能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具备4项。有效:具备显效标准中3项。无效:不具备显效标准中的3项。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ESR(mm/1h) CRP(mg/L) RF(U/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9 16.56±2.2612.65±1.32△ 58.45±1.89 23.22±1.45△ 59.36±5.23 20.66±2.11△对照组 29 16.45±2.3213.78±1.89 56.91±1.6526.23±3.4958.96±5.12 34.45±3.66组别 例

6 讨 论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是由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所致。《内经》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气胜者为行痹,广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4]。正气亏虚,邪气乘虚而入,阻滞经络,不通则痛。

薏苡仁汤出自《类证治裁》,有散寒、祛风以及除湿功效。方中薏苡仁、苍术健脾除湿,麻黄、桂枝温经散寒,当归养血活血,白芍、桂枝调和营卫、敛阴止痛,制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甘草健脾和中。诸药合用,具有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之功效。针刺膝眼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针刺足三里可以起到健脾益气除湿的目的,肾俞穴具有温补阳气,驱寒的作用。

薏苡仁汤联合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降低相关炎症指标,减轻炎性反应,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关节痛类风湿国药准字
更正声明
关节痛型狼疮与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室指标鉴别
白介素1 在炎症性关节痛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泡澡刮痧防治秋季关节痛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骨关节痛
“治未病”理论与针灸防治类风湿关节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
藏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