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2019-03-28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大病医疗保障城乡居民

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就建立了覆盖城镇的公费和劳保医疗及覆盖农村的传统合作医疗制度。这些制度在保障国民健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 传统医疗保障制度的转型探索(1978—1992)

1978年之后,我国正式进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双转型时期,宏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使城镇医疗保障制度蜕变为“单位”保障。二是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和从业人员快速增加,针对公有制和集体经济的制度保障功能逐步弱化。三是医疗机构财政支持逐步减少,加之1985年《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开始了以“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为导向的改革,医疗机构强化服务提供。同时,民众收入快速增加,医疗服务需求不断上升。

医疗保障制度与外部经济环境的不适应日益加剧,表现为无法覆盖非公立经济单位就业人口,城镇医保覆盖率不断下降;集体经济改革,农村人民公社解体,合作医疗缺乏经济基础、逐步瓦解;以“单位”作为风险互济范围和服务组织,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风险分散能力有限;依托单位和财政资金,资金来源不稳定,又缺乏个人责任。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尝试公费医疗制度不断优化费用管理,探索费用控制机制。劳保医疗制度重点探索职工大病医疗费和离退休医疗费的社会统筹。这都为未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积累了经验。

2 新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探索和框架构建阶段(1992—2009)

1992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广东深圳率先开始了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1994年,原国家体改委等颁布《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决定在江苏镇江和江西九江两个已有大病统筹制度基础的城市,开展通道式“统账结合”模式的职工医疗保险改革试点,史称“两江”试点。

199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意见》,将试点扩大到58个城市,探索出了“两江”试点的“通道式”、海南的“板块式”、青岛和烟台的“三金模式”三种“统账结合”模式。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城镇职工医保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保险费用由国家、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三方合理负担”。

199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正式确立了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即以职工医保为基础,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公务员医疗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特困人员医疗救助和商业医疗保险为补充组成。职工医保确定了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险的基本模式。

3 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2009—至今)

200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拉开了新医改的帷幕。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政策覆盖全人口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实现了全民医保,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集中改革期。2010年《社会保险法》规定了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架构。

2011年,支撑全民医保的“两纵”(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三横”(医疗救助、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格局已基本形成并逐步完善。全民医保在一些关键领域和环节取得了突破性改革进展。

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201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要求“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整合,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目前,各地普遍按照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统一”要求整合了城乡居民医保。部分地区完成了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的整合,部分省份开始探索“三险整合”的医保一体化管理。

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不断提高,筹资机制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水平逐步提高,从2008年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7年的450元。部分地区开始探索建立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与居民收入相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探索筹资标准、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保障待遇不断提高。待遇水平稳步提高,2016年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待遇水平平均达到81.7%和71.1%。待遇范围不断扩大,居民医保普遍建立门诊统筹,部分地方也积极探索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待遇;门诊特病和慢病病种的范围有所扩展;2016年人社部《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选择了15个城市开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正式探索建立社会保险第六险。

用药范围进一步扩大,2017年完成医保药品目录调整,2017版医保目录较2009年版新增339个药品;国家通过谈判准入纳入了36种昂贵药品;部分省市也依托大病保险“合规费用”政策窗口通过准入谈判方式,将社会急需、疗效显著、价格昂贵的药品纳入大病保险补偿范围。

各类补充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发展,医疗服务可及性不断提高。2012年6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试点意见》,明确为城乡居民建立大病保险制度,超过10亿人口从中受益,受益人员实际报销比例提高10~15个百分点;各类补充医疗保险覆盖率不断提高,2016年底补充医疗保险参保2.9亿人,比2011年增加7202万人。同时,积极推进实施医保精准扶贫政策,部分省市依托大病保险以建档立卡城乡贫困人口为目标人群,实行倾斜性支付政策,提高大病保险托底保障的精准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体系,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任重而道远。值此建国70周年之际,相信我们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会越变越好。

猜你喜欢

大病医疗保障城乡居民
医疗保障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大病预防先调湿热
深化军队医疗保障改革新举措的探讨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从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迈进
贵州:三重医疗保障网精准扶贫
煮饭时加了点它 就能防治5大病
大病医保 重细节保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