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影《美丽心灵》的美感

2019-04-01张乐婷

神州·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艾丽纳什虚幻

张乐婷

电影《美丽心灵》上映于2001年,是由美国导演朗·霍华德执导,罗素·克劳、艾德·哈里斯等主演的剧情片。

该片以经济学家约翰·纳什为原型,讲述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一生。

本文从三个方面,浅谈该电影中的美感表达。

一、前后呼应的结构美感

电影的结构美感,首先来自于前后呼应,在电影《美丽心灵》中许多的前后呼应。

在电影的一开头,普林斯顿大学学术礼堂内,年长的导师在激情的讲着数学家是如何破译密码,从而帮助战争获得胜利,之后问道,谁会是下一个获得如此成就的人。镜头转向坐向坐在人群后面,意味深长的男主角约翰·那什。

这个镜头呼应了后来,主人公约翰·纳什患有精神分裂症之后,始终认为自己是军方的战士,是帮助美国获得战争胜利的英雄,这一发疯的缘由,就是在学生时代的约翰·纳什被灌输荣誉感的解读。

主人公约翰·纳什在电影的开篇,提出的构想并不能够被导师所接受,在导师拒绝他之后,画面来到普林斯顿的礼堂,看到众人在给另一位诺贝尔获奖者赠送钢笔,这个习俗代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尊敬,约翰·纳什在一旁看着若有所思。

而在电影濒临结尾的时候,历尽艰辛的约翰·纳什也活的了诺贝尔奖,所有人给垂老的约翰·纳什赠送钢笔的时候,代表他终于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同。

与此同时,电影的开头,还提到约翰·纳什说自己虽然不喜欢数学,但是数学是让自己得到尊敬的唯一方式,而电影的结尾,约翰·纳什得到赞同的原因,确是因为他终于找到了获得赞同的另一种方式,他不再执着的要成为左右战争风云的数学家英雄战士,而是做一个与之相比更加平静的生活——成为大学教师,在这一条道路上他放弃了自己的英雄梦,但是他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电影的开头,约翰·纳什的同事问他,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直觉和创新能力怎么办,在电影的过程中,约翰·纳什真的因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产生了副总用,失去了他的直觉和创新能力,这也是与开头的呼应。

另外,男主角约翰·纳什参与酒吧排队等活动中,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并没有浪子室友的出现,这也暗示了浪子室友查尔斯·荷曼其实是一个虚幻的存在,是约翰·纳什自己精神疾病之后假想出来的存在,这也是对后面,约翰·纳什被确认精神病的一种呼应。

二、天才与疯子的博弈美感

《美丽心灵》中主角约翰·纳什在影片的各处均被暗示其是天才,与众不同,是以他想获得成功的方式已经超越了普通人的学术追求,而是下降自身,得到世人的认可与理解,这也注定了约翰·纳什的一生都在与自己博弈。

这一博弈也正是约翰·纳什提出的均衡论的精髓,寻找一种平衡,一种最佳方案。

影片开头,约翰·纳什想导师提交的论文不能够被老师所理解,在失望之中的约翰·纳什与假象中的浪子舍友一起将桌子从宿舍推下去,这一幕象征着一种解放,打破固有思维,约翰·纳什开始寻求一种可以被世界接受和理解的理论。

后来,成为教师的约翰·纳什遇到了美丽的女学生艾丽西亚,艾丽西亚巧妙的解决吵闹的施工和不能开窗的矛盾,使得约翰·纳什开始意识到,赢得双赢局面,也许只是换一种思路,这与影片最后约翰·纳什换了一种思路,不强求治愈精神疾病,一样获得了双赢的局面相呼应。

约翰·纳什被发现有精神疾病的过程中,认为自己是军方的战士,为了保护祖国而破译密码,之后他被送入精神病院,从精神病院出来的约翰·纳什因为服用精神类药物的缘故,编程了一个普通人,他看着以前可以轻易解除的题目,却再无思路,尽管医生安慰他说治愈疾病之后,就可以不再服药,凡是从天才变成凡人的约翰·纳什却其实生不如死。

最终,约翰·纳什选择了不吃药,这样尽管幻觉依旧存在,但是他却可以重新同之前天才一样思考。约翰·纳什也终于在一个雨夜发现小孩子不会长大这个漏洞,从而相信了一切幻觉都是假的。

約翰·纳什的妻子艾丽西亚终究选择了放任约翰·纳什不吃药,帮助他习惯这样的生活,而不是强迫他进入精神病院治疗,这固然是一种爱意的表达,也更是一种平衡,帮助约翰·纳什寻找一种可以正常生活的平衡。

