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策略的思考

2019-04-03刘建成

求知导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策略现状分析

刘建成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是近年来新兴的办学模式,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的改革创新。中外合作办学在培养创新人才、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增强高校的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未来发展策略,希望能为业内同行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发展策略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分析

1.认识不够

由于多方原因,一些家长和学生乃至社会各界对中外合作办学缺乏正确的认识,在选择学校时,他们通过个人渠道去关注一些不法办学机构,结果上当受骗。同时他们不了解国家中外合作办学监督机构的作用,缺乏对合作办学相关信息的全面了解,错误地认为只要去了合作办学的院校就可以顺利出国留学。

2.经验不足,管理不到位

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很多方面还很不成熟。因为没有经验,所以无论课程设置还是师资力量都缺乏科学有序的管理,一方面管理意识淡薄,很难实现像普通办学那样的程序化管理,另一方面管理机构还不完善,监督、审批机构不健全,合作办学的制度、运作机制、法律等方面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

3.办学的目的不明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院校还处在低层次阶段,仅局限于引进国外的课程,聘任外籍教师进行短期授课、生源后期去国外学习,没有长远的规划,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高职院校,其中外合作办学缺乏前瞻性,限制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策略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程度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可以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加大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宣传力度,实现信息透明化,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运用免费咨询、讲座、发宣传单、手机短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学生和家长可以真正认识到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意义,能够根据考生自身的学习状况、未来发展以及家庭经济情况等做出正确的选择,使中外合作办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严格管理,加大审核力度,选择合适的合作方

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可以使中外合资办学走向正规化、有序化。加强法制建设,可以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法律依据;建立和完善审核管理体系,可以加大对外方院校的资质审核力度。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需从办学条件、规模、师资等方面对外方院校进行了解和分析,选择最佳合作院校。

3.加强宏观调控,为人才需求服务

加强宏观调控,加大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力度,根据实际情况,与世界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我国港澳台等地区进行合作,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在合作方的选择上,“985”“211”重点院校应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提升人才培养的世界竞争力,为社会输送高科技创新人才。高等职业学校深化与职业教育较前卫的国家的合作,为社会输送服务业、制造业等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在专业设置上,鼓励高校加强与外方院校的新兴学科、交叉专业的合作,大力提倡开设国际法、航天、海洋、新能源、医药、材料等国家急需专业,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人才需求服务。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无论哪种办学方式,教学活动都是靠师生双方共同完成的,而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和指挥者,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以及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学校应从教师的选用开始,层层把关,严格教师的选用,规范用人程序,特别是对外籍教师,更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考核,选择优秀教师任教,从办学条件的具体情况出发,规划对教师的专业和人数需求,通过正规程序的考核与选拔,加强对教师的岗前培训,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必备的基础。学校要加强在职教师的业务学习与专业培训,重视双语教师的培养,运用奖励激励机制,发掘教师的双语教学潜能,提高教学质量,并通过业务考核和绩效分配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赛课、教学成果汇报、课后反思等多种形式,激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要建立科学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对管理人才的培养,在可能的情况下,为管理人员提供更多外出学习和进修深造的机会,拓展思路,更新观念,并把 国内外的先进的管理经验根据实际学情运用于教学管理中,促进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5.明確办学目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明确办学目的,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可以通过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弥补我国某些专业的空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需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教育方针为指导,坚决贯彻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掌握教育自主权。同时,学校需合理设置人才培养规划,把控合作办学的主导权,人才培养规划需从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学科建设、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多方考虑,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作用,提高办学能力,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综合实力。

6.创新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

中外文化的差异决定了教学模式的不同。西方教育以学生自我尝试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其更侧重于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中方院校可以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创新教学模式,多让学生去动手实践,大胆尝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三、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是经济全球化和教育改革的共同产物,这一教学模式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采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程度、严格管理,加大审核力度,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加强宏观调控,为人才需求服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明确办学目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等优化措施加强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摇篮,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不断探索,锐意创新,探究中外合作办学的最佳发展模式,妥善处理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稳定、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筠.谈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实效性发展策略[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10-111.

[2]韩瑞.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策略探究——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导向[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68-69.

[3]么孟佳.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4).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策略现状分析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