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隐喻机制理论研究

2019-03-30吴霄霄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8期
关键词:意象图式概念隐喻隐喻

吴霄霄

摘 要:认知概念隐喻时通过认知隐喻机制来产生的,其具有普遍性,存在于所有语言中。笔者通过概念隐喻的建构和概念隐喻建构过程中的意象图式两方面的内容对认知隐喻机制进行讨论。

关键词:认知机制 隐喻 概念隐喻 意象图式

引言

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认为隐喻不仅仅只是用于增加语言诗意的修辞手法,更多的作为一种认知机制。它以我们的身体经验为基础,能够建构我们赖以生存的概念系统,是在隐喻机制下建构出的“概念隐喻”或“隐喻性概念”,它们体现了我们的思想,指导了我们的日常行为。

一、概念隐喻的建构

1.隐喻机制的本质

乔治·莱考夫&马克·约翰逊(1980)以“ARGUMENT IS WAR(争论是战争)”为例对隐喻机制的本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指出隐喻机制用指称另一种事物的词来理解和体验当前事物的过程。他们采用了“始源域”和“目标域”两个术语来分别表示隐喻机制运行过程中两个事务所在的不同认知域或概念域。

莱考夫和约翰逊所提出的“概念隐喻”这一理论,认为“争论是战争”就是通过认知隐喻机制建构的一个概念,可以称为“隐喻”或“概念隐喻”。

国内学者束定芳以西方隐喻理论为基础对隐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人们在使用莱考夫和约翰逊等学者所论述的“概念隐喻”时,并不具有主动性,由于受认知能力或文化背景的影响,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通常会借助现有的事物,而且会自动把它们归类为范畴相同的事物。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视角也逐渐多样化,能够从不同的事物中发现某种关联从而进行联想,隐喻机制发挥作用之后生成的概念隐喻会逐渐固定下来变成日常用语 ,同时又能不断建构出表达新事物的概念隐喻。[1]

2.概念隐喻建构中的映射论

认知语言学研究者普遍认为隐喻机制运行的过程是一种映射,始源域和目标域作为映射的两大元素,它们是来自不同的认知域或概念域。首先,隐喻机制是通过始源域来理解目标域,所以是从始源域单方向映射到目标域。其次,并不是始源域中所有的属性都会投射到目标域中,而只是通过对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存在的物理方面或心理方面的相似性进行类比之后选取了始源域中的一部分特征用以理解和建构目标域。

笔者认为“映射论”中也含有“替代论”“比较论”“互动论”“概念合成论”中的一些观点,如隐喻机制是建立在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上的,需要通过类比将两个概念域中的相似性提取出来;隐喻机制作为一种认知手段,在其运行过程中,同样也存在互动以及对心理空间进行合成的阶段。对于这一点,国内学者王文斌和束定芳等均做过较为细致的论述。

3.概念隐喻建构中的相似性

胡壮麟对语言与隐喻机制以及认知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指出,在人们用语言进行思考时,隐喻机制能够帮助我们从日常生活里面原先互不相关的不同事物、不同概念和语言表达中发现某种相似点,建立想象及其丰富的联系。

可以理解为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是有其依据的,主要是从我们的身体经验以及日常生活经验等出发,建立起两者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而“某种联系”就是国内学者们所说的“相似性”。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作用是建构出概念隐喻的基础条件,两个不同概念域之间的相似性能够体现在形状、功能、性质、过程等方面,大致是属于物理上的相似或心理上的相似性。筆者认为,既然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存在相似性,那么在选择始源域时,实际上要做的就是先对两个概念域进行类比。

笔者认为,学者们所说的相似性通过类比之后在始源域对目标域进行映射时起到了连接作用,也就是说隐喻机制建构概念系统的过程中包含了对两个不同概念域之间在物理上或心理上的相似性进行比较的过程。这些相似性在我们的生活中重复出现之后,我们能够对它进行抽象概括。

二、概念隐喻建构中的意象图式

在论述映射的几个特征如“不变原则”时提到“意象图式”结构,赵彦春(2014:196)认为所谓的“意象图式”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经验,当隐喻机制中的始源域映射到目标域时,始源域所具有的意象图式结构可以作为映射过程的认知基础。这一点与认知语言学中隐喻机制以经验和心理为基础的观点也是相通的,[2]即对一个事物的理解来源于多次接触后对其形成一个基本的认知,这种认知与经验和心理有关。

结语

笔者对认知隐喻机制的论述是从认知隐喻机制的本质、运行方式(映射)以及认知基础(意象图式)几个方面展开的,可以梳理为已下几点:

首先分别用“始源域”和“目标域”来表示指称另一种事物的概念域和指称当前事物的概念域;

其次,通过始源域来建构出用以理解目标域的概念隐喻,则需要对始源域的意象图式进行分析,从而作为建构概念隐喻的认知基础;

紧接着对始源域和目标域中的特征或属性进行类比,找到两个概念域之间的相似特征,如空间位置、形貌、功能等,或者是在性质、过程等方面的相似点;

始源域对目标域进行映射时,两概念域在内在结构上保持了一定的一致性,原因是始源域所具备的意象图式也会系统地投射到目标域当中。

映射完成后则建构出用以理解和讨论目标域的概念隐喻及一系列概念隐喻表达式,且这些概念隐喻及其表达式均处于文化影响下统一连贯的概念系统中。

参考文献

[1]陈道明.认知语言学理论与语言实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3.

猜你喜欢

意象图式概念隐喻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论空间隐喻的认知思维
浅析概念隐喻的运行机制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词块教学
汉语足部运动词的空间隐喻研究
中国日报英语经济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研究
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