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全国两会 城轨交通那些事

2019-04-03

城市轨道交通 2019年3期
关键词:市域城市群粤港澳

俞光耀委员:长三角轨交互联网络规划已在研究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俞光耀表示,长三角地区的轨道交通互联已在研究之中。在他看来,轨道交通有地铁、市域铁路、高铁等多种模式。像上海金山铁路这种轨道交通模式,更适合省际毗邻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

“要致富先修路。”俞光耀说,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如果没有轨道交通的一体化,肯定是不行的。但是,轨道交通并不只是单指地铁。从技术制式来看,除了地铁,还有铁路、有轨电车等,都属于轨道交通,它们的标准、技术是不一样的。

“我们希望,在长三角地区,能够通过高铁城际列车、市郊市域铁路、(地铁、以及有轨电车,把这张网能够全部铺就。”俞光耀说,据他了解,现在相关政府部门已经在对此进行研究了。“城际地区的市民,对轨交出行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也建议政府早点考虑这方面的规划。”

“接下来,长三角区域内,实现地铁异地扫码进出站互联互通的城市范围还将逐步扩大。”俞光耀说,今年上半年,南京、合肥也将加入其中。这也意味着,上海和苏浙皖三省的省会城市,都将实现地铁异地扫码进出站的互联互通。目前,三省一市轨道交通的相关方面正在积极推动,预计到今年下半年,还将有更多城市加入其中。

佘才高代表:应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立法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猛,但至今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保障行业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地铁集团董事长佘才高建议,轨道交通行业也应建立相应的上位法,规范行业发展。

2008至2018年的10年间,中国轨道交通运营城市由13座增至36座,运营里程由1125.2公里增至5581.6公里,尤其2010至2018年间,新增运营里程4294公里,占总运营路程的78%,国内众多二三线城市正跑步进入轨道交通时代。

在佘才高看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速,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的是,轨道交通法制化进程并不匹配,至今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保障行业发展。

为此,佘才高建议尽快将《城市轨道交通法》列入国家立法计划,梳理城市轨道交通法制体系,确定立法层级、范围和权限,依法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各地根据基本法律的规定及职责划分制订或修订相关法规规章,保障这一重要的民生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周清和代表:我国首列商用磁浮3.0版列车明年初下线

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清和3月3日透露,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列商用磁浮3.0版列车正在紧张研制当中,计划2020年初下线。这款全自动运行的磁浮列车,设计时速200公里,将填补全球该速度等级磁浮交通系统空白。

周清和告诉记者,相比时速100公里的1.0版和时速160公里的2.0版磁浮,磁浮3.0版列车在技术上有全新突破,采用非接触感应供电取代有接触供电轨,牵引电机从原有短定子异步电机变换为长定子同步电机,牵引逆变器也从车身底部“挪”到了地面电站。

相比1.0版,磁浮3.0版列车爬坡能力提升40%,可以像“过山车”一样在100米内陡然爬升近4层楼高度。弯道允许通过速度提升15%以上,且加速性能好,平均加速度提升50%以上。载客量进一步提高,适用距离50至200公里的城际、市域线路交通。

周清和说,最新款磁浮列车配有“最强大脑”,由地面运行控制系统控制,可实现全自动运行。车地无线通信、在线状态监测、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能够实时诊断车辆、轨道、供电等多方面的故障。

郭继孚委员:采取TOD模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在今年两会上,带来了加快市郊铁路建设和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两方面的提案。

近期,国家发改委发文,提出促进都市圈的发展,以城市群为主导形态建成各级城市协同发展格局的思路,在郭继孚看来,这就是大都市圈的发展。北京、上海与东京、纽约、伦敦比有很大的差距,现代都市圈还远没有形成,而形成都市圈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交通。在都市圈内,交通的主要形态之一就是市郊铁路。

在郭继孚看来,对于北京来说,市郊铁路最难的问题是空间,既没有路由,城里也没有地方设置车站。他建议,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时候应该集中连片地疏解,集中连片疏解以后可以采取TOD模式,把它先变成市郊铁路站,然后围绕车站再次进行城市二次开发,这样的话既节约了土地,为城市找出未来的发展空间,同时又可以让它持续发展,平衡所需大量资金。

