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沙利铂、丝裂霉素和多柔比星联合放疗在乏血供型肝细胞癌患者中的疗效

2019-03-28于丽娜张学谦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比星奥沙利肝细胞

于丽娜, 张学谦, 于 靖

(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药剂科, 辽宁 沈阳 10101)

肝癌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患者中绝大部分是肝细胞癌。肝细胞癌全球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我国肝细胞癌患者所占比例居世界第一位[1]。由于肝细胞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上大部分患者一经诊断均已处于晚期,失去最佳手术时机。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细胞癌患者来说,采取系统化疗是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口服、肌肉或静脉注射等途径给药进行治疗[2],其优点是可以相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收益较好。乏血供型肝细胞癌是肝细胞癌的一种,其病理特点是肿瘤病灶供血血管较少,使肿瘤病灶难以得到栓塞化疗药物的有效填充,致使癌细胞被完全灭活的难度增加,临床多采取联合治疗方式。奥沙利铂(OXA)是一种铂类抗癌药物,该药在胃肠癌等的治疗中均发挥良好的作用[3]。本研究旨在探究奥沙利铂、丝裂霉素和多柔比星联合放疗乏血供型肝细胞癌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乏血供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患者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为(49.2±4.7)岁,其中男性48例,女性30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48.5±6.3)岁;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8.5±8.3)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病灶最大直径总和等基本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书。

1.2纳入与排除标准(1)确诊为乏血供型肝细胞癌;(2)患者肿瘤病灶最大直径总和均不超过20 cm;(3)患者肿瘤病灶数不超过5个;(4)所有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经测评后,均为A~B级[4]。排除标准:(1)对造影药剂有过敏史的患者;(2)已接受过局部治疗或者生物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3)患有重度肝功能衰竭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4)患有严重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

1.3方法

1.3.1 药物治疗 (1)对照组:静脉滴注奥沙利铂,每2周滴注1次,每次剂量为140 mg/m2;同时静脉注射丝裂霉素,每2周注射1次,每次注射10 mg;每3周1次向患者注射多柔比星,每次剂量为1.2 mg/kg。在后续治疗中,每月1次给予患者碘化油乳化剂及明胶海绵粒,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放疗治疗。2组患者接受治疗时间均为12周。

1.3.2 放射治疗 对患者CT扫描的结果进行分析,整合传入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中的扫描结果。根据已有数据对病灶靶区进行勾勒[5],放疗计划的设置以剂量体积直方图作为主要依据。参考计量的标准是95%的等剂量线均将计划靶区包含在内,高剂量区PTV不应高于105%,不高于45 Gy的标准是脊髓的受药剂量。放疗频率为每周5次。

1.4评价指标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率,以及1~3年的生存例数及其生存率。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完全缓解(CR):肿瘤病灶全部消失;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直径较治疗前减少小于30%;稳定(SD):肿瘤病灶直径较治疗前未增加,或增加小于20%,或肿瘤病灶直径和的绝对值增加<5 mm;进展(PD):肿瘤病灶直径较治疗前增加>20%,或肿瘤病灶直径总和的绝对值增加≥5 mm,或出现新的肿瘤病灶。客观缓解率(ORR)=CR+PR[6]。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近期疗效、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2组患者均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对照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48.71%,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64.10%,观察组客观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

表1 2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n/%)

2.2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比较2组患者服用药物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比较(n/%)

2.32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对照组患者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及平均存活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详见表3。

表3 2组患者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比较(n/%)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数据相比较,*P<0.05。

3 讨论

肝癌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在全世界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增高的趋势。乏血供型肝细胞癌的病理特点是肿瘤病灶供血血管数量少,侧支循环供血显著[7],没有明显的主血管,从而大大增加了化疗药物进入肿瘤病灶的难度。肝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其他方式治疗乏血供型肝细胞癌,是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治疗方法。静脉注射等途径给药是系统化疗的主要方式[8],奥沙利铂(OXA)属于一种铂类抗癌药物,效用较高,毒性较低,在胃肠癌等的治疗中发挥良好的作用[9]。丝裂霉素能够通过抑制肝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从而促进肝癌细胞凋亡,是一种低毒有效的抗肿瘤抗菌药物,对于预防肝癌术后并发症发生具有积极意义[10]。多柔比星能够有效抑制DNA的合成,也能抑制相关核糖核酶(RNA)合成。另外,多柔比星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方面也具有显著作用,毒副作用较少,是一种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癌症治疗的广谱抗癌药[11]。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2周治疗,在近期疗效方面,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64.10%)显著高于对照组(48.71%),表明药物结合放疗不仅可以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还可以极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2组患者均出现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肝功能损坏等不良反应[12],但观察组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均高于对照组,表明药物结合放疗虽然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安全性并不高。在患者治疗后生存率方面,观察组患者3个时间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尤其是3年生存率统计中,对照组生存时间为3年的患者仅有7例,占比仅为17.95%,表明观察组患者生存时间相比对照组更长[13]。奥沙利铂和绝大部分的抗肿瘤药物不存在毒性重叠,具有血液和胃肠道毒性发生率低的优点,其本身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是累积性的外周感觉神经毒性,而这常常是联合化疗方案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一方面,奥沙利铂、丝裂霉素和多柔比星静脉注射给药更适用于年老体弱及不能采用全麻的患者,具有诊疗准确、手术过程操作简单可行、安全可靠、风险较小的优点。介入治疗局部药物的浓度较高,能够有效阻断肿瘤血供。而放疗能使整个靶区体积受到均匀的高剂量照射,从而达到剂量升级的目的。放疗与介入联合应用可弥补TACE 术的不足,进一步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及患者生存率。

综上所述,奥沙利铂、丝裂霉素和多柔比星联合放疗乏血供型肝细胞癌,通过抑制乏血供型肝细胞癌患者癌细胞的增殖机制[14],不仅能够有效延长乏血供型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还能够提高治疗的缓解率,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是易引发其他毒副反应,安全性较低[15]。

猜你喜欢

比星奥沙利肝细胞
肝脏脾植入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多柔比星脂质体与表柔比星在乳腺癌化疗中的疗效对比
耐奥沙利铂人胃癌SGC-7901细胞具有高侵袭转移性及上皮间质转化特征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δ参与多柔比星导致的心肌细胞毒性反应
蛋氨酸脑啡肽与多柔比星联用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的生长抑制及凋亡作用研究
奥沙利铂联合羟基喜树碱治疗晚期胃癌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