对于约翰·纳什来说,他不再吃药,放任幻觉的存在,却克制自己,不在与幻觉进行任何互动,他留着眼泪与幻觉中的小女孩诀别时候的画面,也代表了他最终向世界的妥协。

这也就是博弈论中的精髓,一种于世界和平相处的平衡。

幻觉与天才思维只见的取舍,主人公约翰·纳什的一生之中,都在与自己博弈,看过电影之后,我也更加深刻的明白,世界上没有简单的对错,我们都在与自己博弈。

世界上没有完美,而我们都在不完美在会中寻找一个平衡点。

约翰·纳什的一生并不在于其学术层面的不断进取,而更多的是一种与自己的争斗,在于他终究找到了一条出路,来与世界和解,而经过了这一系了的奋斗之后,他也终于在晚年为世界所接受。这是一种妥协,也是与无数不断学习进取的人的一种殊途同归。

电影《美丽心灵》不单单是经济学家约翰·纳什的生平改编,更是对他所提出的博弈论的一种阐释。

三、贯穿始终的真实与虚幻的探索美感

电影的前半部分将男主人公约翰·纳什塑造成了一个幸运的为在为军方效率的天才英雄形象,因为其塑造十分成功,在约翰·纳什被精神病医生抓捕的时候,我甚至一度认为,是否是因为主人公约翰那是所面对的局面太过恶劣,太过复杂,于是主人公说的话不被人所相信。

这也让我们有所思考,我们是不是也生活在一个我们认为的虚幻世界中,我们所认知的,所看到的一定是真实的么?

直到大雨之中,约翰·纳什发现了一切极为幻觉,他才终于发现了现实与虚幻的突破口,也代表着他向世界的妥协,这也是电影引发的我们对现实与虚幻的思索。

看完电影之后,我都一直在想,现实中的主人公约翰·纳什是不是一个真正的疯子,或许他只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天才,只不过生错了时代,被人陷害。于是我查阅了资料,这些资料告诉我,约翰·纳什确实是一个患有精神方面疾病的人。

在现实中,约翰·纳什并不像电影中是唯理论军方为了祖国的荣誉而走火入魔,而是荒诞的认为自己是为外星人破译密码。

如果电影中也采用如此写实处理,那么观影者可以很明确的清楚约翰·纳什是一个精神病人,也就缺少了电影中那种走火入魔的令人惋惜,和真实虚幻之间的令人反思。

作为观众,看过《美丽心灵》之后,再去回顾约翰·纳什的一生,则会带着更多的唏嘘与无奈,哀叹他不幸与传奇一声的同时,更加感受到电影带来的最大的善意。

这也正是电影存在的意义之一,教会观影者们温暖。

同样的艺术改编,还表现在约翰·纳什的生平上,约翰·纳什在现实中并没有一位如同电影之中女主角一样从一而终的妻子,他在现实中 与电影中的妻子原形艾丽西亚早早离婚,尽管艾丽西亚确实一直与他有不能磨灭的帮助,但是却少了一些电影带给我们的美好。

电影是来源于人生,但是经过了无数的升华,用无数的善意表达,来让我们感受到美感。

以及电影中约翰·纳什说自己的儿子在哈佛大学读书,然而现实中约翰·纳什的儿子却没能继他的才华,只继承了他的精神疾病。

这些令人唏嘘的现实,都在电影中得到了美化,美化同时,用无限的善意来令人反思。

电影《美丽心灵》的出色结构,用电影诠释了经济学家约翰·纳什生平的同时,巧妙的利用结构阐释了约翰·纳什的经典理论——均衡论,更是在虚幻与现实之间进行升华,电影与真实之间进行改编,让人看后回味无穷。

人无完人,人们都在寻求一种平衡,在世界中找寻一条和解指路,尽管人生不能先个电影一样十全十美,但是《美丽心灵》却带给了观影者最大的善意。

这就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电影艺术的真谛。

参考文献:

[1]欧佳宁.从功能语言学角度分析电影台词[D].暨南大学,2018.

[2]李阳.混沌中求真理——论电影《美丽心灵》的美国文化透视[J].电影评介,2014(15):48-49.

猜你喜欢

艾丽纳什虚幻
雨中(外二首)
探索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大兴路径”
流年似水
THE ROLE OF L1 IN L2 LEARNING IN CHINESE MIDDLE SCHOOLS
THE ROLE OF L1 IN L2 LEARNING IN CHINESE MIDDLE SCHOOLS
打扰一下,雷电先生!
百万美元
小狗究竟跑了多少米?
线条之美
爱,纳什博弈人生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