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众心理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2019-03-29陈惠

科学与技术 2019年9期
关键词:独立性主动性

陈惠

摘要: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識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心理学上的大量实验表明,在个人受到外界人群普遍行为的影响时,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具有的心理现象。课堂从众心理即是从众心理在课堂这一环境下学生表现出来的从众心理,通常我们说“人云亦云”或者“随声附和”。

关键词: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能力

一、从众心理与课堂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心理学上的大量实验表明,在个人受到外界人群普遍行为的影响时,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由于多数人的看法和行为往往比个人的看法和行为更合乎实际需要(自然规律和社会规范)所以通常情况下,个体服从多数对个体有诸多好处,如可以避开危险,可以免除犯错误,使行为处事更有效等等,这是从众心理积极的一方面。从众心理也有消极的一方面,单就对人的意志品质的消极影响来说,长期的“盲目跟风”会造成人们的思想僵化,缺乏主见,自信心丧失,意志薄弱,创造力低下等等。

课堂从众心理即是从众心理在课堂这一环境下学生表现出来的从众心理,通常我们说“人云亦云”或者“随声附和”。同样,课堂中的从众心理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学习效果有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教学实践中,往往不是因为学生不从众而影响到学习效果,而是学生过于从众,盲目地迷失自我,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能力的发挥。故而克服课堂过分从众心理对课堂教学来说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课堂过分从众心理的形成机理

从学生产生过分从众心理现象的成因来看,客观因素和群体因素有极大的影响。课堂学生多,如果问题的答案又不开放,通常情况下每一个问题都导向比较固定的答案的情况下,学生就会产生过分从众心理。除了课堂这一客观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有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的影响。

个体方面,一是学生不自信,常见的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心理内倾性比较强的学生,他们即使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也不表达出来,生怕在别人看来是犯“低级错误”而被嘲笑,也就是“不敢发自己的言”。二是学生未能积极地参加到课堂学习中,老师“津津有味”“如痴如醉”,学生“我行我素”,“天马行空”,老师“开大会”,学生“开小会”。概括地说就是“不想发自己的言”。

情境因素,一是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处于绝对领导地位,对于学生的思想观点教师经常做出非此即彼的整齐划一的“裁处”,另类与新奇的思想观点经常受到抑制,甚至挖苦与嘲讽,也就是课堂气氛不民主,“不让发自己的言”。二是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单一,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机会有限,给一点发言的时间也是草草收场,生怕放开了收不回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使学生“不能发自己的言”。

三、解决课堂从众心理的有效策略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造成每个学生过分从众心理倾向的因素会各有不同,有的源于某一个方面,有的则是几个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到课堂中的学生从众心理,既与教学学科和具体的教学材料有关,也与课堂整体气氛和教学组织模式有关;既与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关,也与学生群体的综合性格品质有关。所以,克服课堂学生过分的从众心理应该从形成这种心理倾向的原因出发找出答案,具体到学生个体应该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来探讨课堂教学中学生过分从众心理的解决策略。

(1)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与自信心。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意识与自信心的强弱是长期形成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施加影响,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中表现出来的独立的个性品质给予正面强化,课堂中学生表现出独立意识时及时表扬,反之则进行负面强化。鼓励学生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克服自卑心理。

(2)努力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独裁”与“专断”的行事风格必然会使学生的思维停滞,思想观点受到压抑,学生偶尔闪现的“火花”也会在瞬间无情的熄灭。反之,平等的包容的外部环境即是暗示学生不会因为另类而受到“惩罚”,自然就消除了学生的顾虑,有利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并愿意把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表达出来和别人一起分享、交流。

(3)设法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如果没有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在老师提问题时自然地“游离”在课堂之外,要是参与也是“随声附和”,“人云亦云”,可谓“声不由心发”。教学实践中,我就多次遇到学生因为不小心“随声附和”过了头——声音太大惊吓到自己的情况。所以,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自己的最强音”。因此,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有趣的导入和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就非常必要了。最要不得的莫过于老师还没开口,学生已经知道课堂教学程序的每一个细节了,这就和猜谜一样,先道出了谜底再讲谜面会使最有意思的谜语黯然失色。

(4)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注意力是人的整体能力的有机组合部分,每个人的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和注意力维持的时间长短各不一样,每个个体因年龄、心境和外部环境的不同也不一样。小学生维持注意力的时间一般在二十分钟左右,因此,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注意力张弛有度,一味地强调“注意”是没有意义的。另外,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表达自己,压缩老师与学生群体或学生个体与师生群体的交流时间,增加学生个体与个体的交流机会,坚决杜绝学生还没有思考老师就迫不及待地给出“标准答案”的做法。

参考文献

[1]石成奎.学生从众心理成因及其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51-52.

[2]王燕,王辉.正视学生从众心理与其有效利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2):28-30.

(作者单位:西藏林芝市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独立性主动性
独立品格培养
我的事情我做主
做最好的自己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关于事件独立性的两种判断
牛顿第二定律独立性的巧用妙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