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宗教仪式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思考

2019-04-01贺描

神州·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仪式

摘要:宗教仪式是宗教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宗教文化的一个现象。本文通过对康定金刚寺的宗教仪式的仪轨论述,认为宗教仪式的内涵包括:善心、善念、包容、和谐、平等等,这跟和谐社会的本质不谋而后,从而得知,处理好正确的宗教关系能够更好的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仪式;文化;和谐;和谐社会

一、宗教仪式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的宗教文化现象主要是宗教信仰和宗教仪式。宗教信仰是宗教的内在因素,而宗教仪式是宗教的外在因素,是宗教信仰的外在表现,内在的宗教信仰通过外在的身体动作和语言形式而客观化和具体化就是宗教仪式。信仰者通过对宗教仪式实现与神灵之间的交流,宗教团体则通过宗教仪式教导和约束信教者行为(1)。

二、金刚寺简介

金刚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公元1272年,在跑马山脚下建起了一座旧密宁玛派传承的小庙,这便是康定金刚寺的前身。十四世纪,由明正土司祖先和当地信众将小庙迁往康定城西面山脚下。十五世纪初,寺庙被火烧毁后,由明正土司主持,将寺庙迁于康定城西南面山脚下。十六世纪末,莲花生大士之语密化身、大伏藏师古汝·曲杰旺修之转世——绛达。扎西道吉大师及其弟子应明正土司之邀,前来金刚寺驻锡、弘法利生,金刚寺遂成为宁玛派北传伏藏传规之道场,属宁玛派六大道场之一——卫藏多吉扎寺的重要分寺(2)。大殿正中为莲花生大师坐像,高六米,四周绘有彩色壁画,内容多为劝人行善,因果轮回的佛典故事(3)。

莲花生大师,印度佛教史上最伟大的大成就者之一,藏传佛教的主要奠基者。公元八世纪,他教导藏族弟子学习译经,將重要显密经论译成藏文,创建显密经院及密宗道场。藏传佛教宁玛派是藏传佛教史上最早形成的教派,教派宣称其教法乃前弘期入藏弘法的莲花生大师所传,并将莲花生大师尊为该宗派的祖师(4)。

三、初十法会的由来、仪轨、功德

初十法会为宁玛派教派中最为重要的节庆仪式之一,为更加具体的了解此次法会的由来,笔者前往金刚石联系了一位叫尼玛(化名)的喇嘛,根据微信语音、以及他提供的相关资料,笔者对此次法会的情况作如下记录:

莲花生大师在藏地创建宁玛派后,离开藏地前往西南罗刹地震慑诛魔,大师虽然离开藏地,但尊之密意悲憨则恒常观照着藏地一切众生。《密集经》云:“特于猴月初十日,以及每月初十日,莲师化身遍布世界,我赐共不共悉地。”

根据上述授记,藏地的很多寺庙都要在每月初十举行莲花生大师的修供法会,特别是在每年猴月初十,举行隆重法会和跳神。

金刚寺的跳神法会是由康定明正土司之子甲色堪布创建的,于每年藏历七月初十举行跳神法会,会期三天(初九至十一日),三天法会主要修供《上师密集仪轨》。初九不带面具跳神,初十佩戴面具跳神。其仪式有:

1、展示莲花生大师大唐卡像供于大殿朝拜。

2、僧众列队出场为大唐卡献沐浴礼。

3、十位愤怒尊出场。

4、八大舞者出场

5、寿星、大小和桑、狮子等出场迎请莲花生大士八相、师徒三尊以及空行佛母等就坐。

6、五男、五女出场跳舞

7、莲师八相一次跳神舞蹈

8、八位舞者跳舞发愿,感谢三宝而告结束。

综上所述,以上跳神的功德在僧人们跳神时,应做到身口意与本尊的身像、咒语、本智三密相应,身着合格的跳神法衣等演示神舞,其功德主要为僧人和信众祈祷众生安康,天下太平。

四、宗教仪式和和谐社会关系的关系

据资料记载,2007年12月18日,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具体学习时指出:“正确处理和认识宗教问题,切实做好宗教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5)。这些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观,在此理论背景之下,宗教仪式是宗教乃至宗教文化的一部分,处理好新形势下宗教仪式的问题,不仅能够更好的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还能促进宗教和谐。我们也要长期以科学的观点分析问题和看待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指导自己的思想,做到立足长远,对宗教上长期存在的复杂性的问题要及时的认知,把握好其规律,做好宗教的本质工作。同时,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社会和谐,在把握规律的前提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第一、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提高意识形态,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理论基础。正确的宗教观能够更好的促进和谐关系的构建。寺庙僧众要随时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好新型的意识形态问题,这在对以后所展开的节庆仪式上,有了更为精准的理论学习思考。

第二、弘扬宗教文化,让宗教文化成为传播媒介,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条件。宗教仪式是宗教文化的一部分,简而言之,宗教仪式最终的思想在于众生平安、安康、和平、包容等等,这与和谐社会的理论思想不谋而合,所以保护好和宣传好宗教文化是一份责任。

第三、提升寺庙僧众综合素质,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人力因素。因宗教仪式是宗教文化的一部分,宗教文化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载体,需要提升实施宗教仪式的僧众素质,采取团结和睦、互相帮助、共同适应的原则,对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注释:

朱雪娟:《宗教仪式的知识产权保护》,厦门大学,硕士论文。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A%B7%E5%AE%9A%E9%87%91%E5%88%9A%E5%AF%BA/8711120?fr=aladdin。

http://kd.aiketour.com/raiders/show_23.html。

李顺庆著:《藏彝走廊北部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研究》,巴蜀出版社,2016年,第37页。

新华社,2007-12-19

参考文献:

[1]四川省康定县志编纂会《康定县志》[M],成都:巴蜀书社,2000年

[2]李顺庆著《藏彝走廊北部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研究》,巴蜀书社,2016年

[3]许克保《宗教在和谐关系中的作用》,《巢湖学院学报》,2011年第13卷第1期

[4]马明忠《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宗教关系》,《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1期

基金项目:四川民族学院项目----康定市寺庙节庆活动仪式调查研究,项目编号:XYZB15004

作者简介:贺描(1988.11-)女,籍贯四川省康定市,四川民族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和谐社会和谐仪式
仪式感
仪式感
流绚夏日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