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MaaS的城轨互联互通及展望

2019-04-03陈刚

城市轨道交通 2019年3期
关键词:票务城轨服务

文/陈刚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血脉与骨架,互联互通十分必要

每一个地铁官方APP都有存在的意义。地铁官方APP对城轨企业来说,首先是便民服务窗口。在移动支付进入地铁场景之前,地铁官方APP主要作用是地铁官方信息门户、线上服务窗口;随着二维码扫码过闸、银联闪付等多元化支付方式的进入,现在它还是出行支付工具,是满足地铁服务发展的需要。

地铁官方APP也是城轨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的需要。地铁官方APP因采用实名制信用消费模式,是城轨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流量入口及抓手。

地铁官方APP还具有城市意义。因得益于二维码扫码过闸技术的应用,地铁官方APP每天被稳定、高频的打开使用,是一个极佳的城市文化交流平台、是城市正能量的传播渠道。

互联互通是便民的需要——换乘零等待、支付零转换,服务零距离。互联互通让市民出行更便捷。出行情系民生,在日渐拥堵的城市交通现状下,便民举措首当应解决民众的出行问题。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一次出行往往涉及多种交通工具,因此,迫切需要打通同城多种交通工具,让老百姓可以无缝换乘。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际间往来的商旅人士越来越多,跨城的出行应用需求也十分迫切,不论在哪个城市,高铁站往往是排队购地铁单程票耗时最长的地铁站。人们的出行方式逐渐由单模向多模转变,由城内向跨城转变。

互联互通是国际趋势——与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务理念一致。互联互通不仅是民众的需要,也是国际趋势。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务,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14年于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欧盟智能交通服务(ITS)大会上;2015年世界智能交通服务(ITS)大会上开始逐渐成为全球智能交通领域的热门议题。国内外对MaaS的热情和认可似乎毫无悬念,普遍认为:MaaS在概念设计上能够整合不同交通出行方式和出行服务公司,能够整合不同的移动应用终端和应用服务,甚至能够整合不同城市和国家的交通服务,达到一键支付的效果。就延伸效果而言,MaaS还能够提供出行链中延伸端的餐饮、住宿、文化消费等服务。

城轨互联互通的意义

交通的互联互通,是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出行需求的基础。这么多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中,我们选择先从轨道交通开始,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主力军。

·城轨人勇于创新,积极拥抱新事物: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大部分城轨企业都积极拥抱互联网,陆续推出了地铁官方APP。

·城轨基础打得好,地铁官方APP及移动支付技术应用已普及,各地城轨已陆续完成互联网票务平台建设或改造,实现了在地铁场景的多元化移动支付。

这些都为城轨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

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读者—阐释者—作者”三个层面上。三个翻译环节与三重角色的履行和转换,译者主体性的发挥都不可或缺。事实证明:文学翻译越是成功,越是流传的广泛久远,必定是译者主体性得以充分科学发挥的典范。需要提醒的是,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是有一定限制的,作为译者必须把握再创造的“度”,否则就会陷入绝对主义的泥淖,成为胡译、乱译的避难所。

互联互通的现状——山高路远,道阻且长

如何加快互联互通进程、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发展则成为每一个城市交通管理者所必须面对的课题。目前,在城轨出行场景的互联互通存在以下几种模式,每种模式各面临不同的问题。

·标准驱动的互联互通:业务壁垒较深、体制隔离严重,一个标准较难落地。

·互联网巨头驱动的互联互通:互联网巨头拥有的超级APP所具有的先天优势对地铁官方APP用户分流严重,影响城轨业主的核心利益;不了解行业、不深耕本地需求、不做个性化运营,不能满足城轨企业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区域化驱动的互联互通:是城市群互联的尝试,是全国互联互通的基础,但若要再进一步打破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则又是较为艰难的一步。

城轨易行平台解决方案——畅享城轨,易行天下!

城轨易行平台定位——让城互联,为APP赋能,便民。基于目前互联互通所面临的困境,中城协于2018年7月牵头组织多家城轨企业、AFC厂商、数字票务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银联等多方共同研究、探讨城轨互联互通的可行性,在各方专家的支持下,制定了城轨易行互联互通平台解决方案。目的在于,通过城轨易行平台让各城轨交场景互联、为各地铁官方APP赋能实现漫游互通,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

联接——突破城市边界,与各城轨场景互联。城轨易行平台采用技术手段突破城市的边界,实现与各城轨票务系统互联。为了用最经济、安全高效的方式实现互联互通的目标,八维通推出了“码联技术”,城轨易行平台遵循各地的发码规范及票务规则,可以兼容联机码、脱机码和蓝牙回写三种模式”。“码联技术”有效降低互联互通技术难度,为城轨企业减负。

