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淮河流域传统水印版画的当代审美语境

2019-03-28

关键词:淮河流域版画语境

田 丽

(保山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

淮河流域,是指位于黄河与长江之间的过渡地带,包括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五省。淮河文化源于长江流域的楚文化,兴盛于淮河流域的宋、明文化,并与中原文化汇合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形成,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水印版画的源头所在。

传统水印版画,是以水墨及颜料在木刻版上刷印,用来创作中国传统年画及复制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的画种,是中国特有的刻版印刷方法之一。水印版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现在这项手工技艺已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淮河流域为一个文化区域,讨论传统水印版画审美语境的延异状况,从类型学上说,这个区域的传统水印版画有很多共性特征,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符号性,从推动当代水印版画发展来看,对淮河流域传统水印版画的当代审美语境研究具有典型意义。在这里传统水印版画与当代水印版画不仅是时间轴上的划分,而且在制作技法和创作观念上,也是相对而言进行界定的。

一、明清时期淮河流域传统水印版画整体风貌

在中国古代,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版画书籍刻印逐渐兴盛起来。传统水印版画出现较早、规模较大、流传较广的艺术形式就是书籍插图。紧接着发展起来的是木版年画,它起于唐宋,兴于明清。其中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安徽古徽州、湖北老河口都是淮河流域内远近闻名的画坊,传统水印版画除了古书插图、年画外,还有神马纸、十竹斋画谱等艺术形式。它们不仅兴盛在中国民间,还流传到日本和欧洲。位于淮河流域的传统水印版画,呈现出雄浑粗犷、造型工整、线条洗练、色彩艳丽、构图饱满的整体风貌。

(一)淮河流域传统水印版画归纳与分类

淮河流域传统水印版画派系较多,样式丰富,大体可以按功用、题材、技法、派别来进行归纳分类。首先,按功用可分为古书插图、神马纸和年画。插图是用来结合书本文字做文化传播用的,神马纸是用来祭祀、驱邪的,而年画是用来迎新祈福的。其次,按风俗题材可分为神怪、吉祥图、花鸟、人物等。神怪题材起源于秦汉的门神画,还有神马纸;吉祥图是喜庆欢乐的场面,它传达出大众的美好愿望;人物题材的多数是年画,在中国民间已经是流行近千年的习俗;花鸟题材用于插图和古画摹本,如十竹斋画谱、笺谱。再次,按技法可分为单色印刷、线刻染色和套色水印几种方式,如早期的佛经插图、神马纸,多数是单色印刷;门神和年画多数是线刻染色;而十竹斋画谱是套色水印技法。最后,按派系来分,淮河流域五个省份的水印版画各自成一派,都是世代相传、工艺考究、镂刻精微、题材多样的版画极品。

(二)淮河流域传统水印版画的语言特色

郑振铎先生曾说,梨枣图画,为推动文化,功高不可胜言。可见当时传统版画艺术地位之高。淮河流域传统水印版画受许多传统姐妹艺术的滋养与地方民间文化的哺育,形成了概括写实、诗意浪漫的版画语言,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符号特色。有勾、刻、印等复杂工艺程序,以追求复原传统书画的艺术形态、笔墨、神采为目的。材料工序的特性决定了传统水印版画的语言特征,淮河流域内几个画派的版画语言趋于统一又各具特色。相对来说,桃花坞木版年画灵巧精致;潍县年画线条简练刚劲;朱仙镇年画讲求对称饱满;徽州版画纤丽工细;老河口则色彩浓艳。古代书籍插图是单色阳刻技法,刀痕清晰,线条流畅,层次丰富多变,极具形式美感;年画色彩鲜明饱满、对比强烈,造型夸张;到了清代初期,十竹斋画谱吸取了中国画水墨晕染的方法,与传统国画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风格秀丽典雅,逐步形成了中国水印版画的雏形。至清代中期,以“姑苏版”中《耕织图》为代表的水印木刻技法达到了极高艺术水平,淮河流域的传统水印版画重视技巧和语言的锤炼,其语言特色集中体现出淮河人民对精神意趣的较高层次审美追求。

