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自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19-04-01范蓉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

【摘 要】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的价值体现,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课程质量应该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关键要素。立足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实践,以职业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思路为指引,以信息化教育技术为支撑,从建设、实施、管理三个层面对课程层面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展开阐述,构建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的三位一体课程自主质量保障体系,为职业院校课程层面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提供有效的模式与路径。

【关键词】职业院校;课程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诊断与改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2-0034-05

【作者简介】范蓉,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天津,300180)副校长,高级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职业教育管理研究。

中国职业教育作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走过了近30年的数量增长、规模扩张、体系构建的发展历程。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推动内涵发展的新时期,规范、标准、科学、精细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新要求。本文聚焦“课程自主质量保障”这一教学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以“55281”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思路为指导思想,通过目标链、标准链、“8字螺旋”诊改循环、梳理流程机制的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在课程建设、实施、管理全过程中实现精细化、科学化的质量控制,从而突破中职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保障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实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课程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的精神要求,课程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应该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以提升课程内涵建设为目标,通过规范课程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课程管理机制,构建课程自主质量保障体系。

(二)工作目标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中的横向层面包括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部分,按照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指导思想,课程层面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具体目标为建设学校课程自主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工作目标体系、标准体系,搭建课程信息化数据平台,建立课程诊断与改进的运行机制,构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8字螺旋”,形成促进课程教学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实施课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引导全体师生提升质量意识,落实课程质量主体责任;借助信息化数据管理平台,对课程的建设、实施、管理进行常态化、周期性自主诊改,促进课程内涵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课程自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一)成果反向设计理论助力课程开发

课程顶层设计要解决课程“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问题,而课程设置来源于专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反向设计理论源于成果导向教育模式(OBE)的课程设计方法,1981年由美国学者Spady首次提出,近年来,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主流的课程开发方法。课程反向设计主要是以学生预期的最终学习成果或最高学习成果为设计起点,反向进行分解设计,首先依据成果量化后的具体指标,按照最终(最高)的学习成果分析得到高度量化的毕业生能力指标体系;其次将指标体系解构为毕业生能力指标点和能力结构;最后按照指标点选取内容,按照能力结构组合内容,从而形成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以评价结果为依据的明确、清晰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要求,使知识、技能、素质学习内容实现模块化输出,真正提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育。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了解人才市场对专業人员的能力需求;通过岗位及岗位群调研进行毕业生岗位胜任情况及毕业生发展状况分析;通过对职业院校开设专业及专业方向的调研,分析出该专业在一定范围内的设置情况以及每年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通过上述调研,我们可以得到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能力水平,并将其细化为毕业生能力要求;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成果导向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思路,反向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根据课程体系要求进行课程目标分解,细化课程内容,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计划等教学文件,开展课程设计及实施。

(二)实施课程目标链、标准链体系建设

课程的目标链可追溯到学校的各级规划,主要是由学校规划、专业建设规划、课程建设总规划、课程建设计划等系列教学文件构建的树形目标集合。目标链从上到下,逐级细化,形成清晰具体、上下贯通的目标体系,其可以为课程开发、建设、实施、管理提供不同时期、不同节点的目标要求,并为课程教学管理提供清晰具体的时间点和路线图。

课程的标准链是指按照课程工作开展的需要,针对课程建设、课程教学、课程管理不同环节和层面制定工作的最低要求,标准思维即是底线思维。我们可以从建设、实施、管理三个层面制定课程的标准,比如制定课程体系开发标准、课程教学管理标准、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标准等(如表1所示),形成标准体系,从而保证课程教学中每项工作的质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三)建构课程自主质量保障“8字螺旋”

学校应根据建设—诊断—自评—改进的工作思路,确定课程工作的诊断与改进流程,构建课程自主诊断与改进运行机制。在课程建设层面,学校按照课程体系建设规划、课程建设方案、课程年度建设计划的顺序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按照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实施、课堂在线检测的步骤进行课程体系的组织实施;通过课程质量分析、课程过程诊断、课程预警及反馈,实现课程体系建设诊断与改进的建设目标。这样就形成了课程建设计划—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实施—课程教学执行报告—课程教学自我诊断、提交诊改报告—抽样复核—反馈复核结论和改进建议—教学考核的课程工作诊断与改进流程。按照“8字螺旋”模式实施课程教学运行管理,可以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实现课程建设目标。

三、课程教学管理流程制度建设

课程教学的管理内容包括开课管理、授课管理、实训管理、考试管理、资源管理、评价管理等若干核心职能。制定教学管理标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梳理教学管理流程是课程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机制。

(一)课程开设管理

课程教学开始之前,首先应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计划等教学文件和实验(实训、实习)辅导材料、习题册等教学辅助材料;其次,应按照课程标准准备好教学场馆、设备、耗材等相应的教学设施;最后,应开发与课程教学需要相匹配的多媒体课程素材、试题库、电子书等课程教学资源。学校应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和类型制定相应的开课标准,并完善开课管理制度和教师申报—系部检查上报—教务审查通过的教学管理流程。

