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参与军民融合发展的优势、难点与路径

2019-04-03王昭钧

求知导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难点优势

王昭钧

摘 要:高校作为基础性、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基地和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摇篮,其学科布局全面,基础研究能力突出,对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具有重大的支撑作用,高校参与军民融合发展可以实现国防科技创新和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的双赢。但由于信息沟通不顺畅、军地文化差异等因素,高校在参与军民融合的进程中也遇到了难点与瓶颈。文章提出,高校应抓住机遇,积极寻求有效路径,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深入参与到军民融合的建设中。

关键词:高校;军民融合;优势;难点;路径

一、高校参与军民融合具有显著优势

1.高校人才及科研资源丰富,科研实力雄厚

高校作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拥有人才资源优势、科研资源优势和科研成果资源优势,其科研活动具有基础性、原创性、前瞻性的特点。

(1)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高校拥有众多的高学历、高水平研究人员,当前科研人员中以博士学历为主,海外人才也已占到一定比例。高校的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科研人员参与项目研发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他们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承担了大量的科研任务。高学历科研人员的储备保证了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培育。对于军工产业而言,越是先进的军工产品对研发人员的要求越高,充足的精英人才为高精尖军工产品的研发提供了有力保障。

(2)高校拥有科研资源优势。各个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大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科体系,拥有优势学科和专业,有利于培育出优势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且高校拥有国家、省部级等各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各级工程研究中心和科学研究基地,拥有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其科研资源丰富、科研环境良好、科研实力雄厚,良好的科研条件和齐备的科研设施为大量科研成果的产出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3)得益于优秀人才和优势科研资源的储备,高校每年培育出大量的高水平科研成果。高校承担了大量纵向、横向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或开放课题等,科研投入充足,研究基础良好,科研水平和层次都较高。以某高校为例,2017年度学校签订各类科研项目1500余项,合同额超过7.4亿元,到位经费近5.65亿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1项;SCI、EI、CPCIS检索论文2251篇,授权职务专利1100件。良好的研究条件和充足的科研投入为高校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彰显了高校投入军民融合的实力。

2.高校学术交流气氛浓厚,利于科技创新

学术交流是促进科学技术健康发展的重要机制,对科技的进步具有明显推动作用,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繁荣的学术交流活动可以为前沿的军工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机遇和条件。高校的学术活动交流频繁、学术气氛浓厚,每年举办的学术讲座不计其数。当前,大多数高校都已创办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术交流品牌活动,打造各大高校的高端学术讲坛。高校举办讲座论坛,为学校师生提供与学术大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营造学术氛围,开拓学术视野,启迪学术思想,使科研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学科前沿,把握学科发展态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学校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此外,近年来,高校日渐重视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同时派出大量科研人员出国访问交流,与海外科研人员合作承担科研项目、产出前沿科技成果,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军工研究水平。

3.高校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明显,利于培育前沿成果

高校的学科布局全面,交叉融合优势明显。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科技发展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单一的科学和技术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面对复杂、快速的社会发展趋势,许多科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依靠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断产生新领域、新思想、新方向,完成全新的科学技术变革。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经费支持和学科建设等一系列举措,高校进一步强化了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1],高校愈发重视学科交叉。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利于整合资源,产生新认识、新方法,有利于取得原创性的重大突破,也为国防军事领域的前沿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高校参与军民融合存在的难点与瓶颈

1.军地信息沟通不顺畅,制约军民融合广度与深度

长期以来,我国军地的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同,受军政二元经济体制和军事安全保密等政策的影響,我国高校及民用企业参与军工项目较少,除了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等军工六校,其他高校由于消息闭塞、技术契合度差等,参与军工项目研发的机遇和领域十分受限。例如,虽然目前我国军工网站上会发布军工项目需求,但军工项目的申报仍主要采取涉密操作的方式进行,尤其涉及保密的高精尖项目,军方无法面向社会招标,因此造成了严重的信息闭塞,造成了“地方不知道军方需求,军方不了解地方实力”[2]的现象,信息沟通不顺畅阻碍了军队与高校之间的交流,制约了普通高校与军方融合的广度与深度。

2.高校与军方评价机制不同,双方存在文化差异

当前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与军工项目并不契合,双方存在文化差异。在高校,职称评审是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学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科研人员实现自身价值和提升薪资待遇的主要途径。目前,高校的职称评审以高水平论文、高级别项目、高级别科研奖励为主要评价条件,期刊级别、被引指数、到位科研经费成为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核心指标,导致了高校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五唯”的评价现象,学术浮躁之风盛行。在职称评审中,学校对军工项目的承担情况、成果转化情况、科研成果质量和技术成熟度等重视程度偏低,导致科研人员参与军工项目的积极性不高。此外,军工项目大多是涉密项目,保密是其首要条件,高精尖、前沿性研究成果大多无法公开,然而高校科研人员需要靠公开发表的论文、科技奖励等参与职称评审,因此,高校的评价体系与军工项目之间产生矛盾,大大制约了高校科研人员参与军工项目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难点优势
画与话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