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要在功能转型中凸显自身价值

2019-03-29王寿斌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中职学校

王寿斌

【关键词】中职学校;办学功能;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4-0052-02

2018年11月7日,由教育部新闻办组织的教育奋进之笔“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在长沙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实施成效以及职业教育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工作举措。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在记者提问环节,王继平正面回答了记者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如何发展这一敏感话题。王继平认为,40年前的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改革中等教育,提高农业学校、中专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职普并行”是我国教育改革特别是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重大成果。(《中国教育报》,2018-11-27)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去留存废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事实上的中职在校生流失率偏高、自愿入学率偏低,也为“去中职”的论调提供了现实佐证。而眼下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机器换人成大势所趋,更让人们觉得以后“低端”的中职教育再无存在的必要。对此,许多专家学者见仁见智,难见高低,而“职普比大体相当”这一政策则表明了政府的态度。如今,王继平司长重申坚持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成果,再次为此讨论确定了基调。

那么,中职教育究竟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是不是因为有了政府的“强制”,我们才需要坚守中职教育这块阵地?这是人们目前普遍关心的焦点话题。

站在普通民众的角度考虑,要不要关停中职学校只是个简单选择,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甚至很多人会天真地认为,只要中职学校都关了,我的小孩就不再需要读职校了。而这一问题如果由担负重要社会责任、直接影响政府决策的专家学者们来考虑,中职教育的去留则需要放在国家发展、产业振兴、社会和谐的总体框架里去考量。用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研究所副所长徐国庆的话来说,“中职办学困境的形成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需要不需要,而是要看谁最需要。现在是个体需要与国家需要、产业需要产生了错位,个体可能不需要,但国家和企业非常需要”。

孩子升学没有彩排,家长都会站在有利于自己孩子上好学的角度对中职教育的去留做出判断,虽然站位不高,但情有可原。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对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和社会作用有足够高的认识,在当前的社会认知形势下,也不可能依靠全民投票来决定其存废。

对于普通百姓,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大家明白,职业教育不仅是在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更是在为许多不适合从事纯理论和科技开发研究工作的孩子提供一个技能成才的机会。人人都是平等的,但最终会从事不同的工作却是必须面对的事实。即便我们现在根据家长(考生)的意愿大幅度扩大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让绝大部分初中毕业生都能如愿进入普高,但我们必须正视的是,很多依靠“扩招”进入普高的学生难以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盲目扩大普高规模,只能暂时满足孩子入读普高的愿望,让家长暂时“脸上有光”。当孩子最终并未考取满意的大学,回头来看不仅浪费了青春,而且已经坐失了读职校学技能的良机,可谓“双输”。相比之下,还不如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尊重孩子自己的真实意愿,让孩子实事求是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类型。

如此来讲,并不是说中职学校可以只管抱着“多元智能理论”的“大腿”,坐等那些“既定比例”的学生前来入读。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不愿就读中职学校,有很多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进入中职学校学习,还真不是“面子”上过不去的问题,而是担心在中职学校不仅孩子学不到有用的东西(知识和技能),反而会受环境影响被其他孩子“带坏”。

基于这样的现实,广大中职学校不能总是“以不变应万变”,而应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与时俱进地加以改进提高,尤其应对办学的功能和定位进行适时调整。比如,在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日常生活、机器换人成为企业首选的当下,原本由中职教育长期承担的简单技能训练将再无用武之地。中职学校应当及时调整办学定位,逐步淡化專业技能的强化训练,而把人才培养的重点转向提升学生的基本公民素养,使学生成为了解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基本专业技能、具有较高人文素养、拥有较大职业潜能的时代青年。这样的毕业生,退,可以直接就业,快乐从事基层劳动;进,可以申请(或报考)进入高职院校进一步深造,成为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

在中职办学的功能方面,我们更需要超前的战略性思维。众所周知,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以及教育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特别是对职业教育的服务供给有着更加明确的期待。虽然国家在许多政策上鼓励老年产业发展,但这些政策的真正落地还需要涉老服务业早日实现社会化和标准化,这就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大量的涉老职业技术人才。在这种现实语境下,未来的中职学校必将成为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集散地”,成为线下教育与在线培训的“结合点”。因此,学校应当紧密结合时代背景,提前做好相关师资培养的准备,加强老年学类的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涉老职业教育研究,科学调整学校的空间布局和功能拓展,以与学校未来的责任担当实现较好的契合。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中职学校
转型发展形势下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德育工作浅谈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