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呼吸内科住院部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2019-03-28唐怡胡小玲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2期
关键词:频度喹诺酮青霉素

唐怡 胡小玲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 南昌 330003)

抗菌药物因在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近几年来,滥用抗菌药物现象或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等屡见不鲜[1~3]。有文献报道,我国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的40%死于抗菌药物滥用[3]。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已成为医院药事管理的核心内容。

呼吸内科是抗菌药物应用较广泛的科室之一,呼吸系统感染又是最普遍的感染类型之一[3]。为了更好地了解呼吸内科用药情况,及时预测此类药物使用的发展趋势,本研究以用药频度和销售金额作为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的要素。其中,用药频度越大,说明临床对于该药的选择倾向性越大,应提防药物滥用现象;销售金额越大,说明患者经济负担越重,则应考虑是否有价格相对便宜,同等疗效的药物。综合以上评估结果,以期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加强本院抗菌药物管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通过我院药品信息系统收集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抗菌药品使用情况,包括药品通用名、数量、总金额等。用Excel表格对药品品种依《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4]进行分类。依据《新编药物学》[5]和《临床用药剂量速查》[6]确定成人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再计算抗菌药用药频度(DDDs)=总用药量/该药的DDD值。分别统计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DDDs及金额,并进行排序,分析用药合理性。

2 结果

2.1 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基本情况 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部的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数为39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

2.2 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的DDDs分析 如前所述,先将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根据《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4]分类,再依据药品DDD值,计算不同类别药品的DDDs值。因DDDs具有加和性[7],同一类型不同药品的DDDs相加,即为该类型药品的总DDDs。DDDs值越大,说明临床对于该药的选择倾向性越大[7]。结果,DDDs占呼吸内科抗菌药物比例最高的是头孢菌素类药,占39.99%。其次,青霉素类(含青霉素加酶抑制剂)和喹诺酮类药的DDDs占呼吸内科的比例分别为26.92%和24.11%,两者比例接近。三者总和为91.02%。说明这三类药物的使用频率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中比例极高。见表1。

表1 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DDDs排序及构成比

2.3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销售金额 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用药销售金额排序前三位的依然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含青霉素加酶抑制剂)及喹诺酮类,分别占销售金额的55.10%、31.02%和12.66%,三者总和为98.78%。见表2。统计结果与表1结合,可以发现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含青霉素加酶抑制剂)及喹诺酮类在DDDs排序和销售金额排序上均占前三位,且排序一致,说明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含青霉素加酶抑制剂)及喹诺酮类药为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类抗菌药物的共同特点是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临床疗效高、不良反应少。换言之,我院呼吸内科对抗菌药物的选择趋于广谱、高效、低毒的药品。另外,抗结核药的DDDs排序靠前,但销售金额却较低,说明抗结核药的价格低廉,但临床使用需求量大,患者可获得性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较好。

表2 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用药销售金额排序及构成比

2.4 具体抗菌药物分析 用药频度前10位的按类别归属,依然属于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含青霉素加酶抑制剂)及喹诺酮类药物。其中,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用药频度最高。推测医师考虑到大部分患者年龄大,病情重的特点,所以选用治疗中重度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的左氧氟沙星[8]。见表3。

表3 DDDs排序前10位的抗菌药物

2.5 抗菌药物价格层次、药品品种数、使用金额及DDDs 为了了解不同单价的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及销售金额,故将抗菌药物按价格层次分类。结果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比例最高的前两位也是用药频度最大的前两位。用药频度最高的单价在20~40元,其次是单价在40~60元,单价<20元的排名第三。从结果来看,抗菌药物的销售情况及用药频度分布基本合理,能基本满足不同疾病不同层次的需求。品种结构较合理,兼顾了高、中、低三个价格层次,销售单价在20~60元的低价格层次者居多,患者经济负担较轻。见表4。

表4 抗菌药物价格层次分布及DDDs情况

3 讨论

我院住院部呼吸内科以老年患者居多,老年人用药的药效学特点是对大多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药物作用增强,如若使用不当,非常容易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首先必须关注老年人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否合理。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我院住院部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用药频度最高的前三位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含青霉素加酶抑制剂)及喹诺酮类,且用药频度数据均明显高于其他药物,推测存在此三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情况。由于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同时或先后注射两种或三种药物,易产生药物蓄积或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另外,这三类药物均为繁殖期杀菌药,作用机制相同,此三类药物合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快速发展和多重耐药菌株的过早出现[9]。因此,建议减少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含青霉素加酶抑制剂)及喹诺酮类药物联用,可适当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菌药物配伍使用,使之作用于细菌的不同靶位,产生协同加强作用。另外,老年人用药一般应该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耐受性及效果逐渐递增至治疗剂量[10]。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我国抗菌药物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以表3分析,其中有4个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4个限制使用级抗菌药,2个特殊使用级抗菌药。出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考虑,建议医师有的放矢地加大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非限制使用级的抗菌药物使用比例。

综上所述,建议我院呼吸内科住院部适当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菌药物配伍使用,加大非限制使用级的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建议医师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学习,医院加大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监管和干预力度,以期推动我院临床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猜你喜欢

频度喹诺酮青霉素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眨眼频度可判断烟瘾大小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铜绿假单胞菌MIC分布敏感百分数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相关性研究
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
更 正
英语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