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导向的地方高校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9-04-04张学军

青年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等教育培养模式

张学军

摘 要: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对地方高校经济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改革要求。面对来自就业市场对经济类专业人才素质的需求,地方高校必须尽快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类专业培养目标趋同化、教学内容理论化、实践环节形式化等问题。地方高校应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加强就业相关素质的教育,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建设等。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等教育;培养模式;改革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地方高校经济类专业顺应社会发展对经济类人才的需要,快速发展起来。虽然与重点综合性大学以及老牌专业财经类院校相比,地方高校经济类专业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理论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差距较大,但得益于整个社会对经济类专业的认可度较高,其招生、就业情况一直较好。然而,自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地方高校经济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加大,凸显出其传统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选择、实践环节设计等与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面对严酷的就业市场压力,地方高校经济类专业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亟需进行改革。

二、地方高校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

面对来自就业市场对经济类专业人才素质的需求,地方高校急需制定差异化和错位发展战略,全面改革经济类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准绳,以够用、能用、好用为标准,强化应用性实践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探索有别于重点综合性大学和传统财经类高校经济类专业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用人单位提供有理论、懂管理、上手快、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一)建立将用人单位必备知识纳入地方高校经济类专业理论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嵌入机制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地方高校的三大任务之一。一方面需要将地方高校经济类专业老师的研究成果及时向相关企业推广,将其嵌入企业发展过程,为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完善企业发展战略、明确企业经营理念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将企业所需要的知识以模块化的形式,组合、嵌入到地方高校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为改革经济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奠定基础。

(二)建立将用人单位所需技能纳入地方高校经济类专业实验、实习培养目标的渗透机制

地方高校借助企业培训、毕业生输送等方式,实现经济类专业服务企业发展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聘请企业内部具有一定水平的技能型专家到地方高校任客座教授、在企业内部建立实习基地、引入企业生产线共建校内企业专用实习基地等方式,实现社会需求、企业要求对经济类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的渗透。

(三)建立地方高校经济类专业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同长共生机制

毕业生作为高校的“产品”,其优劣需要企业来做出评判。企业的生存发展同样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一方面通过重塑经济类专业培养目标、完善经济类专业培养环节、提高经济类专业培养质量,使得經济类专业人才培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保障企业人才供给、改善企业经营理念、塑造企业发展文化,使得企业发展获得持续竞争力。

三、地方高校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及具体过程

(一)改革思路

1.以就业为导向,调整培养方式、加强就业相关素质的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学模式的全面改革,加强相关专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的研究,形成灵活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长效机制,通过建立教育联盟等形式,吸引相关企业、行业、产业等用人单位的相关人员,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合作培养专业人才,积极参与制定“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能力素质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的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以就业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完善知识结构

地方高校应紧紧围绕经济类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修订经济类专业教学大纲。重点对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增加切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的课程内容,整合相关课程教学内容、调整知识结构、加强专业知识内容衔接,同时将新知识、新理论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构建既能够反映学科前沿又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学科知识体系。把学生培养成具备经济类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既能够从事经济类实际工作又能够从事经济发展态势分析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3.以就业为导向,探索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

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重点,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对主干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进行调整,开设较多的供学生选修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形成以专业核心课为中心,兼顾相关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课程群。

加强对各门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每门课程建成包含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参考文献资料、作业、试题库等系列课程资源;加强教材建设,在选用国内优秀教材的同时,积极引用国外原版教材,重点抓好主干课程的教材建设,积极争取参与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加强对课程内涵的建设,努力建设精品课程,积极开展数字化教材建设。

4.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引入多样化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机算计和网络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以及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积极尝试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改革考核方式,提倡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考核。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除纸笔测试外,精品课、网络课还可以采用纸笔测试与网上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性强的课程,可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等考核方式进行,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全面发展。

5.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提高学生“综合就业力”

实践课程建设过程中应本着“注重能力、强化实践”的专业培养目标,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在稳定现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教学实习基地的全方位合作,修改或调整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形式。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主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强覆盖经济类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同时加强行业联系,坚持多渠道、多形式的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模式,鼓勵教师深入相关的专业企业进行社会需求调研,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过程

1.认真调研,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基础

一方面,针对地方高校毕业生多选择当地就业的实际,对省内各类金融机构、外贸公司以及与经济有关的单位进行走访和调查,从用人单位的角度了解在就业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的现状下,单位对新吸纳人才的标准和要求,使得教学培养有的放矢。

另一方面,走访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常州大学等省内外相同层次的高校,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外不同层次的高校,了解兄弟院校经济类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和人才培养模式,取百家之长。

2.以就业为导向,有效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完善了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在2012年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五年来培养方案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前就业难的实际,进一步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了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3.根据用人单位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构建弹性的、多样化的实践能力培养方式,以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基础厚的应用型人才

加强前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调整教学计划,密切结合本地以及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为学生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鉴于前期专业基础课的扎实基础,加强实验教学,并在实验中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在后期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今后学生深造和就业积累更多的竞争优势。

4.提升教学水平,加强教材建设

在全院范围内深入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水平提升等教学改革工作,使得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以全心投入工作、学生满意为追求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优先使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并结合教学特点编写一部分高质量的具有本土实用性的自编教材。通过高质量的教学带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厚重的知识储备使得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5.以就业为导向,探讨经济类专业教育、科研与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耦合机理

突出体现 “重实践、厚基础、增灵活、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针对性和适用性。要求各经济类专业的主干课建立和完善网络教学平台,除提供与课程教学有关的资料外,还要提供与本专业或经济有关的各种信息,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做到师生之间信息共享。以专业或学习团队为基础,开展形式各样的学习交流活动,提升学生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能力。

6.以就业为导向,构建经济类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与互动机制

通过就业导向的经济类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建设,改革培养环节、建设校外实习基地、聘请客座教授、实现科研成果转换等途径,探索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企业间的嵌入机制、渗透机制和共生机制。

参考文献:

[1]鲁佩涛,陶双宾.我国普通高校教育经费配置的区域分化与差异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16(4):6-10.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教育部财务司,国家统计局社会与科技统计司.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2[Z].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就业导向高等教育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