钟章队委员:加速形成京津冀“1小时通勤圈”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此次上会带来了一份名为《围绕都市圈建设高效的综合轨道交通网络》的提案。“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五年以来,作为先行领域的交通一体化正逐步从蓝图变为现实,”钟章队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条理分明纵横交错的一体化交通网将三地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市域铁路发展短板和综合交通服务短板依然突出。对此,钟章队建议在加强交通网络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提升服务“软件”,加速形成京津冀“1小时通勤圈”,更好地惠及三地百姓。

例如可以参考东京、巴黎、纽约、伦敦等城市市域铁路发展经验,加快京津两城市郊铁路和河北省省域铁路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在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建设时速不低于160公里的市域铁路网,形成中心城区的交通枢纽站与卫星城区、大型住宅区、大型旅游景点、大型工厂等之间的快速连接与接驳,解决“公共交通洼地”问题。

钟章队在调研中还注意到,不同交通工具接驳难、服务指示标识不清、管理标准不一等问题也影响了“1小时通勤圈”的形成。对此他建议应加速推进高质量运输服务,注重打造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进不同运输方式间的客运联程系统建设,实现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市区轨道交通四层网络“零距离”换乘。

潘明委员:改革轨道交通规划审批制度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轨道交通一张网

2月中旬,《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揭开了神秘面纱。根据这份纲领性文件,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粤港澳大湾区”又成为此次全国两会的热词。而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潘明带来的提案,主题正是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潘明直言大湾区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审批制度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湾区东西两岸的经济社会发展。

“大湾区城市群内部城市间交通出行早已打破城市行政界线,形成多维度、多层次、常态化、通勤化的特点,其需求已超越常规公交能力,急需轨道交通这样大运量公共交通系统支撑。”

“湾区城市之间的交流完全依靠公路运输,成本高、能耗高、效率低,各城市的特色资源流通缓慢,无法支撑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这位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并在规划系统工作多年的委员说。

潘明建议,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为突破点,改革轨道交通规划审批制度,先行先试,研究制定适用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趋势的城市轨道交通制度与法规,促进湾区内城市轨道交通衔接一体化、模式多样化。

岳华峰委员:加快推进西安轨道交通规划审批进度

现有西安地铁线路,解决了大量西安市民的出行问题,也为不少来西安旅游的游客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支持。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现有的轨道交通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2006年至今,国家发改委已批复西安市两期建设规划及其调整规划,共批复7条线10个项目,总长度243公里。目前,西安市已开通运营四条线,分别为地铁一号线、二号线、三号线和四号线,运营里程总计达到126.5公里。”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市政协主席岳华峰介绍。

在他看来,西安市已全面开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将为支撑两市一区(西安市、咸阳市、西咸新区)同城化发展、构建外围产业聚集地与中心城区快速联系搭建通道,同时对进一步扩大西安城市空间格局发挥重要作用。

岳华峰建议,随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不断加速,大西安城市骨架进一步拉大,迫切需要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尤其需要发挥轨道交通在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中内通外联的骨干作用,从而保障主城区与外围功能区域之间的便捷通达,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大西安轨道交通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批复《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9-2024年)》。

陆永泉代表:以世界级城市群尺度谋划长三角一体化交通格局

交通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兼省铁路办主任陆永泉表示,长三角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水平与其他世界级城市群仍存在差距,建议进一步对标欧美等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经验,高起点系统性谋划长三角一体化交通格局。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全面深化的关键阶段,交通一体化更需创新思路办法、展现更大作为。打造高铁、城际铁路、市域市郊铁路、城市轨道等多层次轨道交通,支撑和引领空间集约开发、优化发展,是世界级发达城市群的成功经验,也是长三角各省市政府和专家学者所公认的发展路径。

陆永泉说,下一步,长三角应对标欧美等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经验,高起点系统性谋划一体化交通格局,江苏将努力在探索高铁、城际铁路自主规划、建设、运营模式上迈出更大步伐,加快建设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通过打造“轨道上的江苏”,为构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城市群”贡献江苏力量。

猜你喜欢

市域城市群粤港澳
市域没有局外人 治理没有旁观者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