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脊液引流在脑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分析

2019-03-28汪仲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2期
关键词:脑积水蛛网膜下腔

汪仲伟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南阳 473000)

脑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引发患者急性神经功能障碍,威胁生命健康安全[1]。目前,对于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动脉瘤夹闭术,但动脉瘤夹闭术会引起脑积水,甚至脑血管痉挛,致使患者局部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严重影响预后[2]。故本研究重点分析脑动脉瘤夹闭后脑脊液引流对患者脑血流参数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脑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男28例,女32例;病灶位置:前交通动脉29例,中动脉12例,后交通动脉19例。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30~68岁,平均(57.84±3.61)岁;病灶位置:前交通动脉30例,中动脉13例,后交通动脉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经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为脑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确诊病例;具有明确的脑动脉瘤夹闭术手术指征;术前未因其他疾病服用相关药物;患者家属均知晓参与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主要脏器严重性疾病患者;患者及家属非自愿参加本研究患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脑动脉瘤夹闭术:全麻,气管插管,固定头部后,显微镜下采用翼点入路,解剖外侧裂池、颈动脉池、视交叉池,充分暴露载瘤动脉远近端,夹闭动脉瘤。观察组动脉瘤夹闭术后,在腰大池放置引流管,缝合脑硬膜,行脑脊液引流,控制引流量 200~300 ml/d,持续引流 1~3 d,引流时严密关注患者引流情况,预防脱水和出血。对照组术后,直接缝合脑硬膜,于脑硬膜外留置引流管,持续引流1~3 d。两组术后均予尼莫地平注射液(国药准字J20140105)20 mg,于24 h内持续微泵静注,连续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7d手术侧脑血流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1)血流检测标准运用经颅多谱勒超声仪(上海德安,型号DA2001,探头频率2 MHz)进行检测,包括检测患者手术侧脑动脉收缩期血流峰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期血流峰速度(V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等脑血流参数,取样深度为术侧大脑中动脉50~70 mm。(2)在排除原发性脑萎缩情况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诊断为脑积水:双侧脑室额角尖端距离>45 mm;双侧尾状核内缘距离>25 mm;第三脑室宽度>6 mm;第四脑室宽度约为20 mm。符合以下条件可诊断为脑血管痉挛:患者术后症状好转又恶化;排除脑部再次出血;手术侧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120 cm/s。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7d手术侧脑血流指标比较 术后7 d,观察组术侧 Vs、Vm、Vd、PI、RI等脑血流参数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7 d手术侧脑血流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术后7 d手术侧脑血流指标比较

组别 n Vs(cm/s) Vm(cm/s) Vd(cm/s) PI RI观察组对照组60 60 t P 161.42±22.75 178.49±17.94 4.563 8<0.05 52.63±10.54 59.41±10.26 3.565 3<0.05 91.58±22.31 117.63±21.59 6.499 4<0.05 1.12±0.21 1.33±0.29 4.543 1<0.05 0.54±0.15 0.69±0.17 5.124 9<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目前,动脉瘤夹闭术是临床治疗脑动脉瘤的主要手术方法[3]。但实施脑动脉瘤夹闭术后,仍会有20%左右的患者并发脑积水,32%左右的患者并发脑血管痉挛[4~5]。医学研究证实[6],血性脑脊液中的红细胞进入蛛网膜下腔,短时间内即可变性,使蛛网膜下腔和蛛网膜颗粒纤维化,进而导致血性脑脊液吸收缓慢,形成脑积水。因此,脑动脉瘤夹闭术后如果能将血性脑脊液迅速排出体外,即可减少蛛网膜颗粒的粘连,降低脑积水的发生几率。陈磊等[7]研究证实,行脑动脉瘤夹闭术后,从鞍上池持续引流1~2 d,即可使脑积水的发生率从22.0%降低到7.7%。

脑血管痉挛是指由于动脉硬化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出现血流涡流,涡流加速时,出现脑缺血症状,涡流减速时,症状消失,是脑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致死原因[8]。边立衡等[9]研究证实,对于脑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脑血管痉挛,只要迅速清除血液及其分解产物,减少对脑膜的刺激,即可得到有效预防。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只要能够合理引流脑脊液,就能明显降低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率,和国内外相关医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0]。治疗7 d后,观察组脑血流各参数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考虑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1)引流脑脊液有助于缓解受脑脊液压迫变细的脑血管管径得到恢复,降低血液流速;(2)引流脑脊液有助于清除受创脑组织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前列腺素、氧自由基等,缓解了血管收缩。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脑积液引流对脑血流参数有明显改善。说明脑脊液引流是脑动脉瘤夹闭术后预防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的重要预防机制之一。综上所述,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行脑脊液引流,可明显改善患者脑血流,降低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等术后并发症,临床应用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脑积水蛛网膜下腔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揭密:脑积水的“水”哪来的?该怎么处理?
什么是脑积水?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脑积水的影像诊断技术进展