二、淮河流域传统水印版画语言的叙事空间

“叙事空间”是来自语言学里的名词,后来也广泛应用于视觉符号学领域,在这里指传统水印版画语言的“语境”。“语境”是指某种文化产生的特定社会背景,“当我们考察某种艺术现象时,语境对于阐释这种艺术形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1]96。淮河流域传统水印版画艺术家置身于所处文化环境里,作品风格与其时代特征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对于传统水印版画艺术价值的判断,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版画艺术形式与技巧的分析,而应放在历史语境中去讨论传统水印版画语言符号的深层语意。

(一)淮河流域传统文化的叙事空间

《诗经》有“鼓钟将将,淮水汤汤”的诗句,形象地概括出淮河流域深沉厚重、刚柔相济的文化特点。淮河文化集先秦时期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以及中原文化为一体,明清之际又兴起了独具特色的淮扬文化。淮河流域是盘古开天地的地方,鲁国的文化中心,我国佛教禅宗的发祥地。“问鼎天下,逐鹿中原”“临淮自古多名士”,淮河流域的历史变迁和经济发展,造就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杰出人物[2]43-45。广袤的淮河流域与各方接壤的地区形成了文化多元性的一大特色,其文化叙事空间的内涵和外延,形成一个无限扩展的“符号域”概念。“符号域”是一个边缘不确定的符号叙事空间范围,它不仅是人造的物理空间,也是承载历史文化的社会空间,更是象征性的精神空间[3]66-73,这三个层次共同构建了淮河流域传统文化的叙事空间。

(二)淮河文化变迁对水印版画语言符号的影响

19世纪法国美学家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指出,风俗习惯、时代精神和自然气候都会对艺术创作有影响[4]34。传统水印版画语言符号不仅受地理风物、历史人文的影响,还受时代风尚的影响。从唐朝至今一千多年的水印版画历史中,可以看到版画语言符号随时代演变的清晰脉络。如,安徽省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非常发达,刻书出版业鼎盛一时,加上产纸产墨,使徽州成为明代版画声势最为雄壮的一派,安徽历史上有新安画派、龙城画派,版画流派有芜湖铁画、徽州版画等。古徽州是盐商聚集的富庶之地,民间“徽刻三绝”即木雕、石雕、砖雕技艺名扬天下。在表现风格上,“徽州版画”当时以粗壮健雄之风著称,在业界的崛起直接受徽派刻书业的影响。到了明朝中后期,受木雕工艺影响,为了适应社会风尚,画风转向工整秀丽,线条缜密、造型精确,年画、画谱、插图在技巧上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为同时代其它画派所不及。在表现内容上,普遍表现出农耕文明时代对生殖力的追求及对生命的赞美,如《报晓图》和《百子图》就有家族兴旺的生殖寓意。新时代出现的“新徽派版画”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版画作品融合于新兴木刻的革命队伍之中。经济复苏后,又加入了时代特色和地方风貌,广泛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环境。这时期的版画呈现出现代、开放的局面,语言多样,形式丰富。应天齐的《西递村系列》,运用现代的综合水印版画技法,表现出恬静、淡雅的审美格调,是当代淮河流域颇具代表性的水印版画家。

三、淮河流域传统水印版画的审美语境

在淮河文化语境下,传统水印版画艺术的审美意蕴可以从三个层次体现:一是艺术语言层面上的;二是人文内涵层面上的;三是精神意境上的。传统水印版画的审美感知离不开审美语境,这个语境又会随着时空的转变而“延异”,所以,直至今天,淮河流域的文化内涵、版画艺术、审美语境都处于不断生成与延异的过程中。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情育一方文。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因素,对社会文化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淮河流域的民间艺人不断地从汉代画像砖、漆画、剪纸、戏剧以及诗歌中汲取营养,可谓博采众长。无论是秦砖汉瓦,还是唐诗宋词,都沉淀着深邃厚重的文化底蕴,这些无不是构成传统水印版画审美语境的活性因子。总的来说,淮河流域传统水印版画审美语境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释:

(一)再现性

从民间艺人角度来说,传统水印版画具有对淮河文化的再现性。古代水印版画插图就是对文本和现世的再现。版画是一种间接性质的绘画艺术,艺人在创作的过程中,审美感觉经验被强化,实现了文化、情感与艺术的融合。强化地域特色、文化观念内蕴与精神情感传达,新的意象性符号就此产生,水印版画的语言符号物化再现出完整的淮河流域画面。

