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观察

2019-03-28王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2期
关键词:交锁骨干髓内

王涛

(河南省淮滨县马集镇中心卫生院骨科 淮滨 464400)

正常人体解剖结构中,股骨为人体最长管状骨,而股骨踝上2~5 cm与粗隆下2~5 cm区间的股骨组织为股骨干,该部分极易因交通事故、殴斗等直接暴力引起骨折。据相关调查显示[1],股骨干骨折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6%,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现阶段,临床针对股骨干骨折多主张采用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主要包括闭合与切开两种。有学者指出[2],切开复位手术更为精确,可一定程度避免骨折畸形愈合,但其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而闭合复位手术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本研究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82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伴有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患者,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2.45±6.1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8例,殴斗伤13例,其他10例;Winquist骨折分型:Ⅰ型13例,Ⅱ型20例,Ⅲ型6例,Ⅳ型2例。对照组男24例,女 17例;年龄 21~45岁,平均年龄(33.05±5.9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9例,殴斗伤13例,其他9例;Winquist骨折分型:Ⅰ型12例,Ⅱ型21例,Ⅲ型5例,Ⅳ型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于骨科牵引床上取仰卧位,健肢外展,躯干及患肢内收,于C型臂X线机透视下牵引复位,矫正重叠移位。股骨大粗隆顶点向上位置作一直切口,约长5 cm,臀中肌钝性分离,不显露大粗隆,示指触摸定位股骨梨状窝,开口后将导针插入,一助手手法闭合复位骨折端,矫正骨折远端下沉移位,另一助手闭合复位矫正左右移位,术者经骨折端至股骨踝上缓慢插入导针,若复位困难,术中可于C型臂X线机透视下辅助闭合复位,扩髓后,置入主钉,借助术中透视、牵引床内外旋对正股骨旋转急性进行矫正处理,利用瞄准器于骨折远端置入2枚锁钉,骨折近端置入1枚锁钉。

1.2.2 对照组 行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患肢置于骨科牵引床上,以骨折线为中心作股前外侧线直切口,充分显露骨折端,复位后以三抓钳固定,若骨折粉碎,可于股骨外侧置入1块钢板后再行三抓钳固定。待股骨梨状窝开口后,插入导针,扩髓后置入主钉,利用瞄准器于骨折远端置入锁钉。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2)随访1年,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骨折延迟愈合、畸形愈合、深部组织感染、切口感染等;(3)以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制定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SS)对两组手术前及随访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共100分,分值越高,膝关节功能越良好[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骨折愈合时间(周)观察组对照组41 41 t P 164.52±26.31 456.21±30.16 46.666 0.000 90.28±14.31 88.26±13.59 0.655 0.514 24.23±2.71 35.62±3.14 17.584 0.000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HSS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HSS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HSS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术前 术后1年观察组对照组41 41 t P 62.83±5.41 63.15±5.28 0.271 0.787 87.39±7.12 80.98±8.41 3.725 0.000

3 讨论

股骨干骨折为骨科临床常见骨折类型之一,多由暴力所致,早期行内固定治疗可有效避免畸形愈合及因长期卧床而引发的多种全身并发症,且患肢可早期行关节锻炼,预防关节僵硬[4~5]。以往临床多采用坚强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随着交锁髓内钉的应用,该内固定技术逐渐被取代。

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是通过中央型轴心固定,实施内固定后,对骨骼力学传导呈应力分散式,无明显生物力学肢体影响,交锁髓内钉置入骨折远近端后,可有效防治骨折端缩短或旋转移位,固定稳定性良好,术后早期即可进行关节主动及负重训练,骨折愈合较快,该术式已逐渐成为股骨干骨折治疗金标准[6~8]。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主要分为包括切开与闭合两种,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可于直视下穿插导针、复位骨折断端,骨折端复位较为精确,手法、操作较为便捷,手术时间相对较短,且术后不易出现畸形愈合。但该术式需大幅度分离股骨干周围软组织,广泛剥离相关骨膜,致使骨折灶周围循环被破坏,增加术中出血量,加大感染风险,易导致愈合延迟。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股骨干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其原因在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为微创手术,手术创伤较小,对股前后肌群损伤少,可保留相关骨膜、骨折灶周围组织,且导针穿刺时还可一定程度减少其对周围软组织血运的破坏,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感染发生率,促进骨折愈合。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出现骨折畸形愈合1例,提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时,须高度注意股骨干骨折的旋转移位,尽可能予以矫正,降低畸形愈合发生风险。综上所述,对股骨干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交锁骨干髓内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对照分析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核心研发骨干均16年以上!创美克在产品研发上再发力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Expert A2FN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
关于组建“一线话题”骨干队伍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