赋能——城轨易行平台为地铁官方APP做加法。城轨易行平台本着协同、整合、开放、共享的平台思维,目的是为地铁官方APP赋能,是做加法,不是做减法。平台使各地铁官方APP具备走出去的能力,提升了地铁服务能力及范围,让地铁服务全国化、全球化;平台使场景由封闭走向开放,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互联互通丰富了数据维度、提升数据价值,场景的开放及APP的互通,进一步引入其它城市用户的数据、丰富了本地平台的数据维度,有利于提升数据价值。

互联互通的业务形态。城轨易行平台采用码联技术,以星状结构,与各地城轨互联网票务系统对接,各地只需一次接入,即可与接入平台的其它城市互通。

各地铁官方APP接入城轨易行平台后,用户可以直接使用归属地的地铁官方APP在已互联互通的城市漫游出行,不需要再重新下载安装其他城市APP,用户跨城出行提供更多便利。

互联互通的原则—— 协同、整合、开放、共享

城轨易行平台本着协同、整合、开放、共享的平台思维,目的是为各地铁官方APP赋能,各城在互联互通的过程中,均遵循以下原则:不论城市规模大小均等责等权的原则、遵照当地票务业务及服务规则、支付兜底原则、漫游来访用户不享优惠的原则,有效确保服务提供地城轨企业的权益不受外来APP的冲击和影响。

城轨易行平台的架构——边界清晰、高适应性、强通用性。城轨易行平台根据定位,系统模块设计本着平台化、简约化、易管理的原则,为城轨易行运营方、接入方,提供了码联系统、实名认证系统、多城市接入管理、易行SDK等能力。

为降低各城轨企业互联互通的技术难度,城轨易行平台采用“码联技术”,与各城市iAFC业务平台的数字票务系统对接,各城市无需再次进行闸机硬件改造,平台遵循各地的二维码规范,实现申码授权转接;制定了互联互通标准接口规范,封装了易行SDK供各地铁官方APP集成,易行SDK支持联机生码、离线生码、蓝牙等多种模式,满足各城市不同的技术路线,具有较高的适应性、极强的通用性。

地方系统接入城轨平台的步骤——轻模式,易接入。城轨易行平台设计之初,就本着为各地城轨业主减负的原则,因此与城轨易行平台互联互通,十分简单,具体步骤如下:

Step1申请:有互联互通意向的城轨业主向中轨院提出接入申请。

Step2方案交流:由中轨院组织与地方城轨交流接入技术及业务方案。

Step3技术对接:地方城轨互联网票务平台按照接口规范接完成与城轨平台的对接开发及联调; 地方城轨官方APP按照城轨易行SDK完成集成、测试。

Step4业务对接:票款结算所需的商户号申请、客服业务培训等。

Step5上线:投产使用。

城轨易行APP服务小众的差异化定位

与城轨易行平台同步上线的还有城轨易行APP。城轨易行APP目的在于提升中国国际化城市的形象和跨城市城轨乘客的出行品质,服务的是十分小众的细分用户群体:

·港/澳/台胞、海外商旅人士等各类因实名认证不便无法使用各城地铁官方APP的用户。

·来自未开通城轨城市有跨城出行的商旅人士。

城轨易行APP目标用户群体与各地地铁官方APP的重合度极小,且城轨易行APP漫游到各地时,不可享受当地的优惠政策,因此,当这部分用户在归属地日常使用时,仍然会选择本地的地铁官方APP做为出行工具,以能享受更多的地方特色服务及日常优惠政策,城轨易行APP与各城地铁官方APP是互补关系,不是竞争关系。

未来已来,互联互通创造无限精彩!

城轨易行平台的未来将会联得更宽,走得更远!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承担着国家(政府)与企业(成员)之间的联结和沟通作用。协会将会以城轨易行平台为基础,进一步加强行业内的纵向沟通,在各地城轨的支持下,实现城轨行业内的互联互通;同时,协会还将借助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技术积累,进一步促进横向协调,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龙头,联得更宽,向公共交通、高铁、航空等其它出行场景的互联互通突破,加快我国运输服务一体化进程,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发展,早日实现为人们提供便捷无缝的出行服务。未来,平台还将向港、台互联、海外互联努力,走得更远!

互联互通为地铁官方APP未来发展带来无限可能!地铁官方APP在诞生之初,定位只是地铁官方门户、便民服务门户。通过接入城轨易行平台,在城轨易行平台的赋能下,各地铁官方APP都能从地铁的官方门户演进成为当地出行的MaaS服务门户乃至数字城市门户这一远景构想迈出坚实的一步。

城轨易行平台,将以城市轨道交通为起点,在打破城市边界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交通模式边界、打破地铁官方APP服务边界,早日实现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国家交通战略目标。

互联互通,让出行更加便捷,让生活更有品质,让未来城市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票务城轨服务
地铁多元支付与票务安全融合发展研究
城轨CBTC系统改进方案的分析探讨
民航票务企业所需人才现状分析
地铁票务收益安全管理的分析和探讨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城轨跨站开通时软件贯通方案设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城轨屏蔽门控制传输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