(二)体验性

艺术欣赏的过程是个人内心审美体验的过程,从欣赏主体角度来说,传统水印版画能使主体沉浸于淮河文化的体验中。欣赏主体在其对历史和未来的想像中展开对作品的观看和对话,传统水印版画欣赏活动调动欣赏者对淮河文化的整个审美经验,是对艺术家作品意义进行重新阐释的过程。“是一种融注了欣赏者感知、想象、理解、感悟等多种心理因素的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活动。”[5]372

(三)游离性

从传统水印版画的符号生成来说,具有抽离于淮河文化的游离性。创作者与作品之间,作品与欣赏者之间,都会存在一种“游离性”。中国古典哲学里有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在传统水印版画的创作实践中,作者面对各种物质材料会进行语言符号的选取与抽离工作,观众在欣赏这件作品时又按自己个体的审美经验进行解读,这几个过程对淮河文化主题来说,可能已经发生了游离,其最终得到的语言符号与作者的审美感知之间形成一定的位移。这里的“游离性”是指文化语境与审美感知之间产生的意义不确定性、传统水印版画语言与淮河流域语境之间不能被确定的存在状态。

四、当代审美语境与水印版画语言符号的延异

作为既传统而又现代的艺术形式,在当代各种艺术语言与艺术思潮碰撞的国际化审美语境中,淮河流域水印版画语言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延异性特征。正是这些延异性特征,构建了淮河流域当代水印版画艺术思维和艺术语言,推动了当代水印版画美学价值的重构。中央美院的陈琦教授,是生长于淮河流域的水印版画家代表,也是中国当代水印版画界的领军人物,以他为典型案例,从他30 多年来的作品风格演变中,可以看出当代审美语境变迁及传统水印版画语言符号的延异特征。

(一)语言符号的延异

明清时期水印版画从雄浑粗犷的传统风格到精雕细镂、婉约秀丽的语言转变,是当时社会风尚的选择;新中国时期,是淮河流域水印版画多样化发展与自我突破、超越的时期;到了21世纪,当代版画艺术融入国际交流平台,淮河流域水印版画的整体特色逐渐弱化,以全新的文化阐释与精神品质展示现代创作版画的人文追求,使淮河流域文化符号与现代文明符号在视觉上相映成趣[6]。

(二)符号域范围的延异

在古代,淮河文化随着丝绸之路向外传播,直到中国西南的边远地区;在现代,中国的水印版画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一种代表中国身份的象征符号,它的潜力和价值还在不断地延伸,符号域的深度和宽度都在拓展。陈琦教授的水印版画作品频频参与国际版画交流大展,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又亮相中国馆,在这里水印版画的符号域概念无疑扩大到了世界东西方的国际层面,代表的是中国人的艺术形态和民族符号。

(三)审美语境的延异

当代水印版画艺术受国际文化艺术与哲学思想的多重影响,其审美语境日新月异,因此,对淮河流域水印版画语言符号的阐释,要放在今天全球化的文化传播背景下去讨论,当代水印版画的美学价值以及文化意义都在不断地处于打散与重构的状态[7]97-100。陈琦教授的水印版画作品从精微的明式系列到浩渺的水波系列,再到玄奥的虫洞,经历了一个由具象写实到抽象哲思的转变,他2019年的新作《美杜莎》和《天人之际》更是艺术家从小我审美到对人类终极关怀的蜕变和升华,可以说,陈琦教授的艺术风格演变跟当代的审美语境变迁是密不可分的。

结语

淮河流域水印版画从粗犷的地方特色到精美的工细风格,再到多元开放的当代意识,从关注本体语言到深刻而细腻的哲思,其语言符号和审美语境从未停止过自身的建构和超越。可见,淮河流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速发展对传统水印版画影响之大。淮河流域水印版画本体语言的更新,艺术观念的突破,将淮河流域水印版画的历史地位推向了一个新高度。陈琦教授说:“可以说一部版画史便是一部印刷技术史,而揭开技术创新更迭的表象往下看,便会发现那其实是部版画艺术观念发展史。”[8]陈琦教授在他的水印版画创作中,将传统与当代完美对接,从语言符号中探索水印版画在当代艺术文化语境中的审美意义,实现对传统水印版画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创新。陈琦教授的艺术历程,无疑在淮河流域水印版画的未来发展方向上,起到了引领和启示的作用。

猜你喜欢

淮河流域版画语境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版画作品选登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魏山忠副部长率队赴淮河流域安徽、山东开展汛前检查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淮委研究部署淮河流域推进河长制工作
跟踪导练(三)2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