(二)课程授课管理

授课管理是教学管理最日常也是最重要的管理。一般来说,课程授课管理包括师生出勤统计、教案学案检查、教学计划完成情况跟踪、课堂作业及测验实施情况等内容。学校通过日常抽查、月考核、中期检查、期末检查对日常授课管理进行全周期的教学管理,同时要具有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检查流程。

(三)课程实训管理

根据实训教学质量保障的需要,学校对实训教学中的实训项目完成情况、实训设备使用情况、学生技能水平提升情况及职业资格证书考取情况等内容进行全程跟踪,并将获取的数据与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相应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分析报告,反馈实训教学内容的开发建设环节,进而开展诊断与改进工作。

(四)课程考試管理

考试是课程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通过在线考试平台的技术支持,同步挖掘关于试题库完善及使用情况、在线考试参考人数、考试成绩分布、知识点掌握情况及针对在线考试的个性化学习开展情况等相关数据,对照标准对在线考试的关键指标进行分析并形成报告,对课程开发、课程教学等环节进行反馈,促进课程开发及教学质量螺旋上升。

(五)课程资源管理

课程资源管理主要包含课程资源开发、使用、完善等相关情况。课程资源作为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着各类课程实施,高质量的课程资源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和保障,同时高效的课程资源使用才能保证高质量的课程实施。因此,制定各类课程资源开发标准,并根据标准进行资源开发、使用和完善是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

(六)课程评价管理

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促使课程评价的内涵和外延逐渐丰富,课程评价维度已经从最初的成绩评价拓展到教学评价、学习评价、教学效果等内容的综合评价;课程评价主体从学生、教师拓展到学生、教师、企业、家长等多类型主体;课程评价内容从聚焦课堂拓展到课程开发、课堂教学、课程管理全过程。同时,学校还应健全课程评价的管理制度,完善课程开发—教学—管理的评价流程。

四、搭建技术平台支持课堂教学精细化实施

(一)常见课程平台的功能模块

课程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开展实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平台的支持。在课程开发、课程教学、课程管理三个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中,会涉及多个信息化功能模块的技术支持。其中,职业能力分析模块、专业管理模块、教学资源模块是课程开发阶段的技术支持;课程教学、在线考试主要服务于课程教学实施阶段,在助教助学的同时可以实时搜集在线教学数据,为课程教学诊改提供基础性数据;教务管理及教科研管理模块则作为课程运行管理的主要技术功能模块,对课程从开发到实施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在线实时监测;教学质量分析及校情分析等智能分析技术可以为课程诊改工作提供数据分析、预警反馈、可视化展示等技术支持,满足诊改“8字螺旋”自主质量保障的工作需要。

(二)课程信息化平台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教育管理的现代化首先是管理技术的现代

化,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深度融合发展的今天,中职学校教学管理拥有的信息技术服务越来越好,功能选择越来越多。那么在对接教学诊改工作需要、服务教学管理质量提升需求时,我们该如何进行功能模块的组合和配置,如何开展课程乃至教学管理信息化模块的开发建设,如何清晰认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与教学管理质量提升的关系,都是当前课程诊改在技术支撑环节应高度关注的问题。

1.厘清教学管理各信息化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功能模块建设中要遵循重视基础、科学规划、量需为度、合理配置的建设原则。系统性、科学性在信息化建设中尤为重要,我们在分析研究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梳理信息化功能模块之间数据交换-共享、功能配置-组合、应用开发-优化等多层面的建设需求,结合学校建设发展目标和资金投入额度,本着科学规划、理性投入、分步实施、系统完善的建设思路实施信息化功能模块的建设。

2.明确信息化平台作为技术支持的角色定位。

课程自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要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支撑,数据的实时监测、采集、分析、展现更离不开信息化手段作为技术支持。但是我们需要厘清信息化技术平台与课程教学管理的关系:如果没有管理上系统科学的顶层设计,那么即使耗巨资建设信息化平台,也难以发挥其强大的功能;反过来如果没有有效的技术手段做支撑,纵然再好的顶层设计恐怕也以取得预期成效。因此,管理重在人的素质提升,平台建设重在技术的高效应用,中职学校管理者只有充分兼顾两者,才能真正发挥信息化平台对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技术支持作用。

3.辨析信息化监测数据的客观量化作用。

“以数据为支撑”是教学诊改工作的基本原则,同时数据支撑也为职业教育走向标准化、精细化办学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和有效途径。另外,我们也要关注教学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教学管理中数据的多样性。如何辨别并分析有效数据、真实数据、有意义数据是教学诊改工作对每一位质量保证主体提出的更高要求。只有我们选择了有效数据、有意义数据并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之后,才能发挥其客观反映教学实际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研究
试论职业院校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职业院校国家安全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策略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效益探析
广东省规范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管理
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研究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省参赛选手获奖名单(中职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