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教须平衡好“职业”与“技术”的关系

2019-04-01陆俊杰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专业教学技术职业

陆俊杰

【关键词】职业;技术;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2-0041-02

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要“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等内容。

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系统建设。其中,职业教育必须平衡好“职业”与“技术”的关系,在大力做好面向“职业”的教育的同时,也要着力做好面向“技术”的教育。换言之,完整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必须在做好培养“职业人”(具有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的人)的同时,使职业教育接受者同时在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相应的智慧和能力,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全方位制度和策略供给。

一、将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科技创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驱动性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此背景下,职业技术教育必须既要培养好职业人,又要增强职业人的技术创新能力。显然,职业人培养的一个重要基础是职业的客观现实性。长期以来,职业技术教育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培养“满足特定工作岗位”的职业人,并且将大量的教学设计和安排定位于学生特定操作能力的提升上。这种教育和训练尽管重要,但在相当程度上缺失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技术使用的创新,大大减弱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命力和活力。甚至可以说,这也是导致职业教育受到社会鄙薄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不少专利发明和技术创新并未有效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动力,而此项工作的完成者恰恰应该是广大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工作者。这一点值得职业教育从业者认真思考。

二、精准做好专业设置和调整

职业教育机构必须做好专业设置和动态调整,这是职业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共识。然而,现实情况却远不是这样简单。更为常见的可能是,某一个特定专业在市场需求急剧下降的时候,职业教育机构或学校因为人员安排、实训既有投入的难题而迟迟无法对其割舍,在所谓的“艰难”转型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职业教育机构或学校在看到某一种职业需求量急剧上升的时候迅速设立专业,而在市场变动的情况下却又无法做到有效转型。因此,精准做好专业设置和动态调整,是职业教育机构和学校必须持续做好的重要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既表现出国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不易。“去”“降”“补”由于涉及大量既有制度设计、人员安排和资金投入,往往无法在短期内完成。而定位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互动”的职业教育,往往会在这种“无法在短期内完成”的背景下再慢一拍。因此,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中保持一定的前瞻性和相当的灵活性,在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体现教育发展的相对独立性,是职业技术教育必须认真做好的重要功课。

三、增强专业教学的整合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对职业教育也有重要启示意义。增强专业教学的整合性,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培养具有职业拓展、职业流转、岗位切换能力的职业人是职业教育长期以来的重要专业教学目标,但这种专业教学目标却无法在实践中顺利完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专业教学过于强调专业性,而无法兼顾综合性。比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这一目标,如果离开增强专业教学的整合性是很难达成的。这种整合性必须是专业性与跨界性、专业性与一般性的整合。企业界和生产界在谈及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时往往表示:“其实,我们要的不是职业学校学生很强的特定操作能力,而是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沟通能力、一般职业素养等。”

可以看出,无论是掌控人才整体培养的国家宏观要求,还是企业界的具体人才需求,均指向了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的整合性。专业教学实现专业性与跨界性的整合,必须注重充分延伸专业教学的广度,做到上连下接,左牵右涉,让学生能够从更宽广、更立体的背景中理解专业知识的性质与内容。专业教学要做到专业性与一般性的整合,必须在讲清专业操作“秘诀”的同时,讲透操作所属工种的实践规律,让学生不仅能理解“这种工作的方法是这样的”,更能理解“这类工作的方法与此类似”,从而增强教学的生命力与持续性。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

猜你喜欢

专业教学技术职业
我爱的职业
增强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职业技能竞赛促专业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五花八门的职业
新课程理念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探索
参与式教学在学前双语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