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9-03-28张朋丹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踝关节偏瘫下肢

张朋丹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临床当中脑卒中患者偏瘫以后会抑制大脑皮层支配的运动机能,患者会产生痉挛模式。受痉挛屈肌等影响会发生足内翻和下垂等并发症。如果患者在早期不进行相应的训练和活动,会改变周围疏松结缔组织,造成关节痉挛的变形,从而导致患者患肢丧失运动能力[1]。该次就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实施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无认知功能障碍,对该次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均比较明确,自愿前述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为55~71岁,平均年龄为(66.88±4.96)岁。 发病到就诊时间为 2 h~2 d,平均时间为(21.96±5.94)h;实验组中,男、女分别有 25例和15例。最小年龄为54岁,最大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为(67.35±4.92)岁。发病到就诊时间为 1 h~2 d,平均时间为(21.52±5.76)h。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以及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针灸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具体包括:(1)正确摆放患者患肢。引导患者保持仰卧位置,在患者患肢一侧的外侧放置大号枕 (型号为30 cm×60 cm×20 cm),膝关节和髋关节要选择垫上选定的小号枕头,避免患者髋关节发生外旋的情况,让患者膝关节保持20°-30°。同时,在足底垫上中号枕头防止发生足下垂的情况。每2 h让患者更换一次体位,并且患侧的卧位时间要低于1 h。在选取患侧卧位的过程当中,髋关节要时刻处于伸张的状态,膝关节要弯曲,将健侧的髋关节和膝关节放置在中号枕上,在背部放置大号枕。取健侧卧位的过程当中,患者患肢要始终保持在髋关节和膝关节90°,将其放置在大号枕上。同时利用中号枕来辅助患者保持膝关节微屈,避免发生足下垂等不良情况。(2)踝关节背屈运动。患者保持仰卧位置,固定好患者的裸关节,协助患者踝关节进行外翻和背屈运动。(3)屈膝、伸髋和背屈踝运动。患者保持仰卧位置,协助患者进行屈膝和伸髋并将其垂于床沿。康复人员拖住患者足部使患者处于背屈位置,随后保持伸髋状态持续进行背屈踝和屈膝训练。(4)桥式运动。对于少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身体的各项生命体征逐渐稳定,患者意识无明显障碍,入院以后就能够进行桥式运动。患者如果能够熟练并独立完成双桥运动,患者肌力恢复到Ⅲ级时再进行单桥运动。双桥运动:患者保持仰卧位置,屈曲两腿,双足水平放置在床上,康复训练人员站在患者患侧,一只手放在患膝上引导患者向前向下并拉压膝关节,另一只手放在患侧的臀下,引导患者抬高臀部并进行伸髋运动,抬起臀部以后患者的两侧盆骨要保持水平状态避免向健侧后旋。单桥式的运动需要将患者健足缓慢抬起,患者恢复到一定程度逐渐用患足负重完成上述运动。

1.3 观察指标

利用Fugl-Meyer评分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利用Berg平衡量表对平衡功能进行评分,通过功能性步行分级对患者步行能力进行评分,患者分数越高表明恢复状态越好。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2.0版本统计软件做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配对设计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量资料以(±s)描述,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治疗前平衡功能评分为(24.35±2.77)分,对照组为 (24.13±2.7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545;P=0.7239;P>0.05); 实验组治疗后平衡功能评分为(40.54±2.52)分,对照组为(29.66±2.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424;P=0.0000;P<0.05)。实验组治疗前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12.03±2.32)分,对照组为(12.16±2.2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28;P=0.8011;P>0.05);实验组治疗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26.46±2.65)分,对照组为(19.67±2.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37;P=0.0336;P<0.05);实验组治疗前步行能力评分为(2.54±0.75)分,对照组为(2.67±0.8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48;P=0.4586;P>0.05);实验组治疗后步行能力评分为(3.45±0.89)分,对照组为(2.81±0.84)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75;P=0.0014;P<0.05)。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发生偏瘫以后,优于大脑皮层支配的高级运动机能受到抑制会造成肌痉挛模式,由此会造成足内翻和下垂等并发症状,会对患者的行走和站立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加上膝关节的周围肌群不协调,膝关节的稳定性明显下降,通过膝关节过伸交缩放保持膝关节的稳定。制动超过3周后,关节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会逐渐致密,这会造成关节挛缩变形[2]。由于患者会产生关节并发症,会造成患肢存在的运动功能再次发生障碍,这会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产生较大的影响。维持人站立最主要的是依靠肌肉的力量,平衡和足部对接触面的反馈。患侧负重时踝关节会对人体的平衡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偏瘫患者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站位能够保持平衡和进行迈步运动就能够进行行走,对患肢负重这一关键性的步行条件比较忽视[3]。临床当中踝关节功能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病程当中会被忽视,其会对患者的康复和预后产生直接性的影响。神经恢复理论认为脑部损伤以后的运动发育是从上而下的,基于此,踝关节的运动训练至关重要。因此治疗就会对大关节和大肌群的治疗更加注重,但是对远端踝关节的训练并不注重。

在该次研究当中,实验组实施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其优势比较明显,包括:(1)利用软枕能够保证患者在早期被动和主动的活动踝关节,避免由于肌肉紧张分布不均匀而形成的关节变形,带动肌肉进行运动,并且能够防止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而发生的褥疮[4];(2)康复训练人员对患者进行踝关节运动能够有效对患者关节和肌肉的感受器进行刺激,提升患者控制下肢的能力,促进患者下肢肌肉的收缩,避免患者肌腱变形、关节僵硬,防止出现足下垂。同时,踝关节运动能够将肌肉的残余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将肌肉的最大潜能激发出来,促进患侧肢体的功能恢复,逐渐能够正常地进行步行,提升生活质量[5]。

在早期踝关节强化训练当中,康复训练人员要协助患者完成踝关节的主动和被动运动,需要注意几个方面:(1)在进行踝关节运动前,要向患者和家属说明踝关节进行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诉患者脑卒中以后踝关节发生障碍的主要原因,让患者保持正确的态度,让患者和家属能够明确进行踝关节运动的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强化训练工作,保证患者踝关节运动能够顺利地进行。(2)在早期踝关节运动的过程当中要根据患者病情的恢复等实际状况对运动强度进行调整,要对患者的实际病情变化进行细致的观察,提升患者锻炼的依从性和强度,对患者进行引导和监督,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在踝关节运动的过程当中,要注重患者家属的作用,让家属能够与康复训练人员一起督促患者进行早期的踝关节运动。(3)要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肯定和支持。患者踝关节运动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患者在运动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甚至对踝关节运动的作用产生质疑,康复训练人员对于患者的恢复情况要给予一定的肯定,让其能够坚持并配合功能锻炼,在患者情绪低落、失去信心时,要及时提醒患者锻炼前后产生的差别,让患者通过自己身体的变化来看到踝关节锻炼的实际效果,为患者介绍治愈成功的案例,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同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要提升关注程度,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让患者感受到关爱,从而提升患者对训练的依从性。

在该次研究当中,实验组在平衡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步行能力中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能够提升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促进下肢功能恢复,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踝关节偏瘫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